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乡绅为什么宁愿被屠也不借钱给崇祯,因为他们够聪明
大明末年,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崇祯皇帝坐在紫禁城里,一个头两个大,天天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为啥呢?还不是因为没钱打仗!北方的后金虎视眈眈,南方的农民起义闹得沸沸扬扬,可朝廷的银库却空空如也,连发军饷都成了大问题。
这时候,江南的乡绅大佬们却一个个悠哉游哉,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小日子。
崇祯皇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你们这些地主老财,一个个肥得流油,就不能拿出点家底来支持一下国家吗?”
于是,崇祯皇帝决定,向江南乡绅征收“练饷”,也就是为了筹集军费而征收的特别税。
可是,你猜怎么着?这些江南乡绅一个个跟吃了秤砣似的,铁了心不交税。他们宁死也不上缴赋税,仿佛在说:“打死我也不交!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崇祯皇帝气得直咬牙,却也拿他们没办法。
国家都要亡了,这些江南乡绅为什么宁愿做中国葛朗台也不帮崇祯?
这些江南乡绅可都自视文化人,一个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他们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是社会的精英,还特别讲究“气节”。
在他们看来,交税那就是向朝廷低头,向权贵屈服。他们可不愿意为了这点小钱,就丢了自己的“风骨”和“节操”。所以,他们宁死也不交税,就是为了维护自己那脆弱的“自尊心”。
另外,这些江南乡绅不交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的自私自利的“本性”。在他们看来,自己的钱那就是自己的命根子,谁也别想拿走一分一毫。
他们可不管国家是不是处于危难之中,也不管百姓是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小日子是不是过得舒服。
所以,当崇祯皇帝向他们征收“练饷”的时候,他们才会如此坚决地拒绝。在他们眼中:朝廷是你老朱家的,还是我们江南士绅的?凭什么拿我们的银子去填你家的无底洞?”
说到底,这些士绅们一个个都精得跟猴似的,他们看着明朝这个“大公司”资金链都快断了,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时候往里砸钱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所以,这些江南士绅们能咋办?只能紧紧抱住自己的钱袋子,祈祷这乱世早点过去。他们宁可选择当个“吃瓜群众”,手里攥着银子,等着哪天市场好转了,再找个好项目投一投,稳赚不赔嘛。
这时候,咱们又得琢磨了,为啥明朝在江南乡绅身上就收不到税,清朝就行了呢?原因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明朝的“锤子”不够硬,敲打不够狠,而清朝的“锤子”那可是够硬。
扬州、嘉定的乡绅们肯定最了解,这下可把江南乡绅们吓得魂飞魄散,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和家业,只能乖乖地拿出点儿银子来买平安。
但凡崇祯有这能耐,也不至于到煤山自缢。
不知道江南乡绅们在面对屠城时,有没有后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