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伙花45小时,徒步150公里回家,沿途吃好心人给的食物哭了
原标题:河南小伙花45小时,徒步150公里回家,沿途吃好心人给的食物哭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如果要问家是什么?尽管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我想每个人在还没回答问题之前,心中都会先涌起一股热流,每错,那就是家给人的感觉,暖暖的,很贴心。
家永远是遮风避雨的港湾,那里有自己最亲的人,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家,是家人。
中原大地,从来都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在这里传承和发扬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中原大地的河南承载和发扬了这些精神。
河南小伙花45小时,徒步150公里回家,沿途吃好心人给的食物哭了

一场疫情,让郑州再次被人们关注,尤其是网上频频传出的某大厂的有员工徒步回家,掀起了“徒步返乡潮”。
刘登希(化名)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某大厂几十万员工中的一个。本来想着到大厂工作到年底能赚点钱回家过个年,只是没想到,自己不但要提前回去,而是还是选择了最原始的方式:徒步。
小刘的家离郑州150公里,这对正常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相对徒步的挑战而言,小刘感觉命更重要,至于工作和赚钱,早已经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在生存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而在小刘决定徒步回家之前,宿舍的人已经走了一半,有人甚至家比他还远,这也促使了刘登希下定决心,也跟着大家的步伐,开启自己的徒步回家之路。
导航上,小刘的手机显示的是,步行回家150公里,需要花费时常35个小时,途径120个十字路口,当然,这一切只是理论。
事实上,当徒步开始的那一刻,困难才真正开始。
为了减轻负担,小刘拿着自己的行李箱,背着背包就上路了,只带了三瓶水和2个馒头,以及一些必用品,衣服鞋子之类。

长距离徒步是一件考验人意志的事情,小刘在沿着导航走了几个小时候,就感觉体力不支,而随身携带的馒头和水也被消耗得所剩无几。
这时候的刘登希才感觉到有点慌了,这才刚刚开始。所幸的是没多久,就发现了有和他一样徒步的同伴,大家相互打气,让小刘又燃起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和希望。
走了大半天后,最后一瓶水也被喝光了,脚上开始起了水泡,身体开始不听使唤,只能结伴而行的小伙伴一起在路边休息,而这时距离家还有100多公里。

再次启程不久后,刘登希发现了路边居然有一堆食物和水,并且还写着专门给这些徒步的人免费使用。
一路上不仅有食物和水,还有很多鼓气加油,吃饱了再走等等字样。
那一刻,小刘说自己真的“破防”了,一个大男人,泪如雨下。
就是靠着心中的信念,靠着和小伙伴们的相互鼓励打气,靠着一路上好心人的救助,在历经了近50个小时候,小刘终于徒步到家,而妻子则早已经抱着1岁大的孩子在村口等自己。

那一刻,刘登希感觉自己所有的坚持,一切的一切都值了。
刘登希只是这些徒步人中的一个,而这场“徒步回家潮”,也终于在河南多个地方政府发布“告郑州某大厂士康家乡籍员工书”,并派车接回某大厂康返乡人员中得到了解决。
而刘登希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发到网上后,瞬间爆红,成为了热议话题,评论区很多人纷纷留言,而刘登希也在评论区回复了大家,并表示:
“一路上的坚持,再苦再累没有哭,但是看到路上好心人给的食物,我破防了”
“谢谢你,陌生人,温暖了我们的回家路,让我知道我们没有被抛弃”

在这里,苏大强也想那些沿途的好心人说声谢谢!
一些个人感触
河南人们是英雄的人民,历史无数次的证明,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
历史的车轮转眼到了2022年,在经历了疫情的反反复复中,我们已经对这个病毒有了清醒的认识,也能理性和客观的去看待这样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疫情。
在过去的3年里,我们有太多的人和事和这场疫情交织,有人应该被历史记住,就有人应该被钉上耻辱柱。
2022年剩下2个月的时间,我们都盼着2022年早点过去,却注定要用一生去忘记。
在这场疫情中,很多人学会了长大,很多人学会了成熟,也有很多人学会了坚韧。
但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如果说有幸运,那便在于这个时代有名有姓,有情有义,浮生若梦,彼岸花开。
没有一场疫情不会过去,正如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愿这位徒步回家的男子,和所有经历这场疫情的人历尽千帆,仍觉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