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存款达到“这个数”,就会被“监视”?有3地已开始试点执行
到饭店吃饭、到水果店买商品、去咖啡店、到商场购物……,我们随时随地都使用着移动支付手段,这也是在最近几年国人最擅长使用且最常使用的消费手段。
可当人们使用线上支付越来越频繁且普遍时电信诈骗情况也在与日俱增,还有不少人专门利用银行卡交易从事违法行为,在此情况下,央行也关注到这些问题,决定颁布一条新法律规定,一旦居民存款超过某一数字账户将会被风险监控。

现在此规定已在国内三个地方进行试点工作,储户存款究竟达到什么水平会被监视呢?
这项规定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在银行存取款达到一定数额时就会收到银行的“监督”,比如储户需要对存取款进行登记,银行方也会进入储户存取款的来源和去向。
像是以往我们到银行存款根本没有任何规定,无论多大数额,只要自己账户里能存进去、能取出来都不用做所谓的登记,而现在这一政策的出炉,让很多人感到不适应,对于这项规定,银行也做出了解释。

银行工作人员提到,国家之所以会制定这样的政策,本质上就是希望能够确保大众的利益不受损害,由于当前我们处于一个大数据时代,个人相关信息都会被大数据记录,日常的消费情况也将会被统计。假设一位客户提取大量现金超过规定要求,银行则有可能怀疑储户的这笔钱会有某些特殊用途,当然这种特殊用途并不是指合法合理的用途,而是指某些“违法行为”。
尤其是若储户属于“犯罪分子”,突然取出大笔钱,银行则有理由认定这是想要捐款跑路,再者对于普通人来说取出大笔钱如果用于其他有需要的地方无可厚非,但若是受到诈骗分子的诈骗,银行对此不闻不问,将有可能造成储户资金受损。

基于这些原因,现在国家在三个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对储户超过一定数额的存取款行为进行登记,当前浙江、深圳与河北已经成了试点地区,考虑到这三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如果按照同一标准设定,将可能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比如深圳地区有钱人比较多,如果设置10万块的存取登记标准,当地很多人的资金存取都可能被要求登记,因此央行对这三个地方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起始金额设定,河北省为10万、浙江省为20万、深圳则为30万。
举例来看,若是职工小赵在河北有一笔15万的存款,因为买车后买房,小赵想把这笔钱取出来,若是通过电子渠道直接取出,通过银行转到其他账户即可。银行则会对小赵的资金处理行为进行监控,而他如何消费或者说把这笔钱花到哪里都会被仔细记录。当然,如果小赵要把这笔钱从银行取出来再交给其他银行或个人,银行也会通过询问记录这笔钱的来源和去向,判断小赵是否有被骗或者诈骗的情况。

虽然说这项政策的颁布会给广大储户带来一些麻烦,比如大家有大额资金存储时少不了要被登记,但正是因为有这项政策的存在才能使得我们的资金安全更大程度的得以保障,国家推出这项政策本质上是对付那些犯罪分子,而非给普通百姓找麻烦,而且推行政策还有一定的原因,比如当前我国中小型银行存在某些问题国内大型银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在疫情出现后,国内大部分中小型银行发展艰难,大银行反倒继续可以给各个银行企业贷款,这更让中小型银行的生存岌岌可危,推行这项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确保中小型银行的安全发展,对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有一定意义。

另外推行这项政策还有防止资金外流的需要,在疫情发生之后,国内为防控疫情进行了大量拨款,给卫生部部分资金高达456.6亿,国家财政支出这么多钱,但国内还是出现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情况,大家为了确保资金严重贬值,有一些人大量购置黄金导致人民币贬值,这也造成了资金的严重外流,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所以现在来看推行这项大额存取款登记政策确实有其必要,而它究竟能够产生怎样的效果还不好说,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来确认这项政策是否合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