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带头向中国发难”,到底得失几何?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4月18日发表东亚论坛编委会的文章,题为《澳大利亚在选举中面临的抉择以及它在亚洲的地位》。文章指出,许多人认为,澳大利亚由于带头向中国发难,在华盛顿的影响力得到提升,但是从经济或安全保护的角度讲,很难看出这样做给澳大利亚带来的回报。
文章指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是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架构的基础,澳大利亚目前已深陷其中。这样的同盟关系不是终点,而是让澳大利亚更加安全和繁荣的途径。美澳联盟关系应该给澳大利亚带来与该地区接触的信心与基础。
文章称,澳英美联盟是西方的“无止境”伙伴关系,但作为该伙伴关系的核心事项,澳大利亚想拥有核潜艇舰队的愿望即便有实现的可能,未来20年也不会成为现实,而澳大利亚的安全战略沦为迄今尚未明确的美国安全目标的附庸,则是该联盟带来的近在眼前的后果。
“四方安全对话”一直是澳大利亚与美国、印度及日本在共同担忧中国影响力的情况下相互接触的机制。不过它要发挥何种成效目前仍未彻底明朗。要保持这一机制需要它在强大的安全实力之外,带来更多本地区需要的公共产品。
文章直言,许多人认为,澳大利亚由于带头向中国发难,在华盛顿的影响力得到提升,但是从经济或安全保护的角度讲,很难看出这样做给澳大利亚带来的回报。
结合美国的中心辐射型安全架构以及在“印太地区”的伙伴关系,打造所谓的一体化威慑是澳大利亚公开阐明的目标,但是对于将中国这个主要贸易伙伴排除在外的框架,该地区没有什么兴趣。澳大利亚明确阐述的在“印太地区”的首要外交和安全政策目标,威胁到该地区与中国的经济接触,让它与地区邻国渐行渐远。
文章认为,无论下月哪个政党胜出,澳大利亚在制定国家战略时都必须最终考虑到亚洲如何看待该地区的大国之争以及如何与中国接触,而不是让处理好与美国同盟关系的想法压倒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