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数据来了!
作者:子木
来源:子说一点
刚刚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重磅数据:
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至3.34万亿美元,创下2015年以来新高。
很多读者跑来问我,美联储不是要降息,美元贬值吗?为什么我们央行还要储备这么多美元资产,不会亏钱吗?
其实这里面藏着深刻的“战略意图”。
再把时间线往前拉一点。
11月初,财政部宣布将在香港发行美元主权债,预计规模达到40亿美元。这个新闻是很劲爆的。
首先我国是第一个除美国之外,在全球发行美元主权债的国家。为什么?
其次,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美元外汇储备,根本不缺美元,但为啥又要向全球发美元债,借美元呢?
好,我们现在把两件事连在一起讲。
众所周知,美元是全球第一结算货币,各个国家买石油、买芯片、买大宗商品都要用美元结算。
而美元靠货币潮汐,向全球收割财富。其他国家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承受,因为几十年来,美元的地位难以撼动。
我们的货币国际化体系建立的比较晚,虽然一直努力在国际化运作,增速也不错,但全球贸易结算,人民币占比只有2.93%,排名第六。若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份额接近5%,也只是全球第三的水平。
未来超越欧元都够呛,更何况断崖式领先的美元。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没错,答案就是发行美元主权债。
之前很多贸易逆差国(进口大于出口),想买资源,就只能跟美国借钱,欠下美元债,但美国这个债主很蛮横,到期必须还款,否则就用核心资源偿债。
所以很多国家最终抵押了自己的矿产、电力、铁路和港口等核心资源,最终沦至一代一代人民为美国打工的地步。
然而有时候变卖资产也没用,只能宣告破产。
比如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就因为美元债违约,差点儿被逼破产,之后还有冰岛、巴西、斯里兰卡和阿根廷等等,都破产过,只要破产,信誉尽毁,就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了。
其实这里面很多国家其实都在努力赚钱还债,但架不住美元潮汐,美国一波收割,就会把外汇储备薄弱的国家经济搞崩溃。
于是大多数国家被迫陷入一种困境——想发展必须要借美元债,但发展过程中,只要经营欠佳,或者被美元潮汐,就会财政崩溃,沦为金融殖民地,世世代代为美国打工。
怎么办?这时候东大宣告了新方案。
对于贸易顺差国(出口大于进口),大家可以用闲置的美元,买我的债,然后我把利息付给大家,既可以拿到稳健的收益,又不用担心被美国割韭菜了。
这样大家就有了一个更安全的财富保险箱。
而对于贸易逆差国来说,也就是那些被欺负的欠债人,缺美元,债务压力巨大的话,现在不用跟美国或者IMF这种机构借了,都过来借我的。
我不会收割你们,而且到期了,如果还不上,可以用人民币来还,也可以用自己的资源去抵。
说白了,过去全球只有一个霸道蛮横不讲理的西方债主,而现在又多了一个东方债主,而且这个债主相对良心。
即不无理收割你们的财富,也会允许你们经营不善的时候,慢慢还钱,最好是用人民币还钱。如此一来,人民币靠美元完成了国际化,顺理成章。
而且最重要的是,一旦其他国家与我们产生金融绑定,那么就会同步加强其他产业贸易链条的运转。
没有欠债人不想跟债主搞好关系。那么从东大买其他商品,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东大的商品好用实在,性价比这么高,来来回回就加强了贸易关系,扩宽了一带一路的规模。
这样东大就成了新的美元枢纽,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循环体系,实现了"美元-人民币-贸易"的快速流转,而想持续运营下去,那就必须拥有大量的美元外汇。
这就是文章开头,我们外汇储备达到十年新高的原因。
这时候有人问了,为什么其他国家不发行美元债,将自己的本国货币国际化?
答案很简单,不敢。
如果谁敢绕过美国发行美元主权债,川普一定把航母舰队开到他家门口,用大炮顶住脑门,让他撤销这个方案。
但东大不怕。
2024年11月13日,东大就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成功发行了20亿美元主权债券,被各国一抢而空。
现在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又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美元主权债券,规模40亿美元左右。接下来还会有更多。
美国能忍吗?当然不能忍了。
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东大在军事实力上有绝对自信,而在贸易战上,也有绝对卡美国脖子的稀土王牌。
而且东大发行美元主权债,不是摧毁美元体系,而是在重构秩序,既不违规又不违法。老美就没有名义对东大开枪。
这就是东大布局的一条新路,如果持续运转下去,人民币国际化会出现激增效应,而当下正值美联储降息,美债危机环绕,是一个绝佳的“平权”历史窗口。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一连串的大事件背后,看懂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央行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意图是什么,才能看懂长期趋势。
而人民币加速国际化后,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计价资产的需求会同步上升。
中国股票和债券等人民币资产有望迎来价值重估,如中国国债被纳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后,境外资金配置规模持续增长,投资人民币债券市场和A股、港股市场具有中长期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