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操作致保安染艾滋?医院回应:卫健委已介入调查
1月29日,四川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的保安张燕忠称医院违规操作致他感染艾滋。据了解,张燕忠日常负责接送病员到各科室检查、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工作。在搬运垃圾过程中经常被针管扎伤,在最近扎伤后被确诊为HIV阳性。
据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微信公众号消息,针对2021年1月30日多家媒体视频号转载报道“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违规操作致六旬保安感染艾滋病”一事,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今日发布了情况通报,通报称,2020年11月13日,员工张某在员工职业体检中被查出HIV抗体阳性,医院第一时间进行了传染病上报,并将其送往成都市公卫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目前该员工在家休养,医院继续全额发放薪资。
2020年12月11日,该员工就HIV感染一事向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致函,要求该院先行支付150万元至200万人民币。院方称曾积极与当事人及家属沟通,2020年12月18日,该员工家属拒绝接受防疫检查强闯院区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医院称,事发至今,院方一直与当事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未果,并建议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员工张某于2001年8月入职该院,2008年起在医院第二住院部工作。该员工所在的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第二住院部自2008年建院以来从未收治过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下一步,医院将继续与当事人保持沟通。


据其家属称,医院对于医疗垃圾没有分类处理,仅用塑料袋盛放,在张燕忠感染后还让他照常工作。对此医院所属集团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卫健委已介入调查。

医疗垃圾为什么要特殊处理?
医疗垃圾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它们或是接触过病人的体液、血液、排泄物等,可能携带有多种病菌;或是含有过期变质的药品、废弃的化学试剂、甚至有毒、有腐蚀性化学品等。
其中,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医用锐器。包括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及一次性使用空针、输液器、输血器的针头部分等。
这一类垃圾产生后应立即放入防刺、防渗漏的硬质容器中,后放入有明显标识的医用垃圾袋中,由专人定时收集于医院医疗垃圾暂存点,后由本市指定医疗垃圾处置单位集中处理。一次性用注射器,输液管等在丢弃前都要求毁形,以避免被再利用。
医疗垃圾可以污染空气、水源、土壤,可以具有急性传染或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也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所以国家很早就开始对医疗垃圾的处理进行严格规范。早在2003年,就已经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于医疗垃圾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做了具体的规定。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方法包括高温焚烧、卫生填埋、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等。
泛滥的医疗垃圾,是现代医疗事业的副产品。由于医疗垃圾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一旦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
一,这个事情,之所以引发巨大关注。
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各界普遍有恐艾心理,闻听后担心,由此及彼,推己达人,有着深深的体恤和悲悯,朴素正义。
2、由于恐艾滋病,造成社会道德的恐慌与信任危机,带有明显的“集体道德恐慌”色彩。艾滋病毒本身不会使人产生伤痛,但它会攻击人类的免疫系统,在人类感染其他疾病时,会使人类没有免疫系统的保护而死亡。
3、艾滋病自1981年被发现后便向全球蔓延,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官方数据统计,到2020年,约有80万的艾滋病人,且每年约有1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艾滋病已对我们造成严重威胁。
4、艾滋病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在窗口期和潜伏期内,艾滋病患者与常人无异,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他们很难被发觉。
5、艾滋病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到目前为止,人类所做的种种努力都无法阻止艾滋病的传播,就目前来说和癌症一样,几乎是不治之症。
6、艾滋病的死亡率极高,虽然医学科技在发展,许多病症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但艾滋病仍难以治愈,被称为“超级绝症”。
7、现在网络一边倒,卫健委官方就此事展开的医疗纠纷调查还没有任何结果,所以先不要急于下定论,尽管在网络上有一种同情偏好,天然的因为身份标签,偏于保安一方,这虽然是朴素正义,同情弱者,但是医疗纠纷是一个相当负责的专业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医学专业壁垒是公众做理性判断的一个障碍。
但是,如果按照爆料人的说法,如果属实的话,至少有一条医院方是有问题的,那就是保安确实是一个辛苦的职业,赚的也只是一份辛苦钱,但从未听说过——做保安还要冒着丧命的风险,去处理医疗垃圾。
二,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严格的说,这不是保安职能范畴内做的事情,如果医院方面要保安也兼着这份差事,其实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这本来就应该交给专业的医疗垃圾清理工作人员来做。保安只负责医院内的保卫工作,没有经过医疗垃圾处理的相关专业培训,也不是其职能范围内做的事情,如果让他做处理医疗垃圾这件事的话,那就是医院方面的责任了,这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如果诊疗的病人患有传染病,他人再被针头刺伤的话,则很有可能被传染。医院的废物回收车,承装医疗垃圾的车是否每天都严格消毒,以及环境消杀,而且每天应该按正规规范进行消毒人员登记。
因为医疗废物的传染性极高,你并不知道这些东西平时接触的是哪一类病患,所以说保安对自己进行维权举报,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艾滋病属于是相当可怕的病症,不仅难医治,其背后治疗的巨大医疗成本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担的。
实际上,保安不是专职做医疗垃圾处理的专业人员,未进行职业暴露知识岗前培训,在医院内属后勤辅助人员,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普遍低于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更不够,这都是医院方面的管理责任。
第三,从责任认定来说,如果保安家属所述属实,保安在工作中感染传染病,实际上属于工伤,医院方面有责任承担救助和治疗责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属于工伤。另外,感染这种疾病对自己、家人的精神,也造成了影响,可以要求精神损失赔偿。
第四,如果当地卫健委介入调查最后认定了基本事实属实的话,应该对医院的领导的管理进行追责处理。
三,医疗垃圾如何处理?
1、医疗垃圾具有感染性、病理性、损害性和化学性四大特点,号称“一号杀手”,对环境和人体都具有极强的危害性。与一般垃圾相比,医疗垃圾所携带的病毒、细菌更为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更为严重。
2、针对未被污染的、以输液袋为主的医用塑料,先将其消毒,然后经流水线设备进行加工、破碎、造粒等,通过这些工序将它们“变废为宝”,最终生产出如垃圾清扫车的扫把头、医疗废物垃圾桶、实验室固体化学废物收集箱等产品。
(1)除了未被污染的医用塑料,其他医疗垃圾都将以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置。
(2)医疗垃圾的收集过程需严格遵守环保标准的要求,收运车辆均需安装紫外线消毒灯和GPS定位仪。
(3)焚烧医疗垃圾的工序也很复杂,焚烧温度要达到1200℃的高温以保证充分燃烧。焚烧产生的废气要经过检测,达标后才能排放,废渣则要经过除尘之后再送入工业填埋场填埋。
(4)医疗垃圾中潜藏着大量的致病菌和传染性病毒,一旦发生污染,容易引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以一定要对医疗垃圾进行规范化处理。
另外,这背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与感染问题。
首先,给大家扫个医学知识盲区。
(1)所谓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医疗垃圾运送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因素影啊,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被病毒侵袭的危险。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对职业暴露了解一些,而对于重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和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对一般人来说,职业暴露这一问题,亟待加强认知和职业化预防。
(2)还要了解一点,就是艾滋病毒(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AIDS的主要传染源是被HIV感染过的人,包括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AIDS的传染途径主要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从这件事来说,院方的责任在于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控制医院交叉感染,预防职业暴露与感染,这一危险是——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组织液或其他体液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的危险。
目前关于AIDS可以确定的是,具有传染性的暴露源包括血液、体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脑脊液、关节液、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羊水也具有传染性,但其引起感染的危险程度尚未明确:比如粪便、鼻分泌物、唾液、痰液、汗液、泪液、尿液及呕吐物,这些通常认为均不具有传染性。
(3)HIV感染,存在一定的窗口期和潜伏期。
当机体被HIV感染后,有一段时间血清中尚不能测出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且具有传染性,这段时期被称为“窗口期”,时间为4周~3个月。
从感染HIV到出现AIDS症状和体征之间的这段时间为潜伏期,时间数月到数十年不等,多为7~10年,在此期间患者本人、家属及社会皆不知其为HIV感染者,可能因为其他疾病而到医院就诊,因此每个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严格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暴露。
就这一案例来说,锐器伤导致的感染是主要感染源,手是锐器伤最常见的部位,有1次或2次以上刺伤或划伤出血,病毒感染可能性实际上是有危险性存在的。
可重复使用的规范的锐器处理容器,是现代医疗机构存放针头等医疗垃圾的“神器”。
第四,最后做一个小结:
在这一事件中,如果医院方没有对相关医疗垃圾处理人员,专人去做,保安只是一般保卫人员,缺乏HIV/AIDS相关知识,有没有任何HIV/AIDS相关知识的培训,医院方面让他做可能涉及医学职业暴露的事情,当然是有问题,有责任的。
除了保安以外,因工作性质及工作场所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极易发生唾液、血液等污染及口腔器械锐器伤,而诊疗前难以对患者的HIV进行筛查,极易发生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若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不仅会对暴露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加重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而且会影响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也会对AIDS防控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医疗机构和医疗垃圾处置中的的职业防护,防止职业暴露感染至关重要。
此事的一大启发是,各大医院都应该引以为鉴,关注医疗垃圾处理中的职业暴露和感染问题。
原标题:违规操作致保安染艾滋?医院回应:卫健委已介入调查
值班主任: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