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平凡人做平凡事终成《平凡英雄》
原标题:西方“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平凡人做平凡事终成《平凡英雄》
国庆档即将到来,四部大体量影片接连定档,而我最看好的,是这部《平凡英雄》。

“跨越1400公里陆空接力,挑战8小时生命奇迹”,看完电影的预告和物料,我的思绪再次被拉回到2021年劳动节前,那个新疆和田断臂男孩的新闻里。
事件是这样的,新疆和田一个7岁的小男孩,不慎被拖拉机绞断了胳膊,胳膊如果不立马进行手术,残肢就会坏死,为此,小男孩的父母万分焦急得带他去了和田医院。
但是因为和田是一个新疆的小城市,医学并不发达,加之也没有医术高超,可以胜任接臂的医生。
而远在乌鲁木齐的医生,又因为航班已经飞完,无法按时赶往和田,于是小男孩父母做了一个特别的决定:带孩子去乌鲁木齐做手术。

赶到机场的时候,最后一班和田飞乌鲁木齐的飞机已经起飞了。
在父母的央求下,机场协调了当次班级,在已经滑出廊桥的情况下,二次开门,将小男孩送上了飞机。
这即便是在整个中国民航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上飞机后,空姐给了小男孩无微不至的照顾,一路上一直言语鼓励他。
而乌鲁木齐那边,已经做好了所有手术准备。小男孩一下飞机,立马就毫无障碍地去了医院,并在3个半小时之内完成了接臂手术。

现在,小男孩基本已经可以正常生活了。
看西方的电影,我们总容易被过分夸大的“个人英雄主义”浸染,西方崇尚个人英雄,倡导个人拯救世界,推动潮流,认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所以才有漫威和DC宇宙,才有《第一滴血》中以一敌百的兰博,才有各种开挂的英雄人物。

可我们不同,国际歌里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中国人向来都是集体主义的,讲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认为凡事都应该从集体出发,也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这也是我们熟知的“人民史观”。
在“救助救治新疆和田男孩断臂”事件中,这种以人为本的观念,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的手臂断了,要赶去1400公里之外的医院做手术,时间晚了下半辈子就残废了,该有多么着急?
中国人民有一种最伟大的情感,那就是同理心,很多人自己过得本来就不好,但依旧见不得别人受苦,普通民众平时可能只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但是遇到事情,每个人都会伸手帮一把。
在和田男孩的接送过程中,有太多的意外有可能导致时间延误,手臂坏死,但奇迹的是,这些意外都被一一克服,这是普通人爱心汇聚成的力量,也只有这种千千万万的力量汇聚到一起,才有可能创造如此奇迹。
《平凡英雄》的预告片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生死时速8小时中,父母家人遭遇的困境。
要去和田医院,但遇到群众活动,道路被塞得死死地,新疆大叔刚开始还有点不高兴。
但当他看到车里有一个伤情严重,需要帮助的孩子时,他立马拿起喇叭让众人让开,以便车子能够通过。


去和田医院碰到交警,当交警看到孩子有危险时,立马骑车开道,一路护送车子来到医院。
当小男孩决定赶往乌鲁木齐做手术时,和田机场的总经理亲自拿着喇叭来帮忙,在众人合力抬起男孩担架的那一刻,他们的身份不是保安,不是警察,不是总经理,都是平凡又热心的中国人。

整个接送过程中,小男孩的安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即便他们清楚地知道,对他们来说,这件事似乎没有任何影响,完全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但我们中国人,就是有这样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总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到别人的艰难,并希望他人过得更好。
这种特质,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因为只有关心别人,无私奉献,所有人才有可能紧紧团结在一起,像铁板一块。
因为只有每个人能在有危险,有困难的时候站出来,水滴才能汇成江海,蚍蜉才能撼动大树。
个人的能力再强,在群众的合力下,都没有任何可比性,当我们所有人心在一起,总能爆发出撼天动地的力量。
这是为什么,我们的军队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无不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次碰到灾难,总有无数人,无数毫不相关的普通人,不顾个人安危冲在第一线。

西方人是无法读懂这种力量的,这种力量,刻在中国人的骨血里,是民族之魂。
所以当我看到《平凡英雄》这样的影片,单单“平凡”和“英雄”的组合,就足以让人感动。
是啊,他们不过是一个个路人,可他们也是一个个英雄,一个个可以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甚至利益,去拯救一个小男孩手臂的平凡英雄。

所以看完预告,就有观众觉得它是“满分电影”,因为这种情感,本就是共通的。

光看预告片,也已经吸引了一大观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