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农民,60年代没啥吃,5个娃4个在生病,老人一招救了全村人
一位网友说,他们村地处丘陵地带,盛产红薯。
说起红薯往事,他就回想起了一位去世在县政府工作人员高道德,他曾怀着农民感情利用在深山村的关系,利用红薯片救活了全村人的真实感人故事,今天就给网友分享一下那段红薯往事吧。
48年过去了,我们村58岁以上老人都清楚地记得,是在1970年三月高道德步行去外县全陶村联系了俺村人的断粮着落。
据80岁老人高山堂回忆说,他叔叔高道德是身材魁梧,膀大腰圆,2米2的个子,两眼转个不停,粗手大掌的人,在20岁时应征入伍到外县打日本侵略者,两年的抗战,立下战功赫赫。
解放后,被分配到外县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兵役工作,这个县是个贫困深山老山区,为了工作,他走遍了该县所有村庄,与深山里的百娃结了下深情友谊,与他们同吃同住患难与共。
1969年,他步行回到村里,听说他房后邻居有四个孩子都躺在不大的土炕上已有四天了。
于是进家一看,媳妇也瑟瑟发抖,男人愁眉苦脸,四个孩子确实躺在土炕上,一动不动。
走上前问了原因,男人苦着脸说,“家里已断粮三天了,没有啥吃的,锅里的水烧开了,也没有米下锅。这一家咋办呢”。
此时,这位老八路高道德,从他家中拿了55个蒸红薯让一家人吃了。随后他说,“我现在就去山里给你联系那里农民种的红薯,还有红薯片”。
用了四个小时,来到了这个村,给山里人说了事情的原委后,同意用红薯接济异乡贫困人。
他马上往家返,到家时,已是夜2点20分,第二天早上4点用了生产队排子车,到了这个村,发现家家户户都有满堆的红薯,经过过称登记,用了40分钟装满了车,回家时,还给了很多蒸红薯,到家后全村人高兴极了,个个笑容满面。
五天后,这家四个孩子都蹦蹦跳跳,媳妇也不抖擞了,男人逢人就说,“是他一个主意救活了全家人,我这个62年下放的工人(当时不发工资)也有啥吃了”。
这次是以“1斤小麦换1斤红薯”的方式来接济的。也就是说春天吃了人家红薯,等麦子收了再赶驴车给人还上。都知道这个方式有点吃亏,但实在是没有办法。
为了彻底解决吃饭难问题,这位老八路,从山里请教了一位好友,教这个村种红薯,管理红薯,贮藏红薯。
当时,生产队利用旱地,薄地全部种上红薯,河滩地,水浇地继续种小麦,弥补粮食紧缺。
第二年,生产队分了很多红薯,家家户户都有了红薯窖,储藏了很多红薯,每个家庭至少也有3千斤。
储藏红薯需要12度的温度,为了保持恒温,在红薯窖一边抱一条通风道,这一招还真管用,从10月一直能放到来年5月不坏。
从此,告别了跑60里山路以1斤小麦换1斤红薯的艰难历史。
到了76年,家家户户都种红薯。闹过饥荒,讨过饭,饿死人的家庭,都在冬天吃水煮红薯配些米汤,这样做是为了节约粮食,人人都有饭吃。
转眼48年过去了,如今人们种红薯除了食用外,全部加工成粉条,来提高生活水平。
这位老八路已离开我们45年了,但这个村65岁以上老人至今铭记他用了9个小时往返120里的山路救活了全村人没饭吃的那段往事。
是的,有这样一句话,“救人一条命,永远是恩人”。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历史,更没有理由忘记爱的奉献,是他让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与快乐。
感谢您的阅读,你的身边有这样的慈祥、善良的老人吗?
#故事##老人##好人##情感##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