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加拿大:感觉治安越来越差,为啥犯罪率在下降?
这几天,加拿大皇家骑警正在调查阿尔伯塔省洛伊德明斯特(Lloydminster)发生的一起三重谋杀案,警方说嫌疑人仍然在逃。
周三下午 5:50 刚过,皇家骑警接到“健康检查电话”,地点位于萨斯喀彻温省边境第 50 街和第 47 大道一处住宅。
洛伊德明斯特皇家骑警支队指挥官 Brian Nicholl 督察表示,屋内发现三人死亡。
Nicholl 表示,这起事件对公众没有风险,因为这似乎是“一起有针对性的孤立事件”。
周四,Nicholl说:“虽然我明白警察增多会引起人们的担忧,但这是因为我们有人在努力侦破这起犯罪。我想向你们保证,他们来这里是为了迅速解决这些谋杀案。”
他继续补充说:“我们认为这是一起有针对性的事件,有人来到这个地方——或者有些人专门来到这个地方。”
周四下午,大批警力仍在房屋内取证,阿尔伯塔省皇家骑警重案组成员继续调查。
警戒线包围了附近的区域,附近道路的一部分也被警方封锁。尼科尔说,封锁道路是为了让警方确保现场安全。
房屋外的地面上可以看到证据标记,警察在调查中使用了金属探测器。
乔恩·保罗·拉布雷克 (Jon-Paul Labreque) 就住在这所房子隔壁,他说那里住着一名男子和他的两个成年儿子。
Nicholl不愿透露受害者的任何细节、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愿透露他们是否住在他们被发现死亡的房子里;警方也没有公布他们的姓名和年龄。
拉布雷克说,他周三下午 6:30 左右离开家,当时他看到房子周围有大约 8 辆警车。他说,不久之后,黄色警戒线就拉了起来。
拉布雷克说,他给住在房子里的一名男子发了信息,但没有收到回复。他说他以前和这名男子一起出去玩,但最近几年没有。
这位邻居大哥说:“在过去大概四年里,老实说,我根本没有和他互动。”
晚上 10:30 左右他回到家时,又有警察来了。他说他问一名警官是否可以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但警官说事情仍在调查中。
受害者的邻居说:“我只想要一个私人的了结,因为我想亲自知道他是否安好。”
埃默里·佩纳(Emerie Penner)也住在附近,认识住在这所房子里的父亲和成年儿子。
佩纳补充说他会时不时和父亲一起喝啤酒:“他们其实对我很好。他们从没有和我们争吵。他们就像我的兄弟一样。”
“我认识他们的父亲很久了,所以我就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这些男孩。”
佩纳称这种情况令人震惊和恐惧。
Nicholl说,尸检将在未来两天进行:“我谨代表整个支队向这些人的家人、朋友和亲人表示诚挚的哀悼。这对他们的家人和整个社区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现在,我们来聊聊北美的治安状况。
很多自媒体博主们抱怨说,美国和加拿大的治安越来越差,媒体报道的案件越来越多,有的人的亲友、同事、邻居都成为了受害者,而官方报道的调研数据却显示犯罪率在下降。这样的问题,在贺锦丽和特朗普的首场辩论中也涉及到了,特朗普甚至质疑FBI有关犯罪率数据的真实性。
实际上,咱们的直接观感和官方的数据并不矛盾,之所以觉得对不上,就是因为我们对犯罪率这个概念的理解出了偏差。
犯罪率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是以10万人为基数计算各类犯罪的人次的;而我们直接观感中的犯罪,并没有人口基数概念,是针对总犯罪人次绝对数量而言的,直接把人口增长这个因素给忽略掉了。
实际上,美国也好,加拿大也好,情况一直在向着更文明更安全的方向发展,电视连续剧《黄石》中那样的民间械斗早就烟消云散,电影《教父》中的黑帮家族血腥战争也已经成为了历史。我相信,不论对现在的治安抱怨多么强烈的人们,都不希望社会回到这些影视剧中那个时代所呈现的状态。
整个北美地区的治安,加拿大最好,美国次之,墨西哥最差;因为墨西哥属于第三世界,加上其西班牙拉丁文化属性,当人们说北美的时候,经常忽略墨西哥,只比较美国和加拿大两个说英语的表兄弟。
加拿大的犯罪率曲线一直比较平缓,不论人口增加多少,也都几乎没有什么波动,这可能与这个左派长期主导的社会对治安巨大的成本投入有一定的关系。
而美国的犯罪率曲线则波动幅度比较大,2014年下降到历史最低,2021年上升到历史最高之后立刻剧烈下降,2022年和2023年的下降幅度都超过5%。
现在我们也来聊聊贺锦丽和特朗普辩论时提到的美国少数族裔犯罪情况。
在美国,为了各种犯罪,1972年,政府专门设立了一个长期研究计划:The 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 (NCVS)。该计划收集有关强奸、袭击、抢劫、入室盗窃、个人和家庭盗窃以及机动车盗窃的数据。NCVS 还包括补充问题,以便收集与校园暴力、对执法的态度或对犯罪的看法等间接相关问题的信息。
根据 1992-2000 年 NCVS 的数据,43% 的暴力犯罪行为和 53% 的严重暴力犯罪(非口头威胁或割伤和擦伤)已向警方报案。总体而言,黑人(49%)和美国原住民(48%)受害者的报案率最高,高于白人(42%)和亚洲人(40%)。严重暴力犯罪和恶性攻击的报案率,针对黑人(58% 和 61%)和美国原住民(55% 和 59%),高于针对白人(51% 和 54%)或亚洲人(50% 和 51%)的报案率。美国原住民极少报案抢劫(45%),亚洲人报案简单攻击(31%)的可能性也很高。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黑人、美国原住民、白人、亚洲人的犯罪数据相差不是很大,黑人最高,亚洲人最低。这个数据同时也与这些人群作为受害者的数据相对应:受害者中黑人最多,白人次之,亚洲人最少。
不论黑人、白人、还是亚洲人,大部分的犯罪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低收入者聚居地社区犯罪率明显高于高收入者聚居的社区。这其实也跟我们对世界各国治安的观感很接近:富国家治安普遍好于穷国。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西方国家的城市正在努力让穷人和富人杂居。当然,这是个相当难的工作,但是,至少人们在努力;而且,这的确有对于富人和穷人都有好处,也的确使一些高犯罪社区变得更加安全。
在将穷人和富人整合到同一个社区甚至同一栋楼居住这个问题上,蒙特利尔走在整个北美最前面。
市长瓦莱丽·普兰特 (Valérie Plante) 一再表示,她不希望蒙特利尔变成像多伦多或温哥华那样只有富人才能住得起房子的城市。
在她这位女市长名目繁多地抑制房价上涨、提高住房负担性的措施中,尽可能将廉租公寓与商品房放在一起开发,是相当高明的一项策略。
具体政策:在蒙特利尔市辖区内,当开发商申请开工的时候,市政府通过各种激励措施,要求其项目中拿出一部分当廉租房。
与此同时,市政府也通过access condo等计划,帮助低收入市民进入房地产市场,从租客变为房东。
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现在蒙特利尔市很多类似“贫民窟”一样的低收入社区已经大幅度中产阶级化,其中,最典型的当属Griffintown。
50年前,蒙特利尔西南区的Griffintown周边一大片区域都曾经是各种黑帮的战场,居民几乎全是低收入者,各类刑事案件层出不穷,纽约的哈林区(Harlem)的情况也差不多。
而现在,不论Griffintown还是Harlem,都成了富裕中产阶级的乐园。也许并不能完全消除犯罪现象,但是不论统计学中的犯罪率还是人们的直接观感,这两个社区都不大可能以很负面的形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