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的“牛马”精神要失传了
中国人好像有一条朴实的放置四海皆政治正确的道路:幼儿园好好学兴趣班,小学好好升初中,初中好好学为了读高中,高中好好学为了考大学,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工作了努力买个房子,过几年找个好对象结婚,结婚了生娃养娃鸡娃成才,孩子长大了继续挣钱帮孩子买房,孩子成家了再帮忙带孙子……
一生奔波,一生辛劳,90年代以前的父母应该是很认同这条“政治道路”的吧。
我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幸福,确实是值得的。但是这条道路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老一辈为什么那么努力得活在这条道路上?是因为那些普世的价值观里,这样子活着才会幸福,才会被社会认可。人嘛,活者不就是为了幸福和那些社会关系里的认可。在他们那个时代,考上好大学,有分好工作,住上好房子,有媳妇有孩子,就是幸福最具体的模样。他们那个时代最大的追求,就是物质生活富足。
90后以及00后,生活在新时代,接受了新思想,想法也变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里面,当基本的需求满足了以后,需求就要跃迁了。最明显的变化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精神需求。老一辈的观点,“牛马”精神已经逐渐失传了。且不说是接受了更多元的人生价值实现或者生活方式,就单论现在的结婚、买房、生孩、教育成本,真的是有可能把人套牢在里面一生,没有自己的“自由”。
大家都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幸福来自于内心需求的满足。只不过在90后以前父母那一代,他们的内心需求只有在符合那一条道路轨迹是才能最大化幸福。但是现阶段不一样,90后及00后看到了更广阔的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个人追求,这些东西也需要被广大社会认可,尤其是广泛的基层认可。不然的话,社会就会产生文化及价值对抗,下一辈所追求的不是上一辈看好的。一个强悍的民族文化,不仅仅是具有勤奋能干,也需要有包容多元的人生价值观。真正的文化自信,来自于人们勇于追求个人心向往的生活之后的悠然自得。
不是一定必要走在那条道路上,那不是唯一通往幸福的道路。人与人花期不一样,人生与人生精彩不一样。那条道路,一生如“牛马“勤劳,眼睛永远盯着外面,脚步从未停歇。好像每个阶段都目标明确,舍身为他人,为了大家的幸福努力。可曾否认真停下来,眼睛盯着自己的内心,认真审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人生还可以怎么过?不被普世的已经不合时宜的价值观所裹挟,独立而清醒的前行,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和外界对抗,要和自己内心的焦虑对抗,直到强大到自洽。但需要一批又一批人,前赴后继,才能造就普世的多元包容的价值观。
不做勤奋的”牛马“,做聪明的”牛马“。如果再见到有人,勇敢的走在追求个人理想的道路上,请给他一个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