儿媳花一万给我买金镯子,隔天拿去退货,售货员一句话我冷汗直流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1
王丽芳的生日这天,家里一片热闹,儿媳陈萍早早地为她准备了长寿面,还特意买了一束康乃馨。王丽芳坐在餐桌前,看着桌上一盘盘丰盛的菜肴,心里暖洋洋的。她一向觉得,家里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有儿子和儿媳的孝顺,她也算是人生无憾了。
吃饭间隙,陈萍笑盈盈地拿出一个小盒子,递到王丽芳面前,“妈,今天是您的大日子,这个送给您,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王丽芳接过盒子,微微一愣,看到那盒子上印着“周大福”的字样,心里顿时有些不安。她打开盒子,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只金光闪闪的金镯子。王丽芳的手有些颤抖,“萍萍,这……这得多少钱啊?你们俩的工资不高,买这个做什么,太浪费了!”
陈萍连忙摆手,“妈,您别担心,花不了多少钱,就一万块钱,这是我们该孝敬您的,您喜欢就好。”王丽芳看着陈萍一脸的真诚,不再多说什么,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她细细端详着那只镯子,光泽亮丽,做工精致,一看就知道价格不菲。
当天晚上,王丽芳躺在床上,想着白天的事情,心里仍旧有些放不下。她不是不喜欢那镯子,而是觉得儿子和儿媳经济压力大,不该为了她去花这么多钱。但转念一想,可能是儿媳一片心意,不想辜负他们的孝心,便也放下了心。
第二天一早,王丽芳起床后,发现陈萍不在家中。她有些奇怪,因为平时这个时间,陈萍应该在厨房忙着准备早餐。王丽芳随口问了问儿子,“建军,萍萍一大早去哪儿了?”
儿子张建军低头喝着粥,漫不经心地回答:“她说有点事,出门办点事。”
王丽芳没再追问,心里却升起一丝疑虑。她走到窗口,正好看见陈萍匆匆走出小区,手里拎着一个熟悉的小袋子——那是昨天装金镯子的袋子。王丽芳心头一紧,这个早上,陈萍要去哪儿?为什么要拿着镯子?一种莫名的不安在她心中滋生开来。
王丽芳决定不声张,悄悄跟了上去。她一路尾随陈萍来到镇上的珠宝店,正是她昨天买镯子的地方。王丽芳躲在角落里,偷偷看着陈萍与售货员交谈。只见陈萍从袋子里取出那只金镯子,递给售货员,嘴里似乎在说些什么。售货员接过镯子,翻看了一下,随即拿出一张票据对照。
突然,售货员抬起头,皱着眉头对陈萍说道:“你这票据上写的是张建军的名字,这镯子要退的话,必须要他本人来。”
王丽芳心中一震,血一下子涌上头顶,冷汗直流。怎么会是建军的名字?这镯子不是陈萍送给她的吗?王丽芳站在门口,脚步不自觉地往后退,心跳得厉害。她强忍着没有上前质问,只感觉手脚发凉。
陈萍似乎有些尴尬,低声解释了几句,售货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接下了镯子,并在票据上写了什么。陈萍收起那张单子,脸色有些凝重,转身走出了店门。
王丽芳站在不远处,看着儿媳远去的背影,脑中一片混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票据上会有儿子的名字?陈萍为什么要退掉这个镯子?王丽芳想不明白,也不敢再多想。她觉得脚下像踩在棉花上,虚软无力,心中一片茫然。
她默默地走回家,脑海里反复回想着刚刚听到的话,心中的疑虑和不安越来越浓。王丽芳感到这个家里似乎有什么事情是她不知道的,而这个金镯子可能只是一个开端。她开始怀疑,甚至感到有些恐惧,觉得自己或许一直都被蒙在鼓里。
2
王丽芳回到家中,整个人如同被抽去了力气一般,瘫坐在沙发上。她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在珠宝店里听到的那句话——票据上写的是张建军的名字。这个事实让她既困惑又心痛。她不知道如何面对陈萍,如何面对这个让她渐渐看不清的家庭。
过了好一会儿,陈萍回来了。她一进门,就看见王丽芳坐在沙发上,神情憔悴。陈萍愣了一下,随即走了过来,“妈,您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王丽芳抬头看着陈萍,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她终于忍不住开口:“萍萍,你老实告诉我,昨天那个金镯子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你今天要拿去退掉?还有……为什么票据上写的是建军的名字?”
陈萍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知道婆婆已经发现了事情的端倪,无法再隐瞒下去。她低下头,眼眶有些湿润,“妈,对不起,我……我不是故意要骗您的。”
王丽芳的心顿时沉了下去,她盯着陈萍,等待她继续说下去。
陈萍深吸了一口气,终于鼓起勇气解释道:“其实,我原本是想给您买一个好一点的礼物,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意。但是,最近家里经济压力太大,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我想着可以先买下这个镯子,让您高兴高兴,然后再去退掉,暂时缓解一下我们的资金困难。”
“经济压力?”王丽芳有些不解,“我们家一直过得也不差,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陈萍叹了一口气,终于将事情的真相一一道来。原来,张建军最近在公司遇到了一些麻烦,公司效益不好,工资被压缩了一大半。而且,家里的房贷、车贷,以及小孩的教育费用接踵而至,让他们已经捉襟见肘。这次陈萍为了维持家里的基本开销,才想出了这个“借”婆婆礼物周转的办法。
“而且……”陈萍的声音越来越低,“建军还做了一个投资项目,原本以为可以赚些钱,结果亏了不少,现在我们真的是一分钱都不敢多花。”
王丽芳听到这里,心里一阵刺痛。她回想起最近一段时间,儿子和儿媳似乎总是面露难色,但她自己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生活里,从未细问过他们的状况。如今,听到这些,王丽芳才意识到,原来他们一直在默默承受这些压力,却从未对她说过。
“那……你们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王丽芳的声音颤抖,心中满是自责。
陈萍眼里含着泪水,低声说道:“妈,我们不想让您担心,您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该好好享福了,这些事情我们自己扛就好了。再说,建军他不想让您知道自己在外面遇到了困难,他觉得自己没用,连累了这个家。”
王丽芳听到这里,眼眶也湿润了。她突然觉得自己作为这个家的长辈,似乎太过于安逸了,以至于忽视了他们的艰难。她一直以为儿子和儿媳过得很好,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承受的压力。
“萍萍,我明白了。”王丽芳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这段时间,你们辛苦了。我这个做妈的,没能帮上什么忙,反而还让你们费心了。”
陈萍摇摇头,“妈,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只不过,最近的确有点撑不住了,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实在是对不起您。”
王丽芳沉默了片刻,心中做出了一个决定。她轻轻拍了拍陈萍的手,“萍萍,接下来我们一起想办法,咱们是一家人,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会帮你们渡过这个难关,也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瞒着我,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面对。”
陈萍感动得眼泪流了下来,她紧紧握住王丽芳的手,感觉到婆婆那份理解与支持,心里顿时轻松了不少。两人的目光交汇,一种久违的信任感重新在她们之间建立了起来。
3
几天后,王丽芳决定亲自下厨,准备一顿丰盛的家庭聚餐。她觉得,有些事情需要在这样的场合下说清楚。厨房里,王丽芳忙碌着,炖汤、炒菜,一一用心准备。她想起儿子和儿媳这些年为家庭所做的努力,心里感慨万千。或许,是时候做点什么来回报他们了。
晚餐时间,张建军和陈萍坐在餐桌前,闻着饭菜的香气,心情也放松了不少。王丽芳将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坐下后微笑着说:“今天咱们好好吃一顿,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
张建军看着母亲,关切地问:“妈,最近您是不是身体不太舒服?怎么总感觉您心里有事。”
王丽芳摇了摇头,笑着说道:“身体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这段时间心里有些想法,今天就想跟你们聊聊。”她停顿了一下,看着陈萍和张建军,继续说:“萍萍,建军,这些年你们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我都看在眼里。前些天的事情,我也想明白了。其实你们有困难,为什么不早点跟我说?咱们是一家人,有什么问题不能一起解决呢?”
陈萍低下头,有些愧疚地说道:“妈,我们……我们是不想让您担心,也不想让您觉得自己给我们添麻烦。可是,后来发现事情越来越难,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
王丽芳伸手握住陈萍的手,轻声说道:“傻孩子,家就是用来依靠的,你们的难处就是我的难处。现在,我也想尽点力。”她顿了顿,目光坚定地看着两人,“我打算把我这几年攒下的积蓄拿出来,帮你们把最急的债务先还了,剩下的,我们一起想办法。”
张建军闻言,眼圈顿时红了,他握住母亲的手,哽咽着说:“妈,您为这个家已经付出够多了,我们怎么能再让您拿钱出来呢?这些钱是您养老用的,我们不能要。”
陈萍也跟着点头,眼里含着泪,“妈,我们真的不能再让您为我们操心了。我们会努力把问题解决的。”
王丽芳轻轻拍了拍两人的手,语气温柔但坚决:“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再说了,我一个老人家,能花多少呢?你们能过得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餐桌上的气氛因为王丽芳的话变得温暖而感动。张建军和陈萍都感受到了母亲那份深沉的爱与包容,心里的压力也似乎减轻了不少。王丽芳看着儿子和儿媳,心里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这个家正在慢慢地回到正轨。
随着王丽芳的支持,家庭的经济压力逐渐得到缓解。张建军在公司的表现也开始好转,工作逐步稳定下来。陈萍则在空闲时间找了一份兼职,尽量减轻家庭的负担。家庭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紧密和和谐。
晚上,王丽芳常常坐在窗前,看着儿子和儿媳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骄傲和满足。她知道,虽然日子仍有艰难,但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在一个温暖的周末晚上,王丽芳和张建军、陈萍一起坐在客厅里聊天。她忽然感慨道:“你们说,以后我们这个家会不会越来越好?你们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