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糕“后遗症”至今持续?现已“明码标价”,也少有人去购买了?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也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和习惯,由于各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成因,导致各个地区也都有各自的饮食特色,现在中国的美食文化也逐渐名扬海外,比如在国外很多国家都能够看到中餐馆还有一些地方菜餐馆,比如英国街头的东北菜馆、马来西亚大街的新疆菜馆、土耳其的云南菜馆等等。
不过在对中国美食文化进行宣扬的过程中,也有一项美食让大家又爱又恨,当地人对它爱不释手,但外地人却对它避而不及,它就是切糕。切糕之所以会让人产生如此矛盾的情感,并不是源于他的味道,而在于它的售卖方法,如今切糕“后遗症”至今持续?现已“明码标价”,也少有人去购买了?

人们常说中国是一个“吃货大国”,但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形容中国美食种类的繁多以及中国人对于美食的狂热。
同样一种食材,我们可以研制出烹炒煎炸蒸煮焖等各类做法,而除了那种大体系的美食,各个城市的街边小吃也让大家爱不释手,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烟火气的地方。可在很多地方的街头切糕却让不少人表示“受益匪浅”。

提起切糕,新疆本地人想到的是葡萄干、核桃仁、芝麻等各种原材料组成的一种糕点,他是新疆人爱吃的一种特色美食,这种切糕不仅味道好,看起来也非常美观,但外地人对他闻风丧胆则来源于切糕的价格。
相信很多人都上过买切糕的当,那个在街头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切糕小摊如果自己仅是想买一块尝尝,可能一刀下去就高达百元,而且切糕载客的情况并非个例,在很多地方有很多网友都分享过自己买切糕被宰客的经历。

一份看起来巴掌大小的切糕卖上80、 120元都在正常不过,即便在很多人眼里,这可能仅有20块钱,而且此时如果有人表示价格太贵了不想买切糕,摊主则会告诉对方,这都是征求了对方的意思才切下来的,切下来以后他们很难再卖给别人,所以无论这个价格是否能接受都必须买。
事实上这种售卖切糕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算是强买强卖,这也不在国家的允许范围内,作为一种违反消费者意愿的买卖行为,自然让消费者避而不及。

以至于很多人上过一次买切糕的当之后,此后瞅着卖切糕的摊位都绕着走,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某某刺客的说法时,大家并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切糕摊位,不过自从某款冰淇淋品牌创造出了“雪糕刺客”这一词汇以后,很多网友表示切糕就是当之无愧的“小吃刺客”。
在其他地方小吃售价普遍在5块钱至10块钱左右时,一份小小的切糕就能卖出上百元的价格,有些人碍于脸面硬着头皮买下,也有一些人害怕与摊主发生冲突无奈买下。

不过在某些人看来,如果在知晓价格的情况下决定购买,那么不管多贵都是自己应该有心理准备的,事实上这些卖切糕的人刚好也抓住了这个漏洞,一般情况下我们买东西称量都是以斤或者是公斤为单位的,所以在买切糕时大家自然而然也都用斤作为默认单位。
当询问切糕摊主的价格时,对方模模糊糊给出一个听起来看似能够接受的价格,但是到了算账时,对方才告诉消费者他们并不是按斤算,而是按两算,确实打的人措手不及。

还有一些人举一反三,再了解了这种商品售卖套路后不仅是买切糕,买什么东西都要事先问好价格,就是害怕给对方任何可乘之机。但对于新疆当地人来说,他们却无法理解切糕在大家心里的地位,因为对于当地人来说,切糕不仅好吃,而且价格不贵,切糕的主要原材料就是那些干果原料,这些原料售价贵他们早就清楚,因此新疆当地人买切糕大多都心中有数,更何况还有很多摊主就是故意欺骗外地消费者,而那些在新疆本地卖切糕的人通常都比较实在。
结语
其实除了切糕以外,现在还有很多地方都以特色小吃的名头售卖高价商品,几十块钱仅有几块儿的软糖,上百块钱仅能买到零星几串的“钵钵鸡”以及那些一盒就要60、 80的水果捞其实都是一种隐形的连哄带骗的销售模式,这也提醒过拉消费者,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买东西时务必要问好价格,尤其是注意销售单位,不要吃了哑巴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