マジックミラー号(魔镜一号)的前世今生|挽救了濒临破产的SOD
虽然之前有做过魔镜号的历史,不过我自己都找不到在哪了,所以重新细说下这个品牌,毕竟20周年发掘了【桐谷茉莉】,25周年发掘了【神木丽】,都是我喜欢的类型,开整吧。
其实在说魔镜号的历史前应该要先建立好【高橋がなり】的个人传记,但是我一直没介绍过这位SOD的创始老总,因为他的人生故事也是相当跌宕起伏。
简单理解就是,【高橋がなり】曾经在电视台工作过,他的师父就是被称为是“改变日本电视历史”的【テリー伊藤(泰勒伊藤,本名 伊藤辉夫)】
泰勒伊藤
【高橋がなり】离开电视台之后,拿着师父和朋友的投资,几次创业都失败了,后来就去开中餐店,当时他师父就说,实在不行就扛着摄影机去搞片吧,又给了一笔投资。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高桥创办了自己的草台班子,然后给当时最大的零售商【安卖王】做外包。
后来安卖王老板跑路了,跑路时留下了不少烂摊子,也包括刚成立才几个月的SOD,眼看着东家跑路,手头上砸了那么多的素材,SOD也在那个时候被逼着自己创牌搞销售,有着伊藤的关系,也很迅速的挂靠到了电视台销售的资源,那个年代的电视台也有业界影视的需求。
那个年代对于业界来说就是一个野蛮发展的年代,SOD很顺利的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按照当时的媒体行业规则而,制作公司和电视台是版权包办的关系,制作公司把成片交给电视台,版权是电视台的。
【高桥】那个时候就在想,版权放自己身上,虽然亏的话会血本无归自己承担,但是赚的话也是自己先吃饱,所以SOD在安卖王跑路之后,干脆就自己做了直销。
想法是没错的,当时SOD靠着电视台的系列就赚了不少钱,如果版权自有的话,不管是价格战还是利润战,SOD都有不小的竞争优势,而风险就是,卖不动的话需要自行承担成本损失。
按照当时绝大多数公司的操作,用赚来的钱,最好是安安静静地招募一些受欢迎的女演员,然后在光盘视频行业中稳健地发展,可以说是躺着都能赚钱,当时北都集团就是这么做的,发育速度堪称油门焊死。
但是,SOD是一家很奇特的公司,它不走寻常路,当时的高桥甚至是唾弃走这条路。
这家在业内根深蒂固近30年的公司,创始人其实并不喜欢搞业界制作,这也使得高桥一直以来都有种要【搞点不一样】的心态。
SOD的企业文化可能也和这种心态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很多时候SOD总想搞点【不一样的】,不随大流,不喜欢追赶业界的“流行”,就是要做一些【不被行业看好的作品】出来,震惊一下行业。
换句话说,SOD打从高桥这个老总开始,就喜欢作妖,这可能也是因为高桥本身就是作为电视人,有着自己的意气风发和骄傲,再加上他之前做的系列一开始就获得成功,心有点大了。
所以1996年,SOD斥巨资想要打造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制作,定制了一块超大的玻璃,用4台大型起重机(实际是6台,2台负责吊着拍摄人员)将玻璃调在20米高的地方,当时的想法就是把那块玻璃台当成是片场,做成一个悬空的效果,就好像男女主角是飞在天上一样。
据说这个想法是【泰勒伊藤】提出来的,确实是充满了电视综艺节奏的一场企画,成本更是空前巨后的高,有人说拍摄成本高达3000万円之多,广告费3000万円,总投入费用9000万円,也有人说是投入了4000万円,总之保底是3000万円的投入。
那个年代的不管是4000万円还是9000万円,可不是什么小数目,结果这部电影也被称为是业界历史中的失败案例之一,甚至有人说这是史上最愚蠢的行为(我不这么认为,恰恰是因为这部作品,让SOD在业界历史中留下了一个篇章,3000万円的广告费至少不亏,也奠定了SOD对于作妖搞事的基础),SOD将之前赚到的钱都投入了进去,但是结果就是赔的血本无归。
当时SOD的亏空也导致了资金链几乎宣告GG,广告效果是有了,这个大制作成为了热门话题,SOD也声名鹊起,问题就是卖不动,仓库里全是从店里退回来的货。
【想搞点不一样】的SOD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似乎终将以【行业异端】的身份黯然退场。
也就是在这种时刻,高桥突然受到了深夜综艺的启发,看到搞笑艺人从单面镜走出来,高桥当时就脑袋一拍,这不就是个节目吗?
高桥当时就拿出了仅剩的资金,就请求电视台的道具部门对一辆三菱第六代厢式货车改装,将单面镜装在了车厢上并对内部进行了改装,当时高桥给这车取名为【爆走魔镜号】
也就是第一代魔镜号(当然不是图中那辆,我找不到初代机的照片,第三部之后车身涂装才改成白色的)
魔镜号在初次拍摄时其实费用非常的低,高桥当初坚决不启用经纪公司介绍的演员,而是真的想实打实的去寻找素人。
初次拍摄就让几个助理导演去街上搭讪路人,像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邀请别人拍摄节目,然后在车厢内层层加码,提供各种挑战,挑战一个项目几千円,大多数人是挑战到1万円。
当时助理导演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结果情况却比预料中的要好很多,在那个年代的日本,很多大学生乐于接受各种挑战(我表示难以想象,难以李姐),在那种背景之下,魔镜号初期的拍摄制作成本花费了30万円,给参加挑战的女孩只花费了10万円。
又因为一辆装有大镜子的卡车总是能引起别人的围观,所以甚至不用助导特意去拉人,就会有人站在车前照镜子,这些也就成了魔镜号的特殊镜头
而效果确实出奇的离谱,魔镜号的作品一推出就因其特殊的真实性和街头搭讪获得了市场的追捧。
SOD在经历了9000万円的赤字亏空之后,又靠着低成本的魔镜号解决了资金上的压力,一改濒临破产的局面。
而在魔镜号的历史中,最开始的魔镜号一直是主打纯路人的套路,原本助理导演会担心找不到人参加拍摄而预备了业界演员假装路过,据说高桥得知助导的行为之后对着助导劈头盖脸的骂。
魔镜号这个系列越来越火,知名度越来越高,到了1997年,这辆车几乎开到哪里都会有人认出来,对于拍摄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最终只能越开越偏僻,又因为条例越来越规范,所以从1997年之后,魔镜号就开始启用了由女演员饰演的路人。
不过这个系列依旧火热,因为当时的SOD一直会不断的魔改企画,拍摄的地点和方式也会随着不同的企画进行更改,整活能力很强,所以这个系列变成了伪素人之后依旧经久不衰,有的人甚至是把这个系列当成综艺节目在追。
而魔镜号这个系列也承担起了SOD培养人才的重要地位,因为这个系列需要大量的企画投入和搭讪技巧,也就成了个人能力发展的试金石,比如现在SOD制作公司的老总【野本义明】,就是因为早期在魔镜号时展现了口才能力,直接进入了SOD管理人才预备的名单中,现在是SOD的董事成员,也是SOD制作公司(SOD集团由三大公司组成,这是其中之一)的社长
并且也是魔镜号的销量火热,给了很多新助理新导演练手的机会,也培养了很多导演出来,比如【菅原千恵】,就是从魔镜号的导演开始做起,后来成了SOD集团第二任CEO。
1999年,SOD已经做大做强了,开始了内部业务调整,魔镜号这个系列就被移交给了SOD新注册的制作商【ディープス(DEEP'S)】经营。
交给了DEEP'S之后,这个系列依旧很火热,2000年,SOD的年度销冠就是魔镜号的作品,而DEEP'S有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继续改造魔镜号。
其实这又有点作妖的感觉,据说是被要求不能安逸稳定,要背水一战,所以要把赚到的钱都投进去。
2001年,第二代魔镜号诞生,也就是现如今大家所熟知的(以及我能找到的图都是第二代的)那辆卡车,配备了滑轨与支架,结构更稳固,空间更大,而这辆车的造价,高达5000万円。
结果背水一战也确实是赌对了,虽然从2000年之后魔镜号的企画越做越假,但是节目效果却是做得很好,所以当时的魔镜号甚至卖得比出道作还好。
当然,SOD对于魔镜号的骚操作也有不少,比如2004年,为了提升魔镜号的便捷性,还搞出了迷你号。
不过迷你号这个系列并没做出什么效果,虽然现在似乎还在运营,但是到现在还有人觉得这玩意太拉了,山寨的吧。
魔镜号的火热一直维持到了2006年,真说起来一个系列能火10年相当厉害,按道理说退出历史舞台也说得过去,但是命运就是非常奇特,当时的【野本义明】就想出了另外一个标签叫【情侣限定】,给伪素人配备了个伪对象,结果这简单的操作又给魔镜号续命了几年。
所以说SOD的整活能力很强,包括后来开到海外地区拍摄,以及2019年接纳了电视台制作人的想法出了《逆转魔镜》等等,其实都可以看作是魔镜号不断的往企画里做文章的结果。
魔镜号的空间控制开关
不过魔镜号在经历了20几年的历史,现如今所面临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的。
首先就是设备的问题,这辆箱式卡车几乎每年都在改装和维修,因为车身重量很大,并且改装了很多东西,导致这辆车防水性并不是很好,漏水、老化以及框架生锈等问题,虽然每年一次大维修,但是这车的使用寿命只能说全靠资金在支撑。
不过这个问题应该不大,在魔镜号25周年之际,有消息称【第三代魔镜号】的设计图已经出了(也就是之前有传言说是第三代将会由大巴车改造出来)
其次就是司机的问题,现在能驾驶这辆超重卡车的只有2人,而且这两人也是魔镜号的维修师傅,2022年野本义明接受文春访谈时还在说招不到司机,真怕现在这两名司机突然轮空。
最后就是拍摄困难的问题,这辆卡车现如今太红了,以至于根本开不到热闹的地方,且车重超载也很难停车,所以基本只能停留在很边缘的地方,而取景确实需要闹市的取景,对拍摄是有点困难的。
且这车经常引起别人的围观,一旦被人围观,因为条例的问题,素材是用不上的(所以你能看到的都是演给你看的),之前“偶像团体街头遇到魔镜号于是当显眼包”的操作虽然很好笑,但它就是节目效果,都是有剧本的
关于拍摄难度的问题,其实早几年前魔镜号就一直在强调,不过这个系列一直都有一个强力的企画团队在整活,偶像显眼包的路过也只是这个团队的骚操作之一,甚至作为一个主打伪素人的企画,还尝试过要签专属,2020年DEEP'S就推出了专属【沙月芽衣(さつき芽衣)】
其实这都是不断尝试新东西的操作,只能说一个系列能做二十几年,本身就是实力的证明,毕竟行业历史也才43年(而NPG的历史已经45年了)。
而“尝试新东西”也算是SOD的企业文化了,虽说SOD制作现如今有高端的星之队,有硬核的DANDY,有把脑洞开成天窗的火箭队,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子品牌,但是魔镜号这个系列,它对于SOD是有一种特殊意义的,包括它的诞生,它的发展,它的低迷以及复活,都可以说带着SOD创牌至今的历史色彩。
最后,之前也收到过与魔镜号相关的问题:从外面是不是真的看不到里面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