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不放水?
作者:子木
来源:子说一点
为什么不降息、放水,继续刺激经济和楼市?
有读者问我,顺便还发来了数据,比如截至2025年11月22日,1 年期和 5 年期以上LPR已连续6个月维持不变。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值得探讨。
先说观点,降息是大趋势,只不过不是现在,因为目前宏观层面,正在解决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保银行。然后再“择机”降息,刺激大盘。
理解这个,就要先明白,什么叫做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目前房贷利率是3.1%,看似已经很低了,而且还创下历史最低位。
但为什么大家还觉得有些高,不想贷款买房?这是因为这是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要高很多。
实际利率要参考通胀/通缩,经济学上讲叫做GDP平减指数,如果通缩,那么实际利率要高于名义,但如果通胀,那么实际利率要低于名义利率。
举个例子。
2018年,我们在强调“房住不炒”的时候,那时候名义利率高达5.6%,但为什么还有大量的人冲进楼市买房?甚至觉得都很便宜?
因为那几年经济火热,物价温和上涨,对冲之后的实际利率仅为 1.9%。
而现在2025年,结合通缩后,实际利率高达4.1%,这个资金成本,其实高于过去几十年的绝大多数年份。这就是大家感觉利息贵,不敢贷款的原因。
也就是说,当年你觉得贵,其实资金很便宜;现在你觉得便宜,其实资金很贵。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怎么呼吁,企业和个人都不敢借钱的根本原因,因为赚的钱,还不够覆盖真实的资金成本。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实际利率这么高,央行为什么不大刀阔斧地降息?或者直接给房贷补贴?
因为目前摆在经济面前的,还有一个沉重的事实是,银行怎么办?
当下银行净息差已经逼近1.5%的历史低位了,实际上已经击穿了银行的“舒适区”,进入了“生存区”,银行每放出一笔贷款,赚到的钱还不够运营成本的。
如果大幅降息,虽然能缓解借款人的痛苦,刺激信贷业务,但也会直接引爆银行业的经营压力,银行一旦利润转负,那就是金融系统的“心梗”。
所以今年下半年,所有政策都在围绕着银行转,做战略纾困。
一方面,降低存款利率,降低运营压力,另一方面,解决烂账问题,以及督促银行业改革,提高盈利能力。
最后就是以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在股市上频频出手增持四大行,甚至买入银行ETF。
这种“输血”行为,表面上看是“救市”(稳定大盘股价),但如果深挖一层,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为了金融的稳定性,更为了之后的经济布局。
目前来看,经过两年的化债和休整,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修复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可承压”状态,但是现在还想靠银行有所作为,还差点儿意思。
所以近期市场传出小作文,说要进行房贷利息补贴,给存量房贷打折,那么这意味着救市的任务给了财政,而不是银行。
那么财政从哪里找钱呢?答案就是国债,跟未来借钱。
银行买国债,国债帮财政,财政帮楼市,楼市帮银行。你看,钱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银行,但中间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印钞机也实现了完美闭环。
这套闭环,本质上就是用国家的信用(国债),置换出了房地产的垃圾资产(烂尾/库存),从而保住了银行系统的命。
这就是前段时间,为什么央行公开信息,要再下场购买国债的原因。
上面现在的策略很清晰:先稳住阵脚,用时间换空间。
银行今年年底要安全落地,意味着年底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动作,而真正的转折点大概率会出现在 2026 年的春节前后。
为什么是那个时候?
第一,那是通过时间消化坏账的一个节点; 第二,我们要等大洋彼岸的信号。
等到美联储降息的路径彻底清晰,尤其是12月,中美利差的紧箍咒松开,汇率压力减小,央行才敢真正放开手脚。
届时,大放水动作会与财政政策的加速推出形成共振。
这时候可能又有人问了?为啥一定要考虑美联储?感觉总被掣肘?
事实上,我们的金融系统是完全独立的。但要考虑资本的流动性,这是全球各国的一大考题。
如果东大现在单方面狂降息,而美联储不动,中美利差就会进一步拉大。
结果就是: 资本会加速逃离东大,换成美元流出。
这就像你的池塘本来就在漏水(内需不足),如果此时你把堤坝修得比别人低太多,水(资金)就会瞬间流向隔壁的池塘(美国)。
资本外流一旦形成趋势,是很难止住的,这会直接抽干国内市场的流动性。
其次,汇率是资产价格的最后一道防线。
很多人觉得,汇率跌就跌呗,利好出口。
但在大国博弈的阶段,汇率不仅仅是贸易工具,更是资产定价的锚。
如果央行不顾美联储,强行大放水,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会崩不住,可能会迅速贬值,届时以人民币计价的房产、股票,在国际资本眼里就根本不值钱了。
最后,也是最隐秘的一点。
在美联储降息之前,全球的流动性依然紧缩。
这时候东大如果逆势强行大放水,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外部环境太冷了,你屋里烧再大的火,热气也会被门缝里的寒风吹散。
与其现在浪费弹药,不如“引而不发”。
现在的策略是: 我也降,但我跟着你小步降,保持利差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熬鹰”战术。
东大在等,等美联储撑不住了(美国经济衰退或通胀解决),开始大幅降息。
一旦美联储降息,美元资本开始外溢,全球水位上涨。 这个时候,东大央行再顺势打开水闸(降息+放水),内外的水流方向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把东大的资产价格(楼市、股市)真正地托起来。
在这个从“名义低息”走向“实际低息”的漫长过渡期里,活下来,就是最大的赢家,没办法,继续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