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外资坑惨,临签约之前涨价5%,如今被中国做成了亚洲第一!
文 | 华商韬略 白玉
填海造岛,一直以来都是临海国家对于海洋资源把控的重要工程。
因为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面积都是海洋,其中的海洋资源更是数之不尽。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辽阔海域的强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就显得尤其重要。
尽管如此,中国由于对挖泥船(填海造岛神器)的技术发展较晚,导致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资源等无法充分进行把控和开发。
早在21世纪初,挖泥船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一直都由荷兰、比利时等外国国家所把控,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阶段,河道疏通等需求逐渐增多,中国只能一度的引进外国制造的挖泥船来解决自身缺陷问题。
2003年,中交天津航道局准备启动大型绞吸船的建造,于是准备和世界疏浚行业领军设备制造商之一的荷兰某公司进行商谈。
结果由于对方掌握关键技术的原因,非但没有降价的可能反而在总价基础上上涨了5%,谈判也因此而搁浅,从荷兰进口填海设备的想法只能放弃。

为了尽快使中国的填海造岛工程快速启动,突破外国对于挖泥船技术的垄断,中交天津航道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和德国公司决定自主进行研发设计。
终于2006年中交天津航道局成功研发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绞吸式挖泥船—天狮号,天狮号的问世也彻底打开了中国对于挖泥船相关技术的持续攻坚的道路。
正因如此,2010年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投资、上海交通大学和德国公司联合的设计之下,被称为“中国造岛神器”之一的天鲸号也成功交工。
天鲸号绞吸式挖泥船总长127.5米,总装机功率达到19200KW,不仅可以24小时全天候作业,每小时挖泥量可达4500立方米。
天鲸号的交工正式宣告中国打破了外国对于挖泥船技术的把控,并且此时的中国挖泥船制造技术也已经成功位于亚洲榜首。

图片来源:石油Link网
南海作为中国的海洋领域,其地形为沉积盆地,是中国已知最大的油气资源富集区,现如今存有的含油沉积面积就高达南海占地总面积的一半。
除此之外,南海不仅包含可燃冰资源、淡水资源等还是国际运输的重要枢纽之一,因此南海领域的资源开发和把控成为中国当时必要的把控环节之一。
于是2013年,中国启动“天鲸号”开往南海领域,正式开启中国的填海造岛工程,仅仅200天时间,成功吹填出8座海岛,中国对于海洋资源的把控和开采得到快速提升。

之后,中国持续进行挖泥船的技术开发研究,2017年最新型的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成功下水,与“天鲸号”正式成为中国引以为傲的“造岛神器”,也为中国的远海海域疏浚工程做出了卓越贡献。
总之“天鲸号”和“天鲲号”的研制成功,不仅是中国在科技研发道路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对于海洋资源的把控与开发更进一步。
参考文章:
1、《中国一逆天装备曝光 在南海造岛只是小试牛刀》新浪军事
2、《2017年中国发明造岛神器,日本恨不得买下技术,拓展“新国土”》西部文明播报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