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城市地铁建设或“被叫停”,是何原因?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呢?
引言
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出行方式已经变得非常多样化了,在日常出门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这让大家的生活变得非常方便。
就比如在城市内通勤,人们的最优选择是地铁,因为地铁的行驶速度较快,基本上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

对很多城市来说,都想要修建地铁,毕竟这将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助力,而且也是一种经济实力的体现,因为只有综合实力非常强劲的城市,才拥有修建地铁的能力。
但最近有消息传来,国家将对地铁修建进行一些限制,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地铁修建门槛,而那些正在进行地铁修建项目的城市,也不得不立马停工,难道地铁梦已经破碎了?国家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调整呢?在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

全国范围内,没有修建地铁的城市有很多,并且都期盼着能够早日开展地铁修建项目,但想法非常美满,可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并且还要提前满足一些修建条件,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会被拒之门外。那修建地铁需要满足哪些硬性条件呢?根据相关规定来看,主要有六个硬性指标。
第一个条件是,这座城市必须拥有非常可观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并且需要超过300亿。

第二个条件是,在GDP总量上,必须超过3000亿。而第三个条件是,在常住人口方面,总数量必须在300万以上,又或者是等于300万。第四个条件是,在地铁的修建过程当中,这座城市不会产生债务危机,以及各种风险。
第五个条件是,城市的客流量规模必须十分庞大,每小时的单项高峰必须超过3万人次。而最后一个条件是,在修建完成之后,每天每公里的客运强度必须超过7000人次,这项指标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很多城市难以完成的。

这样来看的话,想要获得地铁的修建资格,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要有任何一项没有满足条件,都没有办法开展修建项目。在这样非常严格的标准之下,全国只有少数城市达到了标准,完成了地铁梦,而大部分城市只能满眼羡慕,黯然神伤。
对公共交通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之后,能够帮助一个地区实现经济发展,这所起到的带动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更何况,在最近这几年,国内的经济环境并不好,经济非常萧条,在这样的背景下,似乎确实比较适合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那为什么国家会进一步提高城市修建地铁的门槛呢?
大家需要注意,地铁修建并不是纸上谈兵,计划是一回事,真正实施起来又是另一回事,并且和其他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相比,更为复杂,难度也更大,所以必须要谨慎对待。

首先,想要修建地铁,就必须拥有非常庞大的资金支持,因为这方面的支出非常高,与此同时,也会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要知道,在修建地铁之前,会有相关人员专门对当地进行考察。
然后规划出详细的建设线路,并且核对和勘测工作也不能少,这部分的时间成本就已经很大了,更何况,如果涉及到占用土地,还必须解决赔偿和拆迁的问题。

在修建地铁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动工修建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前期的花费巨大,想要建设一条完整的地铁线路,花费的金额高达上百亿,并且在开工之后,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够拥有如此庞大的资金支持。
其次,在地铁建设完成以后,后续还涉及到运营和维修成本。有相关数据显示,在众多建设了地铁的城市当中,处于盈利状态的城市只有五个。

其它城市在修建地铁之后,都一直在产生亏损,甚至亏损了上百亿。举个例子,比如北京,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不错,但就算是这样,地铁每年都会出现上百亿的亏损,很难转亏为盈。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房企会专门利用地铁,来做一个噱头,为自己的楼盘进行营销,进一步哄抬房价。对于这一点,大家也都十分清楚,靠近地铁口的房价都会较高。

在地铁的加持之下,中介也会在这个过程里推波助澜,进一步扩大优势,这就背离了买房的初衷。房子是用来居住的,虽然交通便利非常重要,但不能成为助长房价增长的工具,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失去修建地铁所存在的初衷。
小结
总而言之,我国之所以会进一步提高地铁的修建门槛,主要是因为在修建地铁的过程里,会产生高额的成本,很多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又不稳定,所以如果强行修建,很容易造成债务危机,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今日热议:多个城市地铁建设或“被叫停”,是何原因?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