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吃饭玩手机不好?日本研究:手机配饭更美味!
“吃饭配手机”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无论是刷短视频、追剧,还是回复消息,手机似乎成为我们用餐时的重要“伙伴”。尤其是在一个人用餐时,很多人更是习惯用手机填补孤独感。近日,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实测显示,手机配饭确实会更好吃!
根据日本某食品公司的调查,在日本独居者中,10至29岁的年轻人中有近八成习惯“手机配饭”,其中六成表示每餐必滑;而30至59岁人群中,比例也接近五成。这种现象已经超越年龄限制,成为一种普遍行为。
一边耍手机一边吃饭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太孤独。用餐本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社交行为,人们习惯于在热闹的环境中享受美食。然而,独自用餐时,这种“社交氛围”不复存在,大脑会自然地寻求一种“有人陪伴”的替代感。而手机,恰恰提供了这种虚拟的陪伴。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一项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点。实验人员让两组人分别在安静环境和播放人声的环境下品尝同样的爆米花,结果显示,后者
的食物评分显著更高。研究者认为,这种心理效应源于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的本能,当周围存在“虚拟陪伴”时,用餐体验会更加愉快。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玩手机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用餐时的愉悦感,这背后涉及多种机制。
1. 减少孤独感,增加愉悦度
对于一个人用餐的人来说,孤独感往往会降低对食物的关注度和喜好度。而玩手机时,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让人感觉“有人陪伴”,从而减轻孤独感,增加愉悦情绪。
2. 注意力分散的效应
当人专注于手机上的内容时,大脑对味觉的负面信号(如油腻感、苦味或过咸)敏感度下降,负面体验被弱化,食物整体变得更加可口。同时,多巴胺的分泌让人对味觉产生更积极的反馈,这也是“边吃边看”时,食物更容易让人满足的原因。
3. 强化仪式感,提升用餐体验
很多“手机配饭族”在用餐时会特意为手机摆好角度,选择合适的内容。这种行为实际上为用餐增添了一种仪式感,让整个用餐过程变得更加充实,进而提升对食物的整体体验。
尽管“手机配饭”让人感觉美味倍增,但长期保持这一习惯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 对饱腹感的忽视
名古屋大学的研究还指出,分心状态下用餐会让大脑延迟接收饱腹信号,导致过量饮食。这不仅可能引发肥胖,还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
2. 味觉敏感度下降
当我们过于依赖手机制造的“虚拟陪伴”时,对食
物本身的感知能力可能会逐渐下降。长期下来,可能导致对味觉的钝化,甚至对食物本身失去兴趣。
3. 社交连接的削弱
在家庭用餐或朋友聚会时,如果每个人都低头看手机,真正的社交互动可能会被手机替代,这不利于关系的维护和情感的交流。
吃饭玩手机并非全然不好,但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平衡,让用餐不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享受生活的过程。
1. 为手机使用设定界限
如果独自用餐时想使用手机,可以设定一个适度的时间,比如在用餐开始前查看消息,然后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
2. 重视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
在家庭聚餐或朋友聚会时,尽量减少手机使用,让用餐成为一个沟通和联结的机会。
3. 专注于食物本身
日本漫画家久住昌之提倡的“认真品味食物”不失为一个好建议。在用餐时,可以试着观察食物的颜色、闻一闻香气、感受它的口感,这不仅能提升味觉体验,还能培养对生活的感知力。
“吃饭配手机”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常见现象,背后既有心理需求,也反映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尽管它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让人觉得食物更美味,但我们也应警惕潜在的健康和社交影响。用心感受食物的色香味,体验用餐的美好,是对食物和生活的一种尊重。手机可以是用餐的“调味料”,但不要让它成为食物的“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