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缴费“遇冷”?农民不愿意交,村干部也犯难,是谁的问题?
引言
临近年底,又到了一年一度很多项目的缴费环节。比如最常见的医保,像农村非常熟悉的新农合。
不少村子进入到了11月份以来,就能听到村干部在广播通知让大家交新农合,甚至挨家挨户上门去宣传新农合的好处。不过虽然如此,很多农民还是不愿意交新农合,村干部对此也表示非常头疼,这到底是谁的问题呢?

第一, 新农合推出背景
新农合,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它由政府组织、引导,政府和集体、个人共同集资,进行看病报销的一项医保政策,完全是农民自愿缴费的。
因为在农村,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长期下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毛病,尤其以颈椎、腰椎、手、脚等部位的毛病最多。

但一般情况下,农民根本不把腰酸背疼放在眼里,有个头疼脑热,第一时间不会想到去看,即使是镇上的小诊所也不会去,更不用说是特意跑到大医院去检查。
他们只有到了实在身体受不了的时候,才会选择动身去瞧一瞧。不过,往往在这个时候,有些病已经发展到了更加严重的阶段,甚至到了不能治疗的程度。

农民是我国国民中的一个大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朋友能够看得起病,在看病过程中有保障,减轻其经济上的负担,我国才联合相关部分,推出了这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第二, 新农合缴费金额涨幅大不愿交
新农合自从03年,刚刚开始推出来的时候,每位农民每年只需要上交10块钱。如今,到了2022年,十多年过去了,新农合已经涨到了350元。和去年相比,又多了30块钱。涨幅确实比较厉害。

就它的缴纳对象来讲,除外那些交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拥有农村户籍的绝大部分人群,需要缴纳新农合。以一个普通家庭为例,夫妻双方各两位老人,加上一家三口,
共计7口人的家庭,一年就新农合而言,就需要上缴2000元以上的金额。
这让以种植庄稼为生,一年的总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的农民来讲,确实新农合是贵了点。更不用说那些个人年收入达不到万元的农户。

虽然新农合是医疗保险,能够在意外生病的时候看病报销一部分的金额,但农户也会犹豫。一方面这笔钱一年比一年高了,如果交了,在支出方面占据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
另外一方面,很多农户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去看病的,有些还是认为自己的身子骨是比较硬朗的。一年里面几乎不上医院,那这笔钱不是白白打了水漂,太不划算了。

为此,新农合缴费金额上涨,是农户不愿意交钱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 看病贵不愿意交
新农合推出的初衷,就是为了缓解农户在看病时的经济负担,报销掉一部分的医疗费用。但具体情况还是需要具体去分析。首先,新农合报销有范围。农民在乡诊所、镇卫生院、一级医院、二级医院等等看病,不管是门诊还是住院的费用都是不同的,有的处方费最多只能报销200块。

此外,有些药物,像是部分的进口药,是不在国家规定的报销范围内的。农户的病情若是偏偏要用到这类药的话,只能全款不能报销。众所周知,进口药一般比较贵。农户根本吃不消连续的疗程治疗,所以部分人为了省钱,甚至擅自停药,才耽误了病情,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其次,新农合报销有比例。这也是需要看农户去哪看病,进行了什么检查,要吃什么药等等方面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尽管是报销了一部分,但剩余的一部分,对农民来说,也是大的一笔支出。加上现在物价飞涨,看病贵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即使是交了新农合,农户在医疗上还是有不少压力的,特别是需要长期治疗的人群。像有些慢性病,要长期吃药的,一年下来的费用也是比较大的。
小结
新农合是一项惠农医疗保险制度,但一直以来不断上涨的金额和报销的问题,也是为农户所犹豫不敢交钱的的主要原因。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的,新农合只有不断做出调整,才能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接受,成为真正的普惠制度。
今日热议:新农合缴费“遇冷”?农民不愿意交,村干部也犯难,是谁的问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