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阵营对抗北约32国,胜局提前锁定中俄
不管世人是否愿意面对,从2018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战开始,世界就背离了三十年的全球化之路。
为了维护一超独霸的大国地位,美国几乎完全放弃了标榜了几十年的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理念,而选择了以全面对抗延缓从霸权衰落的速度。
四年的激烈较量,美国发起的贸易战输的一塌糊涂,不得已反复释放求和信号,但又不愿放弃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封锁,所以僵局还在持续。
7月7日,普京在同俄罗斯国家杜马领导人举行会谈时说:“今天我们听说,有人想在战场上战胜我们。你们对此怎么看?让他们试试看吧。我们经常听到,西方想一直同我们作战,直至最后一个乌克兰人战死。这是乌克兰民族的悲剧。但是看起来一切都在朝这一方面发展。但所有人应该明白,我们总的来说,目前还没开始动真格。”
除了轻描淡写的表达之外,普京对俄乌和谈表达了态度:“和谈越晚开始就越难达成一致。”
实际上,俄乌和谈从战争开始就进行了,并且在土耳其的斡旋下双方几乎达成了一致,但乌克兰方面旋即撕毁合约,宣称要俄罗斯退还克里米亚,退出顿巴斯地区,才能结束战争。
于是战争继续,乌克兰被吊打至今。
对于俄乌战争对战双方而言,俄罗斯实力占优,获胜是必然之局。
但是,战争爆发后果然又出现俄罗斯速胜论和俄罗斯必败论等不同的观点。
事实上,乌克兰国土面积60.37万平方公里,人口4500万人,在欧洲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比法国还大,相当于意大利国土面积的两倍,单从国土规模上来看显然是大国。
速胜论有些过于夸张,而且低估了美欧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的作用。
俄罗斯必败论,颇有刻舟求剑的感觉。很多人将乌克兰看成是阿富汗,全不顾两国地形截然不同,战场环境完全没有可比性。基本不具备开展游击战争的条件。
对于乌克兰可能组织的游击战争,俄罗斯以最大力度减少对平民的杀伤,收买人心,并且通过战争宣称坐实了乌克兰军队存在极端纳粹武装的指控。纳粹问题,很大程度上使俄罗斯赢得了民心。
战争持续越久,俄罗斯占领区越稳定,归附俄罗斯的人越多。这是乌克兰始料未及的状态。唯一值得探讨的就是俄罗斯如何实现解除乌克兰军事力量的目标,然后顺利脱身。
这个目标绝不是单纯地军事问题,而是以军事手段实现政治目标。
二、普京的底气
普京所言和谈越晚越难达成一致,战争越升级,就会越惨烈,唯有彻底分出胜负才有可能结束!
那么,面对美欧北约以及其他盟友总共五十多个国家援助乌克兰的场景,普京到底有何胜算?
2022年2月24日战争爆发,三天后的27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命令将装备核武器的俄军战略威慑部队升级特殊战备状态。
“特殊战备状态”是最高战备等级。本次俄罗斯突然将战略威慑部队升级到特殊战备状态,意味着核威慑已经启动,准备发动核战争。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威慑力量以战略核力量为基础。2020年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和美国的战略性核武器都在六千枚左右,俄罗斯比美国多500枚。小当量战术核武器,俄罗斯比美国多四千枚左右,总体上一直保持着对美国的核优势。
对于俄罗斯而言,打乌克兰根本不需要核武器,连战术核武器也不需要。常规力量完全可以碾压乌克兰这老朽的军队。
因此,俄罗斯提升核威慑的战备级别,目标就是北约。
美欧北约不断提升军事援助乌克兰的力度,已经给俄罗斯造成了直接损失。俄罗斯以一国面对美欧北约五十多个国家,没有任何理由自缚手脚,约定那么多条条框框,所以直接抬出核武大杀器应对。
俄罗斯面对美欧北约肆无忌惮的军事挑衅,已经多次放言会 引起核大战。实际上就是表达了核威慑的意图。
1961年,苏联成功引爆了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沙皇炸弹,当量高达五千万吨级的,超过了二战中全世界使用的所有炸弹的总和。
1962年,苏联为了迫使美国撤出在土耳其部署的导弹(核弹头),主动出击到美国的后院古巴建设导弹阵地。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对峙,人类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最终,双方各让一步,苏联撤出在古巴的导弹,美国悄悄撤出在土耳其的导弹。
当时的实力对比,苏联弱于美国,洲际导弹、核弹头以及战略轰炸机的数量,都不如美国多。如果美苏爆发战争,苏联对美国本土的打击能力不如美国对苏联本土的威胁大。
古巴导弹危机使苏联落下了“懦夫的耻辱”。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为了雪耻,全力以赴扩充核武库,到1970年时,核武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
赫鲁晓夫曾说过一句名言:在核战面前,全民皆兵只是一堆肉。
当时世界上流行的是核武器无敌论。赫鲁晓夫认为原子弹一爆炸,什么航母海军全完蛋。他反对苏联发展航母,撤销了陆军司令部,全力搞起战略火箭军。
根据美国武器控制协会的数据,截至1990年9月,美国核弹头总当量 50 亿吨;苏联核弹头总当量 100 亿吨。
当时,苏联的摩步师配属一个战术导弹营,配备6-8枚导弹,挂载战术核弹头。每个核弹头杀伤半径接近一公里。打出去以后,敌人有生力量存活的概率很低。
这种战法,配合苏联装甲部队的钢铁洪流向前推进,北约在欧洲大陆基本上没有集结机会,一旦集结就会遭遇核打击,分散抵抗又无法挡住铁甲军团的突击。
1981年,苏联为了震慑北约,组织西方81军事演习,演习总兵力超过五十万人,出动一万多辆坦克装甲车,1500多架飞机,发动了141次战术核打击。只用了八天就攻占了欧洲大陆,到达了英吉利海峡!
西方81演习,使北约观察员大为震惊,促使美国开始进行军事革命,实现了信息化。到1992年海湾战争时,美军表现出来的信息化战争,实现了对伊拉克百万雄师的降维打击。
面对俄罗斯一手导弹一手核弹的威慑,唯一有实力对抗的只有美国。英国的核武器没有自主权,法国的核弹数量太少,德国连核武器都没有,抵抗个锤子!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为了自身安危,双方达成的默契就是核武器先向对方盟友投掷,尽量不打对方。
三、毁灭之王
目前,中俄两国的常规武装力量比起美国依然存在某些差距,但是军事技术方面已经构建起非对称优势。
在战略威慑层面,中俄联手对美有一定的优势。
近几年,俄罗斯战略威慑力量连续曝光超级武器,包括号称“能够飞越地球上任何地点”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RS-28“萨尔马特”;“能够突破所有反导系统”的新型高超音速导弹Kh-47M2“匕首”和“先锋”;“航程无限远”的核动力巡航导弹“海燕”和核鱼雷“波塞冬”;激光作战系统“佩列斯韦特”等。
俄总统普京将“先锋”高超音速导弹、“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和“波塞冬”战略核鱼雷,并列为俄军战略三大新王牌。
俄罗斯面对美欧北约五十多个国家的围殴,人口相差数倍,经济相差几十倍,如果打常规战争,必输无疑。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战略核威慑!
如果局限于常规战争,俄罗斯必将战败甚至亡国,那么俄罗斯有什么理由不进行核威慑呢?
只要遭遇北约侵略,俄罗斯必将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进行警告,然后根据局势发展决定是否使用战略核武器。
如果美俄两国互不发射核武器,俄罗斯只靠战术核武器就足以荡平欧洲。
面对核战阴影,美欧目前缺乏同归于尽的勇气。
4月20日,俄罗斯成功试射“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是最新第5代洲际弹道导弹,重量超200吨,可搭载10个重型核弹头。最大射程1.6万公里,可无死角地打击全球任何地方。1枚萨尔马特的爆炸威力就相当于1600颗“小男孩”。理论上一颗足以毁灭德国和法国这样的国家,十几枚毁灭美国。
“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在太空,“波塞冬”核鱼雷在深海,双重攻击,可以轻易刺穿击穿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确保对美欧的绝对核威慑。
7月8日,俄罗斯首艘排水量近3万吨的“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交付俄海军。令人瞩目的是,这型潜艇能够搭载6枚“波塞冬”核鱼雷,可在不接近敌人的情况下发射。“波塞冬”战略核鱼雷,配备了百万吨当量的战略核武器,可自主航行数千英里。爆炸后会引发海啸,将覆盖潜在敌人最重要的海军基地。
美国“动力”网站说,“俄海军终于将其最令人恐惧的武器之一投入使用了”。
俄罗斯军方认为,波塞冬将迫使美国和欧盟以文明的方式行事,并与俄罗斯寻找共同语言,避免冲突升级。
面对英国的猖狂挑衅,俄罗斯称如果爆发核战争,首先轰炸的目标就是伦敦。俄罗斯电视台节目讨论核打击英国的手段,就包括波塞冬核鱼雷爆炸引发海啸淹没英伦三岛。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奉行“核突击”的军事战略。“核突击”,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发射大量核弹头,压缩敌人的防御、拦截、反应时间,以便于取得最大的核打击成效。
无奈的是,美国核武器的发射速度和发射节奏远远落后于俄罗斯。
普京有这样的底牌,才有相应的底气,才敢说出像样的硬话!
四、经济之盾
俄罗斯吊打乌克兰,同时以核大棒威胁北约,控制军事领域不会失控。
那么,俄罗斯的隐忧就在美欧的经济制裁。
但是,有中印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支持,俄罗斯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中印两国人口相加接近30亿人,再加上保持中立的中亚国家、东盟国家,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经贸往来的人口和国家远超过发动制裁的五十个国家。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的数量增加了5倍。中国在3月、4月和5月从俄罗斯购买了价值189亿美元的石油。这几乎是前一年类似指标的两倍。
俄罗斯在3个月内,从中国和印度的石油采购中就额外赚取了130亿美元。
欧洲国家喊得丰满,但现实骨感。
立陶宛83%的石油供应仰赖俄罗斯,芬兰80%,斯洛伐克74%,波兰58%,匈牙利43%,德国30%。
2021 年,欧盟占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全部出口量的29%,中国占22%。
欧盟就算是彻底与俄罗斯断绝能源贸易,有中印托底,俄罗斯能源一样有销路。
经济上打不垮俄罗斯,军事上无奈于俄罗斯。
美欧阵营,实际上并无破敌良策。
从朝鲜战争开始,美国就喜欢打群架比人多,然而黑山、卢森堡、波罗的海三国这样的国家,真实实力比不上中国一个地级市,经济对抗就是包袱,到了战场就是俘虏!
一个俄罗斯横扫欧洲还有余力对付美国。
中国的综合实力,都不好意思摆出来给美欧看,因为碾压感实在太强了。
不管世人能不能看到中国的真实实力,历史早已证明了!
这样的北约,32个国家有什么用呢?
不如早点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