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26年口播零失误,3句话成就康辉,离世7年爱妻携子改嫁富豪
央视名嘴,一战封神
这是央视新闻联播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正在直播的罗京突然接到紧急任务,一条长达12页的临时稿必须马上播出。
罗京从业多年,遇到突发情况是常有的事情,经常在开播前一分钟、几十秒接到要播的稿子,但在直播过程中紧急插播还是破天荒头一次。
罗京
稿件送来时,只看了一眼的李瑞英瞬间愣住了。因为送来得急,刚从传真机上撕下来,上面不仅有密密麻麻的修改,还有些字句并不完整。
为了让罗京看清楚,负责审稿的李瑞英只好在递稿子之前,将看不清楚的地方描摹一遍。这密密麻麻的痕迹,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是很容易播报错误的。
罗京与李瑞英
此时不少台里的领导都站在演播厅外,比正在播报的罗京还紧张,有些人甚至还给自己备好了速效救心丸。
不过罗京接过稿件后,除了第一句话有点颤音以外,在后面长达17分钟的播报里,他都没有任何失误,字正腔圆,语句通顺,泰然自若地将12页的临时稿一字不漏地播报完了。
罗京
除了当天在演播厅的人,没有人知道当时的情况有多么紧急,罗京也凭借着自己的强大心脏和业务能力,一战封神。
后来李瑞英回忆起来都忍不住后怕:
“罗京自己说,那一天的稿子是他有生以来,最急,最难的一条稿子,12篇满满的纸,复印的,有的是打的半个字。”
李瑞英回忆
不过她也表示,正是因为有罗京在,所以尽管情况很紧急,自己也觉得很可靠。
而罗京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和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罗京
众所周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罗京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受到父母的影响,罗京对待学习也表现出了十足的兴趣,这也养成了他沉稳的性格。
上高二的时候,在电视里看到播音员播报新闻时出口成章的模样后,罗京便被深深地吸引了,并且暗自下定决心,也要成为一名播音员。
罗京
高考结束后,罗京陪朋友参加北京广播学院面试时,也抱着去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他字正腔圆的播音腔,一下子吸引了面试官的耳朵,并给他递了录取通知。
后来罗京自然是努力学习,专业能力名列前茅,并收到了中央电视台的邀请,自此成为了央视主持人。
罗京
原本一开始罗京并不是《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但他在主持天气预报的时候,被台里的领导一眼看中了,这才被转去了《新闻联播》。
其实除了《新闻联播》以外,罗京还被台里委派主持过军事节目、外派报道等等,每一次工作任务他都能完成得很完美。
罗京
而且他除了自己进步以外,还做了不少人的“引路灯”,现在的“央视一哥”康辉,就是因为他的三句话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罗京与康辉
乐于帮助后辈
如果没有罗京的三句话,康辉大概做不了“央视一哥”。
康辉曾在罗京离世后,写下文章悼念他的这位良师益友。
他是这样写的:“我们的关系更多还是师生,一个严格甚至近乎苛刻的老师,与一个认真但需时时敲打的学生的关系。”
康辉悼念罗京
因为在康辉的职业生涯中,几乎在每一次的转折关口中,都得到了罗京的提点,而且对方的每一次提点都正中要害,令他受益匪浅。
康辉刚刚加入央视工作的时候,尽管对待工作有非常大的热情,但缺乏前进的方向,这时已经工作好多年的罗京便告诉他,一定要学会自主学习。
康辉
等到康辉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他经历得多了,也明白了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要。
后来又工作了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需求不一样,电视新闻的播报形式也从“播新闻”,转化成“说新闻”时,罗京又一次告诉康辉,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一定要坚持下去。
康辉
事实证明罗京的话确实没有错,现在“说新闻”的播报形式,早就已经成了常态化了。
后来当康辉正式加入《新闻联播》的播报行列时,罗京再一次告诫他,换了不同的平台,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三气”,气度、气场、传递中国最强有力声音的气派。
罗京
而康辉也正是因为罗京的这三次提点,才能在央视里站稳脚跟,并且拥有现在的地位,所以与其说罗京是康辉的老师,倒不如说他是康辉前行道路的“引路者”。
除了康辉以外,罗京还曾为很多优秀的主持人“打过伞”。
罗京
在罗京离开后,海霞回忆起自己第一天和他上《新闻联播》时,没忍住流下了眼泪,因为当时的她特别紧张,有点手足无措,和她搭档的罗京就一直宽慰她,还主动把大稿件揽给自己。
因为主持《新闻联播》有着装要求,而罗京是前辈,在海霞礼貌性问他领带是什么颜色,自己好选择搭配的时候,罗京为了缓解她的紧张,便直接表示没关系,他就着她就好了。
海霞
鞠萍也曾表示,罗京的言行对他们其实影响很大:“比如待人要宽厚,从来不拿架子。”
鞠萍还说,罗京除了在工作时会穿西装,播音结束后的他在穿着上都是很朴素的,对待这些从来没有特别多要求,说着说着,她就泪眼婆娑了。
鞠萍
正因为罗京乐于帮助后辈,人格魅力十足,所以对于他的离去,才会让很多人都没法接受,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会有人一直怀念他。
康辉来到罗京墓
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
“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8月31号星期日,农历八月初一,距北京残奥会开幕还有六天,欢迎收看本期的《新闻联播》。”
这是罗京最后一次播报新闻,你能看出他已经身患绝症了吗?
罗京最后一次新闻播报
当天是2008年8月31日,据说那时罗京已经被癌细胞折磨得十分痛苦了,但就算是这样,他还是硬撑着播完了整期节目。
如果不是因为播完后晕倒在演播厅,除了罗京的妻子外,没有人知道他居然已经病得那么重了。
罗京与刘继红
罗京的病初见端倪是在2008年的七月,彼时他正在国外出差,有一天他突然给妻子刘继红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胃部难受。
刘继红听了很担心,就为他挂了一个专家号。等罗京回国以后,仍然觉得胃部不舒服,于是就去医院做了检查。
罗京
检查结果出来的那天,是刘继红自己去的医院,拿到结果听了医生的诊断之后,她瞬间感觉到了当头一棒,原来罗京并不是胃部出了问题,他是得了大B型淋巴癌。
“那时候,那天回来,都不知道怎么回的家。”
刘继红自叙
拿到体检报告的刘继红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一个人放声哭后,她带着体检报告回了家,将体检报告交给罗京时,刘继红忍不住反复强调这不是什么大病。
那个时候距离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不到10天,他们两口子商量着先隐瞒病情,等自己跑完火炬手,为奥运会配完音以后,才去住院治疗。
罗京跑火炬手
在奥运会开幕的当天,罗京忍受着已经扩散到背部的癌细胞带来的疼痛,以最好的状态完成了火炬手的任务。
因为他曾说过,在自己退休以后,希望大家能够说出有几次重大事件,是因为由他报道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罗京自叙
跑完火炬手后,罗京又坚持工作了一个月,终于撑不住的他,在8月31号那天晕倒在了演播厅。
这时大家才知道罗京生病的消息,但除了刘继红没有人相信,于是纷纷去查证消息的真实性,毕竟连他当天的搭档李修平,都以为他只是不舒服,以为他还会回去。
2008年的9月11日,罗京亲自向媒体核实了自己生病的事情,他说自己的病不严重,去医院待几天就会回去。
只是没想到这一待就是好几个月,连48岁的生日都是在医院度过的,等到罗京再传出消息,竟是离世的噩耗。
罗京离世
罗京的离世让无数人无法相信,在他的葬礼上,汇聚了各界名流,不少人在葬礼上泣不成声,他的妻子刘继红更是哭成了泪人。
在罗京离世后第七年,妻子刘继红带着儿子罗疏桐改嫁给了一个商人,不过并没有给儿子改姓。
众人送别罗京
对于刘继红的改嫁不少人颇有微词,说她不应该改嫁。其实大家的谴责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罗京已经离开了,活着的刘继红对他的感情大家都是有目共睹。
逝者已逝,活着的人可以给自己选择新的生活,她并没有对不起罗京,而且罗京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妻儿能过得更好。
罗京一家人
回看罗京从业的26年,几代人在他的播音中成长,这极具辨识度的声音,凡是曾听过他主持《新闻联播》的人都不会忘记。
而他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专业能力,证明了他为什么能成为一个镌刻在中国播音历史里程碑上的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