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还没结束,药厂却已开始“割韭菜”?又是“似曾相识”的一幕
疫情防控措施在国家发布二十条,推出优化新十条后变得更加的科学精准。当初被封控的时候大家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全面开放,如今这个愿望终于要实现了。现在大多数地区的疫情防控政策都很宽松,不查健康码、行程码和疫情接种码三码,去公共场所不用看二十四小时核酸,从远处归家的也不需要落地检。
自从全员核酸变成愿检尽检后,依靠疫情核酸检测发展起来的核酸公司是再也无法轻易收割市场了。当初核酸检测站在风口的时候,造假的新闻听多了,核酸检测的次数就变多了,现在病毒毒性减弱,国家全面开放,核酸公司逐渐退出市场,这对许多人来讲是一件值得欢呼的事情。

全面开放后,许多人为了应对阳性后的不适症状购买了药物。如今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片,那就是“新冠吃药顺序图”。这张图片列举了新冠感染后从初期不严重时吃的药,到 浑身疼的时候吃的药,再是中后期的药,最后还有预防新冠要吃的增强抵抗力的药,简直就是各个阶段都考虑到了,数量众多,大家都在为抢药准备着。
据悉,原本只需要十几块钱的连花清瘟胶囊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平台上已经被买断,该药在一些店铺的价格已经涨了三倍多,到了60多元左右。

核酸还没有完全退出市场,一些药厂就开始大肆收割了?很多人都没有办法理解,无论是放松管控,还是严防死守,总有资本在那里收割。
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有利益可求才是他们奉行的王道。新冠疫情对普通民众来讲是一场祸事,但是总有一些缺乏同理心、眼里只有钱的商人凭着疫情赚钱。在美国,从个人售卖说是可以治疗新冠的假药再到特朗普的女婿在新冠最严重。病毒最强的时候倒卖抗击疫情的物资。

这些人大发国难财,看不见平民的困难,眼里只有利益,实在让人恨得咬牙切齿。我国曾经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然这里面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大众的恐慌心理。
2003年,传言说广东出现了一种传染病,板蓝根和食醋食盐可以预防该传染病,于是就出现了疯狂抢购以上三种东西的情况,有的人还因为服用了过量的板蓝根出现了中毒的症状。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核泄露之后也出现了大范围哄抢食盐的情况,此事件也让一些自认独立思考的明星发出嘲讽。姚晨就讲过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幕,有一位记者问一位阿姨为什么不去抢盐,阿姨说是因为在非典时候买的盐都还没有吃完。

虽然他们嘲讽国人的行为实属不对,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盲目购买物资的行为是否正确。
我国民众总是在特殊情况听到风声的时候开始疯狂抢购物资,这是因为居安思危的思想一直深植在国人心中,早日做好准备,就可避免灾难真正降临时的兵荒马乱和灾难期间的伤害。
虽说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回归到屯药事件上,药物并不像盐醋这样的生活必须物资,使用不当就会药物中毒,保质期一过这些药也没什么用了。所以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这张清单的真实性和药物的有效性,理智思考避免被医药资本收割。

药物只要和新冠紧密联系,那么那些医药资本就会借此发力,大举进攻市场。再加上身处信息爆炸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迎面扑来,辨别能力不强的人就会被资本家牵着鼻子走。有一句话说,把东西卖给需要的人不算商业,卖给不需要的人才是商业。资本家永远都在揣摩民众心意,灌输给他们想知道的消息。
谣言就藏在那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当中,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更是让大家失去了辨别真假的能力,如果不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只会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
我们虽然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正确答案,但是当信息一多,将大家完全淹没后,想要找打正确信息就不再像以往那样简单了。焦虑感也随之而来。

结语
屯药事件的背后是民众的恐慌心理,也是资本的收割之刀在作祟。所以大家一定要理智对待各种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不然自己就会在五花八门的信息中迷失了方向。
今日话题:核酸还没结束,药厂却已开始“割韭菜”?又是“似曾相识”的一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