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又见某业演员,为何频频来捞金?
两周前又出了条新闻,香港的律风行动还在继续,联合了日本警视厅又逮捕了一批跨区作案的日本女性,其中还有几个是有着前某业演员资历的,虽然没有说具体的名字和身份信息,但是今天我刚好又刷到了某个引退的某业演员转职成专栏作家之后在专栏里写了这事。
这位专栏作家作为曾经的某业演员,她也说了这种跨区打工在挺久之前其实都一直存在,但是最近两年来明显人数多了很多,且在港澳台地区从事黑中介性质的中间人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再加上现如今中国香港已经开始开始严打此类案件,接连的逮捕与联合行动才让这些消息又上了热度。
那今天我们就稍微再聊聊,这些跨区捞金的行为背后存在的一些信息。
爱泽乃亚
从逮捕消息来看,这些被逮捕的,具有前某业演员身份的人,其实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名气,原因也是这些人本身很大程度上就是从事风俗和八八活等行业出身,为了提升更多的身价,就进入某业上一层buff,通常这些群体在某业并不会待太久,也待不了太久,多的话就是三五本,少的话就一两本。
并且还有个隐藏的背景就是,在某业挂过名的,往往更有可能被点到,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有过某业资历”都快成了这些跨区捞金群体的标配了。
所以截止到现在为止,虽然各种名单上有着各种百万级存在,但是就目前的逮捕报道来看,一个出名的都没~~
miru
那为什么之前报道说香港警方逮捕了犯罪首脑获取到名单时,名单上有miru呢?
原因也是借用知名度很高的存在去给这些没有知名度的群体提高身份含金量,简称【挂羊头卖狗肉】,能不能和miru对上话先不说,结果大概率就是miru没档期,但是有其他有过某业演员有档期,再退出这些上过buff的群体。
而所谓的名单往往就是在过了很多手中间人之后,真真假假扑朔迷离,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很多时候我等十八线小编也只能各种吃瓜,至于这些瓜是真是假,只能说不排除部分人催流弊的可能。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为什么最近两年开始,跨区捞金的人增加了这么多,多到香港警方都要进行专项专案的打击活动呢?
主要的原因还是对于这些跨区捞金的违法份子而言,这种钱太好赚了。
像我今天看到的专栏中也说过一些信息,说在之前对于跨区捞金的群体而言,都是跑沙特和美国比较多,本身日本风俗市场是饱和的,像这种跨区经营在很早之前就存在。
但是跨区捞金的安全性很不稳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状况,包括被当地客户绑架、暴力殴打对待、遭遇上线克扣等等,而且出了这种状况她们是不敢报警的。
后来随着港澳台这些扮演中间人的违法集团逐渐增多,逐渐的形成了新的区域产业链,这些跨区捞金的群体也就逐渐的重心转移。
根据日媒的报道,这些跨区捞金的群体,主要就是针对中国的富裕阶层营业,带有前某业演员的标签,一个月收入能达100万日元(约5万人民币),估计也是认为既能赚钱又稳定,所以逐渐的形成了成规模的跨区捞金集团,又针对性的入某业提身价搞营销。
另一方面,日媒也指出,这些跨区捞金的群体,有一大部分数量更倾向跑港澳地区,甚至会主动打电话询问是否有工作,这也就从另一层面导致了这些中间人形成的集团不断的扩展规模,所以到现在也说不清楚是渠道变多导致了数量变多,还是数量增加让渠道形成了更多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