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个月物价将会上涨,普通人要提前做准备,你准备好了吗?
相关人员此前发言表示:今年往后几个月,直到明年第一季度,国内物价水平可能比前几个月略高一些。特别是受疫情、灾情等影响,困难群众数量有所增多,基本生活可能面临较大压力。
既官方已经发声明打了预防针,物价上涨这事八九不离十会发生,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物价上涨?我们作为普通人又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呢?

一、人民币的贬值,物资进口贵!
如图所示,我国6月以来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从6.7:1降到如今7.1:1。

人民币的贬值,意味着其购买能力的下降,我国进口就需要付出更多。货币贬值会引发的就是通货膨胀,国内的物价会上涨,资金外流,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究其原因,主要是疫情、地缘冲突影响下,中国经济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房产市场)为了刺激经济回复,恢复信心,拉动消费,我国选择降低LPR利率、储蓄利息,资本更多流向选择加息的美国,以便获得更多利息,从而导致相应汇率变化。

二、油价上涨,拉动生产、运输涨!
众所周知,作为工业生产血液的石油,是维持运转各类机械的力量源泉,是工业生产的动力。现如今受俄乌纷争的影响、美元汇率、中东地区产量、全球需求量等影响,油价较之前几年有明显暴涨。这些涨价又势必增加到生产成本中去,转移到价格上,带动物价格上涨。
作为油价上涨最明显例证的,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的汽油价格。较之前一年四川95#汽油近需要7.3-7.5/L,今年却飙升到了8.8-10/L。不论是从出行方面,还是物流链方面,汽油的涨价,一定会抬升相应的物价成本。虽然现在汽油价格呈现下跌趋势,但在地缘冲突持续的条件下,短期内势必不可能恢复到2021年情况。

三、粮食的供应缺口,食物
今年中旬,中国农科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指出,我国农业总体向好,预计达到1.38万亿斤产量,但大豆产需缺口比2021年扩大115.2万吨。

但由于我国的14亿人口基数的事实,进口各类缺口粮食是不可避免的,如大豆、玉米等。而在人民币贬值、地缘冲突、全球极端气候、粮食减产等综合背景下,粮食的涨价不可避免。
同样,猪肉作为中国人餐桌中流砥柱,适逢随着季节性猪肉需求的回升,肉价也开启了上行趋势。农业农村部检测显示,自6月以来,生猪及猪肉价格连续三周同比环比上涨。部分机构调查显示,本轮生猪去产能超预期、气候因素、节假日增加等因素,可能导致供弱需强,肉价或将持续走高。

其实更早由于生猪存栏量下降,就有相关涨价的苗头。但由于国家启用了储备猪肉,加之集中约谈相关养殖企业,不积压哄抬,出栏适重生猪,才将涨价后延。但随着冻肉的离市,肉价从22年年初的13元/斤,到如今20元/斤,涨幅30%。未来几个月猪肉大规模涨价或成为现实。
这是一位网友买菜做饭统计的物价变动情况,物价上涨可见一斑。

四、普通人怎么办呢?
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该如何应对本次物价普涨呢?本来就因为疫情原因瘪下去的钱包如何坚持呢?
开源节流!开源,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赢得就是信息差。合理地利用自己有的物质信息条件,开发出新的财路出来。前不久不就有国庆节某女孩,国庆7天代喂猫猫而赚钱了千元的消息吗?相信只要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将自身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节流,对于那些想要但不重要的,不是急切需要的,要狠下心来说不。延迟满足,相信国家的发展,坚持下去,终将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于个人而言,幸福感必能得到极大满足。
结语
总之,在当前多方面因素影响之下,未来的物价上涨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不必过于恐慌,相信我国各类资源的储备,必定将一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我们只需要合理规划当下,做好自己的事,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