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是向最终消费者提供其所需商品与服务的行业,特点是什么
实体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的定义及内涵。零售业,是向以个人和集体为代表的最终消费者提供其所需商品与服务的行业。作为一国的重要行业之一,零售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反映了本国的经济运行情况。从发展初期到现在,零售业的组织业态经历了百货商店、超级市场、连锁经营及信息技术兴起这四个阶段的变革。

实体零售业是伴随网络零售业发展产生的一个相对概念,它是以线下门店为载体进行商品经营活动的一类行业,即该类零售企业的日常商品经营活动主要是基于线下实体门店进行。
实体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获得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而关于实体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的定义却没有明确的结论。围绕实体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融合发展的实质、模式、机理、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对实体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进行研究。
实体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是指实体零售企业转变原有经营方式,通过自建线上平台或者与网络零售企业线上平台进行合作,开展线上线下商品经营,共享线上线下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零售业发展历程。经济发展促成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商品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零售业也出现了相应的变革创新。考察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9年,传统百货商店在零售行业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自新中国成立后,百货商店一直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商品流通主渠道,在我国流通领域仍然占据垄断地位,承担着物资配给、稳定物价等功能,而不是满足消费,促进生产。
第二阶段:1990-1992年,超级市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百货商店业态为主导的市场形态。超级市场的出现促使中国零售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零售组织开始发展,形成了以传统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及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多种业态共存的零售业。

第三阶段:1993-1995年,各种新型业态逐渐发展起来。1993年是我国新型零售组织出现最多的一年,其中发展最迅速的是品牌专卖店,并且在国内成功进行了特许经营模式。折扣商店、仓储式商店逐渐引入国内,而另一些如便利店、邮购公司、电视直销、电话直销、上门访问推销等新型的业态初步发展,却因为不能适应国内消费者的习惯退出市场。
第四阶段:1996-1999年,跨国零售企业进入,我国零售业现代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我国零售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资零售商如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纷纷在进入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加剧了中国零售业得竞争,对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压力,迫使中国零售企业向现代化零售组织形式迈进。
第五阶段:1999-2004年,中国主导零售组织转型成功,连锁经营趋势凸显。上海联华超市销售额在1999年超过上海第一百货公司,成为中国零售业销售额最大的企业,标志着以超级市场为代表的现代化零售业态发展起来,中国零售业主导组织已成功转型。

几年前试探市场失败的业态,纷纷再起进入发展中,便利店与购物中心成为零售业的热点,邮购商店、电视购物和网络商店纷纷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国内零售连锁企业加快了扩张的步伐,成长迅速。
第六阶段:2005年至今,零售业竞争不断加剧,中国零售业变革日渐深入。随着一二线城市零售市场日趋饱和,中国零售企业和跨国零售企业纷纷加快了扩张步伐。网络零售市场迅速发展,传统零售企业纷纷涉足网络市场,带来了新的一轮变革。各种业态之间的竞争、本土与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线上和线下市场的争夺将中国零售业带入复杂的竞争格局。
零售业发展现状。在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并且出现物价上涨、多渠道竞争、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的背景下,我国零售业整体出现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利润率也表现出整体下降趋势。2016年,我国零售业发展出现了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近几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持续扩大。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规模自2008年至今始终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增速却在逐年下降。考察2008-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增速,2008-2016年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整体保持下降的趋势,2016年实际增速较2008年下降了12%,出现了明显地回落。
其中2009年下降最快,较2008年下降了6.1%。2010年增速稍有提高,随后始终呈放缓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不断增长而增速放缓的背后伴随着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消费者消费需求及消费行为的转变以及我国实体零售业的重大变革。
(2)实体零售业成本攀升、利润率下滑,经营面临巨大压力。
我国连锁百强零售企业销售总额增幅、整体利润率以及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持续下降。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数据,2015年连锁百强零售企业零售总额2062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销售增长率为4.3%。自2010年以来,全国连锁百强零售企业零售总额增长率连续6年下降,连锁百强零售企业相较零售行业整体面临更大的收入增长压力。

实体零售业销售收入增长乏力,经营成本不断攀升,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多家大型零售关闭门店。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德勤分析在2014年发布的《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情况分析报告》中的抽样统计结果,2014年样本企业房租、员工工资和水电三项费用共计79552.4万元,较2013年明显增长,其中房租增长7.0%,人工费用增长了7.7%,2015年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而净利润率方面,抽样68家零售上市企业数据,2010-2015年,净利润率连续下滑,四年为负增长。
受实体零售业销售规模增速放缓,人力、租金等成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实体零售业关店数量也在增多。无论是从销售还是盈利情况,我国实体零售业都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面对成本攀升、利润下滑的事实,实体零售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3)网络零售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抢占零售业市场份额。
实体零售增速放缓,而网络零售却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抢占实体零售业消费者的趋势己势不可挡。跨境电商、农村网购、移动网购交易等多种交易模式规模增长迅速。
我国网络零售销售总额规模始终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从2010年4610亿元增长至2016年51555.7亿元,增长了11倍左右。从增长速度看,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率看,受全国网络零售销售总额持续高速增长的影响,始终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从2010年2.9%增长至2016年12.6%。
对比连锁百强销售总额与网络零售销售额分别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的发展趋势,前者占比近乎下降,而后者占比快速上升。由此可见,网络零售仍处于快速发展中,不断抢占零售业市场份额,对实体零售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4)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趋势凸显。
随着互联网零售企业与实体零售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双方都看到了各自在零售业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所以近年来,互联网零售企业与传统零售企业都在努力学习对方的优势,使得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一方面,零售企业逐步扩大线上业务,网络零售渗透作用逐渐增强。我国网络零售渗透指数用来解释网络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程度的数据。以2014年第一季度为基准,记为100,自2014年以来,我国网络零售渗透指数逐步增长,2016年二季度,网络零售渗透指数大幅提高到148.5,四季度再次出现大幅增长,达到154.37。我国零售渗透指数近几年较快的增长说明网络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总体上在不断推进。
另一方面,实体零售业面对被网络零售的发展改变的消费方式,也开始顺应行业发展前景,转变原有经营模式,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虽然传统零售业谋求转型,积极开展线上业务,但从统计上看,实体零售企业(包含苏宁易购以及国美在线)的网络销售总额在整体网络销售总额中占比还较低。

2015年实体零售业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先锋企业苏宁云商在B2C网络零售交易市场占据着3.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连锁百强企业中,2010年为31家,2011年为52家,2012年为62家,2013年67家。
结语
实体零售行业经过拓建线上渠道的适应过程,开始布局线上线下的融合的全渠道经营,创造全新全面的消费体验,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