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出现,苹果再次“变脸”,央媒的呼吁该重视了
苹果不是智能手机的创造者,只不过因为它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手机行业,彻底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这么多年以来,尽管智能手机品牌层出不穷,但苹果业界老大的位置依然没有被撼动。

苹果之所以强大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强大的供应链,其中中国供应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近两年来随着国际大环境的改变,苹果屡次对中国供应链上演川剧“变脸”,对于国内供应链企业来说这带来了什么警示?
一、 踢出中国供应链
随着国际大环境改变,尤其是美国的施压越来越大,苹果开始踢出中国供应链。去年3月份苹果官宣踢出了“欧菲光”,结果这家巨头去年上半年净利润暴跌了93%,市值蒸发超过了300亿。

事实上截止去年3月份,苹果已经踢出了34家中国供应链企业,大部分的中国苹果供应链都被踢出局。但对于苹果来说,进行这样的大动作同样对自己会有伤害,尤其是会受到中国官方给予的压力。
要知道,2021年第一季度,大中华区为苹果贡献了213.13亿美元的营收,占苹果总营收的比重达到了1/5。除欧美市场以外,中国是苹果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场,这种大肆踢出中国供应链企业的行为会让苹果在中国市场上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苹果公司必须做出改变,事实上苹果高层也明白这一点。根据媒体今年9月份的报道指出,苹果正评估从长江存储购买NAND闪存用以国内苹果手机的销售。这是一个非常重磅的好消息,长江存储一旦成功打入果链,对提升公司的影响力和扩张力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但如今苹果公司又上演了“变脸”的戏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 再次变脸
苹果之所以选择将长江存储列入供应商名单主要是为了缓和和中国官方紧张的氛围,另外苹果在NAND闪存和DRAM产品上高度依赖韩国供应商,加入一家具有强大生产实力的中国供应链企业可以减轻公司对单一供应链的依赖。
但如今根据外媒的报道苹果高层态度再次发生180度大转弯,苹果公司预计会将40%的订单继续交给韩国三星来做,长江存储不会成为苹果的中国供应链。这样的态度大转弯应该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了,我们早就已经习惯。

但苹果之所以放弃长江存储最大的原因还是美国施压,作为一家美国公司,面对美国官方给的压力没有丝毫的抵抗之力。这样一番利益的权衡之下,苹果情愿放弃一家强大的芯片供应商。
实际上央媒中央电视台在一期报道中就指出我国的相关企业应当尽早开展多元化经营,减轻“苹果依赖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央媒的呼吁该重视起来了。况且当下苹果可能会加快撤离中国的脚步,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三、 中国供应链危局
郑州富士康因为“口罩事件”的影响,持续成为舆论关注的一个热点。据悉郑州富士康工厂拥有近90条生产线,拥有超30万员工,贡献了苹果总产能的50%。已经有外媒披露受郑州富士康事件的影响,苹果IPhone14的产能已经下降了20%!苹果此次真正意义上栽了一个大跟头,对公司全年的营收来说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但我们也不要太过“幸灾乐祸”,苹果这次跌了大跟头,富士康也遭到了重创,这将会加速苹果公司外移在中国的IPhone生产线,也将促使富士康更多的考虑东南亚国家。由此所有中国“果链”都会受到冲击,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来说这是一个不利的消息。
留给国内“果链”的时间正在变得越来越紧迫,如果不尽早重视央媒的呼吁,一味地依赖苹果订单生存,那离“大祸临头”也就不远了。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正在快速打入国际市场,未来还有很强的发展动能,这对于众多的“果链”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良机,未来这些企业应该将更多的业务重心放在国产手机品牌厂商上。

总结
反转再次出现,苹果公司又一次“变脸”!长江存储成为“果链”的计划或许将落空。央媒早就已经进行过呼吁,国内的众多“果链”企业应当要重视起来,否则未来将面临更为尴尬的处境。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