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他的名字曾是国家最高机密,“隐身”40年,唯一集齐我国六大荣誉

作者 :函格 2022-11-22 01:25:46 围观 : 评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程开甲同志,你今年多大年龄?”

上个世纪,在黄沙漫天的戈壁滩上,一场核试验即将开始。

彼时,周总理向核基地技术总负责人程开甲询问着试验准备情况。

从多大当量、多少探头、多大风速,到烟云会多高等问题,他都对答如流。

可偏偏总理问到这句话时,程开甲愣在原地,许久都答不出来。

他又何尝不想回答这种连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的问题。

但其早已忘记自己的年龄。

从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起,程开甲终日与风沙为伴,与科研为伍。

他遵守保密铁纪,忘记姓名、身份乃至时间、生命。


程开甲

究竟是什么让程开甲甘愿隐姓埋名数十年,执着坚守在绝密领域?

让我们一起走进“核司令”赤诚奉献的一生。

屡次转型成巨响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核基地的所有人都在紧张待命。

“7、6、5、4……起爆。”

命令声一落,在场每个人都不禁屏住呼吸,满怀期待地看着前方。

那一瞬间,时间仿佛被拉至无限长。

突然,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从罗布泊沙漠深处腾起。

伴随而来的是,惊天动地的巨响

与此同时,远在北京的周总理第一时间接到新疆的汇报电话。

“是不是真的核爆炸?”

收到消息的总理还有丝不敢确信,几番重复问道。

为了给其一个确定的答复,各个测点的技术员迅速将各种数据汇集给主控站里的程开甲。

一番估算后,程开甲朝所有等待结果的科研人员点点头。

闻言,所有人在这一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周恩来

他们可以郑重地答复总理:

“是的,是核爆炸!”

同时,也是告诉世界: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设计和爆炸成功了!”

然而,积贫积弱的中国能做到原子弹成功爆炸,虽然震惊世界,但很多人却并不看好。

当时有美国官员自以为是地笃定说:

“中国在5年之内不会有运载工具。”

我国从来都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仅仅在8个月后,中国就取得原子弹空投试验的成功。

这意味着,我们终于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

中国再次在国际扬眉吐气,一展雄风。

可想而知,此项目成功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工作人员的智慧与心血。

更加离不开一个人的名字。

那就是核研究所总技术负责人——程开甲。


为了原子弹研究需要,他多次转型,更换研究重心。

要知道,这对一个科研人员来说,且不提能否做出成绩,就是付出的成本与心力也是不可胜言。

但程开甲义无反顾。

只要祖国需要,他就可以一次次从头来过。

1950年,程开甲自英国归国。

他师从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玻恩,在国外夯实了深厚的物理科研基础。

回国后,程开甲先后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物理学。

其实,他的研究重心一直是理论领域。

但为了国家发展重工业的需要,他毅然投入到金属物理的实践研究中去。

十年时间,程开甲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固体物理学》教材。

此举为我国热力学内耗研究创立了系统的理论。


程开甲(中)

1958年,国家开始搞原子能。

应组织需要,他又转向相关研究。

他和施士元教授一起创建了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参与江苏省原子能研究所的筹建。

令人意外的是,正当程开甲为新中国的物理研究拓土开疆时,

这位崭露头角的科学家却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原来在1960年夏,同往常一样工作实验的程开甲忽然收到一张纸条。

上面只写了一句话:

速来北京某地报到。

等程开甲到了北京,才知道这是钱三强要他来搞原子弹。

从此,他隐姓埋名,投身中国核武器研究。


程开甲

那时候,苏联毁约停援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

甚至在撤走时他们还说:

“就是给你们一颗原子弹,你们也弄不响”。

这句话虽然刺耳,但也彻底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斗志,决心要靠自己做出原子弹给他们瞧瞧。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我们在第一步——原子弹结构设计上就遇到阻碍。

当时,国内没有条件做实验求解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

而善于理论研究的程开甲接手后,仅靠模型计算,在半年后便得出了数据。

这可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设计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

取得了理论研究和制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后,下一个要攻克的难关便是爆炸试验问题。


程开甲

这时,程开甲又站了出来。

他担任试验研究队伍的技术总负责人,带领大家摸着石头过河。

实际上,对于这个决定,曾有人好心规劝他:

“你的优势在于理论研究,如今换一个新战场,东搞西搞,当心变成什么也干不好的万金油。”

闻言,程开甲只是笑笑,没说话。

因为在他心里,从来就没什么想不想做,而是国家要不要做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程开甲在做任务前动员

在核试验的过程,他提出静态塔爆方式,论证计算地面放射性沾染,组织人力攻关上百个工程技术课题。

同时,程开甲还完成了试验场地的选址布置。

1963年,核试验研究所在新疆罗布泊建成。

科研人员们热情高涨地开展最终的试验步骤。

安装调试设备、全场综合预演……

步步推进,一切准备就绪。

终于,第一颗原子弹在死亡之海绽开了绚烂的蘑菇云。

这是中国核事业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迈向强盛的第一步。

程开甲抹去眼角的泪水。

昔日锐意少年扎根心底那科学报国的种子,终于在时间与汗水的浇灌里成熟绽放......

科学救国赤子情

1918年8月,程开甲出生在江苏盛泽镇。

程家世代从事纸张生意,在当地富甲一方。


1963年的程开甲

作为程家长孙,祖父在他还没出生时,便为他取了一个寓意登科及第的名字——“开甲”。

谁料,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

所以程开甲从小就立志成才,带着家族重回往日光景。

当时,他的中学是一所中西结合的教会学校。

也正因此,在这里其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西方思维的启迪。

后来,受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影响,程开甲便萌发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以及当科学家的想法。

为了这个目标,他发奋苦读,常常在学校熄灯后,还跑去楼梯或厕所灯下学习。

1937年9月,程开甲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

在大学里,他因为愈加刻苦,手不释卷,还被同学们取了个“程BOOK”的绰号。


程开甲

大学毕业后,他留校担任王淦昌、束星北的助教。

那个时候,陈开甲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学研究。

他先后在《自然》、《剑桥哲学学会会刊》等国际刊物独立发表文章,展现出惊人的物理天赋与创新思维。

值得一提的是,程开甲还曾与诺奖擦肩而过。

他的论文《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提出并且计算了一种新介子的质量。

可惜的是,这篇论文转交给权威物理学家狄拉克看过后,并没被看好。

于是,程开甲没有发表论文,也没再继续深入研究。

不曾想到,35年后,这项实验成果竟获得了诺奖。

该实验所测的粒子质量与程开甲当年的计算值基本一致。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件非常令人抱憾的事。


狄拉克

但冥冥之中,或许一个人的道路早已注定。

如果程开甲成为一个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也就没有令人闻风丧胆的“核司令”。

1946年,李约瑟教授将他推荐给物理学巨匠玻恩。

至此,程开甲踏上新的征途,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积累了更丰富的学识。

没过多久,程开甲和玻恩一起建立了超导电性双带理论模型。

从此,他的名字响彻国际学术界。

1948年,程开甲博士毕业后,便进入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


程开甲(左三)在英国

他的事业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儿时的科学之梦也已变成现实。

然而,程开甲却感到难言的孤独与沉郁。

因为他是中国人,房东不愿意把房子租给他;

因为他是中国人,在电车上总有人对他评头论足;

因为他是中国人,游泳也会被人嘲弄“把水弄脏了”......

种种屈辱经历,不禁让程开甲想起自己在浙江大学时的一段经历。

那个时候,学校迁移过七次校址。

程开甲是在躲避日军轰炸,一路逃亡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

彼时,校长竺可桢的一次演讲,令他至今都记忆犹新,

当今世界是以科技决定一国之兴衰,青年学子应当通过钻研科学来实现国力的强盛。
在异乡所受到的针对与屈辱,是来自强国对弱国的轻蔑与欺侮。
唯有国家强盛,走出国门的游子才有地位和底气。
而唯有科技兴国,才能让它成为现实。

一直到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英舰的新闻震惊了世界。

这也深深震动了程开甲的心。


程开甲(后左一)与波恩教授(前右一)

看到这则新闻后,他恨不得立马飞奔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站起来了,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终于可以挺直腰杆。

对此,程开甲说:

“以后当他的同学再嘲笑中国,他就可以挺直腰杆说,‘不看今天,要看今后!’”

1950年,程开甲做好准备回国。

在出发前一天,玻恩教授让他多带点吃的回国。

毕竟现在中国百废待兴,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但他的行李里没有吃的,全装着物理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程开甲带着这些建设新中国的武器与一腔报国热忱,奔向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HTTP://WWW.dfjb.net东方金报网采集不好玩哦◐◐◐◐◐◐◐◐◐◐◐◐◐◐◐◐◐◐◐◐◐◐◐◐◐◐◐◐◐◐撒旦法师打发斯蒂芬

隐姓埋名四十年

从归来报国,到加入核事业,再到成就一巨响。

这对程开甲而言才只是一个开始。


此后20多年,他忘了身份,抛开了荣誉,甚至不顾生命。

其把自己当作一颗坚韧的马兰,深深扎根于茫茫戈壁。

他每天顶着呼啸的黄沙,忍耐着炙烤的烈日,踩着遍布凹坑的路,在实验区里奔波忙碌,几乎每一个核试验,他都出现在现场。

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程开甲不畏艰险,亲身进入第一线考察。

我们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程开甲带着大家匍匐爬进直径仅80厘米的小管洞,进入原子弹爆心空间,取得试验的全部资料。

要知道,就连美国、英国、前苏联也仅仅只拿到第一次核试验的少部分数据。

毕竟,谁也不敢冒着高辐射、高温的危险贸然进洞。

但经过程开甲的计算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程开甲

只是技术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每次亲临现场都有发生意外的风险,

因此,大家时常劝阻程开甲。

可各种言论,都被他一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封住了嘴。

要知道,亲自观察与听取汇报的感受大相径庭。

只有到现场看了,程开甲心里才会踏实。

在一次竖井试验中,他不顾领导的反对,人被吊着下到100米的深井。

还有一次,在放射性剂量探测笔不停响的情况下,他也要深入爆心。

程开甲就是这样将每一次收获的认识,融入到下次的试验方案中,不断改进。


程开甲

在新疆试验区,程开甲从总技术负责人到试验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再到担任基地副司令。

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首次地下平洞方式和地下竖井方式等30多个试验都是他决策主持的。

他不仅是参与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研人员;

而且还主持筹建了获得2000多项科技奖的核试验技术研究所。

然而,这些轰轰烈烈的功勋却无人知晓。

因为核试验是国家的最高机密。

自然,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就要做到绝对的保密。

自从进入保密科研领域,程开甲便不能再发表学术论文。

他把全部心血都铸成盾甲,献给国家。

直到1999年9月18日,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程开甲的名字才得以公开。

而他的家人,也是程开甲的自传出版后,方知晓他是做什么的。


1980年程开甲(左2)在其工作单位讲课

程开甲始终遵守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保密铁纪。

他的夫人与孩子同其一起在新疆生活了多年,却从来没听他谈过工作。

一家人只知道他很忙,忙到儿子女儿的功课都从来不管。

1984年,程开甲被调回北京国防科,转入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他舍不得离开新疆,就把那些保密资料都留在研究所。

好像这样,自己的科研基地就还在新疆。

后来,他的儿子长大,竟也踏上了跟父亲一样的道路,想成为核研究方面的科学家。

当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人向程开甲提议,找熟人把儿子分配到北京。

程开甲当然不愿给孩子“走后门”。

他直接把儿子分到了新疆的核试验研究所。

这对其而言,就算是子承父业了。


程开甲(右)

之后,儿子想调回北京工作,却被程开甲拒绝。

他对儿子说:

“到北京有什么好处,咱那个研究所很好嘛,别调了。”

那片荒凉的戈壁滩没有繁华富庶,但程开甲将最好的青春都留在了那里。

他乐于无私奉献,甘愿默默无闻,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程开甲从未后悔。

他曾说,自己当年如果没有选择回国,很可能会成为有卓著学术成就的科学家,不过也只是个二等公民罢了。

但如今将一生都奉献给祖国,才会拥有今天这样的幸福。

真正的科学家虚名薄利,但祖国和人民从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

程开甲先后获得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改革先锋奖、人民科学家六大顶级荣誉称号。

他也是中国唯一集六大荣誉于一身的人。


程开甲

然而,对于这些崇高的荣誉,程开甲总是说:

“不要拔高我,功劳是大家的。”

在他看来,这些奖章是对整个核事业以及其中有名或无名英雄的肯定。

而他只是一个代表罢了。

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病逝于北京,享年101岁。

结语

有人问程开甲对自身价值和人生追求的看法。

他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国家的需要就是他的目标。

他们那一代人,见过千疮百孔的中国,尝过任人欺侮的滋味,曾被迫低头,所以绝不折腰。

隐姓埋名四十年,只为惊世之响;

呕心沥血铸国盾,肩挑民族脊梁。

斯人虽逝,风范永存。

参考资料:

齐琪.程开甲:将生命融于使命——专访程开甲口述自传整理者熊杏林[J].保密工作,2022(08):35-38.DOI:10.19407/j.cnki.cn11-2785/d.2022.08.015.

于庆田.核试验专家程开甲教授的几个小故事[J].国防科工委继续工程教育,1990(02):43-44.

熊杏林,湄玉,张方方.以身许国铸核盾——记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程开甲[J].中国科技奖励,2020(10):34-37.

◐◐◐◐●☛█▼▲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http://www.dfjb.net▼▲▼▲▼▲▼▲▼●●●●●●●▼▲▼▲▼▲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