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大陆赏饭吃”,富士康裁员30万,郭台铭迁厂惨亏后又想回来
引言:
相信很多人都熟识郭台铭,他手中的富士康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在电子代工行业当中,甚至成为了龙头企业。因为从事于代工领域,所以十分依靠人口红利,在内地投资建厂之后,富士康的规模不断壮大,为郭台铭积累了众多财富,但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郭台铭居然过河拆桥,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白眼狼。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郭台铭曾大言不惭地表示,他在大陆建厂之后,给大陆人赏了饭吃,不少人在听到之后,感到十分气愤。后来郭台铭开始不断转移自己的工厂,甚至还裁员了30万,想要寻找更好的发展机遇,但最终却遭受了巨额亏损。如今他又想到了大陆,想要再次回到大陆大展拳脚,郭台铭凭什么这么有底气,认为大陆还离不开富士康呢?
富士康的崛起
在1950年,郭台铭出生于我国台湾省,从小家境普通,父母拥有着铁饭碗,所以日子过得十分舒适安定。后来,郭台铭顺利出身社会,尝试过很多工作,他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幸运地认识了林淑如,林淑如是什么人?她可是一个富家千金。

在郭台铭23岁的时候,他产生了创业的想法,并且立马付诸行动,与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鸿海塑料公司,主要从事塑料制品生产。因为缺乏资金,所以公司起初发展得十分艰难,雪上加霜的是,不久之后,全球就爆发了一场石油危机,这导致塑料生产原料的价格出现了大幅攀升,这让郭台铭亏了不少钱。
在他的坚持之下,公司又挺了两年,但情况却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合伙人看不到希望,便想要就此拆伙,一拍两散,这让郭台铭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时林淑如的父亲站了出来,郭台铭得到了70万港币的资金,让鸿海塑料顺利渡过难关。

时间来到1977年,郭台铭成功扭转局势,让公司实现了盈利,在这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不仅从日本大量购入先进设备,还建成了诸多模具厂。在实现资本积累之后,郭台铭开始发财。
在1985年,郭台铭在美国成立了富士康,作为一家电子代工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力,郭台铭头脑一转,立马想到了大陆地区,随后便在深圳和东莞建立了富士康工厂。在巨大人口红利的带动之下,富士康得到了快速发展,公司规模不断壮大,郭台铭也因此获得了上百亿的身家。

郭台铭给大陆赏饭吃?
从2019年开始,美国为了对我国的科技进行制裁,不断出台各种措施,郭台铭为了规避一系列风险,选择站到了美国的阵营当中,甚至还想要与大陆划分清楚界限。在不久之后,富士康在大陆进行了大规模裁员,裁员人数高达30万,随后又去到了印度投资建厂。但郭台铭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曾经嚷嚷着要给大陆人赏饭吃,但却没想到,去到国外发展之后,反而让公司走起了下坡路,经营状况十分不好。

印度虽然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但在很多方面都不及我国,不仅经常停电,甚至在产能方面也不能进行突破。在疫情爆发之后,富士康在印度投资建设的工厂出现了大额亏损,出去转了一圈之后,郭台铭想要再次回到大陆市场。我国目前的产业链已经十分成熟,这是印度很难超越的,国内的工人有着较高的素质,所以在效率方面,也远超印度,富士康想要恢复以前的发展状态,就只能回到国内。

但是走出去容易,走回来就难了。在富士康出走之后,很多国内代工企业找到了发展机遇,迅速将市场份额瓜分,富士康想要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存在着很大的难度。除此之外,郭台铭本人的一些行为也对富士康的发展造成了一些影响,对很多国人来说,郭台铭就像是一个白眼狼,能够为了利益站到敌方阵营中,帮助美国做事情,万一以后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肯定会立马拍拍屁股走人。

结语: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国内的环境都是最适合富士康发展的,因为不仅能够保证发展速度,也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所以郭台铭已经后悔了,想要再次回到大陆,从这来看,其实应该是大陆给郭台铭赏饭吃,希望他也能够认清这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