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赴美,炮轰白宫补贴政策,拜登表态愿让步,但拒绝对欧道歉
东方时事,看透国际军事和国际政治斗争的众生相!《马克龙赴美,炮轰白宫补贴政策,拜登表态愿让步,但拒绝对欧道歉》是一篇关于白宫,赴美,政策的文章。东方时事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东方时事评论的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把握世界宏观大势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开启了为期3天的访美之旅,抵达美国的第一天,他就直截了当的对拜登政府提出批评。据媒体报道,在各项访问活动正式展开前,马克龙受邀同美国国会议员及商界精英聚餐,其一开口就炮轰白宫的对欧政策,称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咄咄逼人。
马克龙表示,法国希望被当作一个“受尊重的好朋友”,但法案虽然解决了美国自己的问题,却让盟友面临严峻问题,扼杀了欧洲地区大量就业机会,并造成制造业加速向美外流。
他同时强调,因为《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导致了西方内部的分裂,所以补贴政策必须作出调整。

针对马克龙的批评与抱怨,美国总统拜登在当天作出回应,后者表示,美国不会为此道歉,他本人也同样如此,不过拜登也宣称,让欧洲付出惨重代价并不是美国的意愿,愿意对相关政策进行“微调”。
事后,美媒认为,拜登的承诺意味着法国获得了“意外的胜利”。不过,也有媒体指出,民主党已经在中期选举中失去了对众议院的控制权,就算拜登想修改法案,共和党恐怕也不会同意,换言之,拜登很可能开的是空头支票。
相比之下,CNN看法则最为悲观,早在马克龙尚未正式访问之前,CNN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此行大概率很难取得什么具体成果。

其实,根本不必看西方媒体的分析,就能对事情的结果猜个七七八八。马克龙不管如何强烈抗议,拜登政府都不会改变政策。所谓的“微调”,只是些客套话,充其量不过是为了安慰一下远道而来的客人。
首先,美国社会面临严峻的结构性矛盾,拜登根本就没有多少政策回旋空间。如今,美国国内通胀指数居高不下,出台的各项措施都未能改善,在如何解决通胀的问题上,拜登政府只能向前不能后退。
其次,《通胀削减法案》的推出被民主党视作重大政绩,对其修改相当于自我否定。据悉,该法案又被称为“气候法案”,涉及资金总额高达数千亿美元,涵盖的范围五花八门。

其中既有体现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产业政策,又有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福利措施,还有促进新兴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巨额补贴。民主党把法案的推动落实视作优先事项,好不容易才与各方讨价还价,最终敲订了法案。
现在进行政策调整,将会引发诸多争议,民主党在选民心中的形象也会大大受损。最后,拜登不想为了帮助法国人,被共和党对手抓住把柄。《通胀削减法案》既然是民主党标志性的政策,那它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共和党集中火力攻击的目标。
拜登对法国让步,很容易被人指责为“出卖美国利益”。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眼下美国内部分裂日益严重,两党之间已势同水火。

而且,共和党在中期选举后控制了众议院,有了阻挠民主党施政的能力。所以,对于美国的补贴政策,法国其实没什么好期待的。对于这一点,法国总统马克龙不会看不明白,但他偏偏要高调批评,那显然是另有打算。
事实上,法国也想在欧洲推出和美国类似的产业保护措施。在上个月21日,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勒梅尔和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公开表态,欧洲必须捍卫自己的利益。
但是法国狠话说出去了,却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因为这很容易得罪美国,从而导致双输的结果。马克龙此次访美,可能并非是为了取得什么外交成果,而是意在试探美国的口风。

所以,马克龙开门见山的批评《通胀削减法案》,无非是想说明美国有错在先,这事不能怪罪法国。而一旦取得白宫的“谅解”, 就做好了外交上的铺垫工作,法国此后便能联合德国一起行动。
至于拜登声称,愿意为法国“微调”政策,无意让欧洲付出代价,相当于变相承认了法国出台政策保护自己有一定合理性。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那美国事实上已经没有理由再阻止法国了。
事实上,就算美国想阻止法国推出反制政策,也必须能成功,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高价向欧洲出售液化天然气,已经让美欧关系产生深深的裂痕,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矛盾只会越来越大。
以上就是关于《马克龙赴美,炮轰白宫补贴政策,拜登表态愿让步,但拒绝对欧道歉》的全部内容,如果《马克龙赴美,炮轰白宫补贴政策,拜登表态愿让步,但拒绝对欧道歉》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时事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