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 “女儿 我们没地方去了”“妈 你不是说养儿才能防老的吗?”
    “女儿 我们没地方去了”“妈 你不是说养儿才能防老的吗?”
    自古至今,中国就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我生活在一个农村的大家族中,从小就亲眼目睹大家族对男孩的偏爱,以前我对这种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很认同。可是在我大学毕业后,从我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对这个观念产生了极大的疑问——儿子真的能防老么?01:现在就从我的亲身经历的事情开始说起吧!我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母亲生我的时候,我奶奶一看是女孩,直接骂了一句:丫头片子赔钱货。然后就不管我的母亲了,据我母亲说...
    2024-01-15
  • 父母子女之间,别碰这2件事,容易亲人变仇人
    父母子女之间,别碰这2件事,容易亲人变仇人
    #暑期创作大赛#所有的亲密关系都需要经营,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也是如此。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和天性。孩子爱父母,是一种反哺和情义。父母子女之间,虽然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但也需要遵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原则,也需要用心经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不要以爱的名义,做出伤害对方的事情。对父母与子女而言,有两件事尽量别做,容易亲人变仇人,要牢记。一管太多,不尊重彼此的独立性和空间俄国...
    2024-01-15
  • 子女会不会沦落为底层人,要看父母的3种定力
    子女会不会沦落为底层人,要看父母的3种定力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画什么图案,全看父母的能力和定力。能力不同,定力不同,养育出来的子女,其前程也必然不同。子女的未来离不开父母的3种定力,子女成年后,会不会沦落为底层人,主要看父母在这3种定力上,做的如何。身为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一择业,只图眼前还是看长远有句话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职业的选择上,这句话更是真理。所谓一步错,则步步错,如果父母在子女的择...
    2024-01-15
  • 人老了,要避开子女给你挖的3个坑,避免晚景凄凉
    人老了,要避开子女给你挖的3个坑,避免晚景凄凉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佛法上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是其中四项,占了一半。而老苦,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问题。要想人到晚年依然幸福和美,除了要有健康的身体之外,还要避免很多生活麻烦。这其中,子女挖的三个坑一定要注意,如果没有顺利避开,晚年的日子必然不好过。一不要给子女的婚姻生活当裁判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一定要懂得当子女生活的旁观者。尤其是子...
  • 别走得太快,请等一等年迈的父母
    别走得太快,请等一等年迈的父母
    01作者张文亮写了一个哲理故事。上帝给他一个任务,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他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催促、下滑、责备,都没有用;使劲拉扯,蜗牛变得伤痕累累,却还是很慢。松手,慢点走,忽然闻到了花香,听到了微风拂过夜色的温柔,一抬头,就是漫天星斗。原来,是蜗牛牵着他去散步。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你越来越没有耐心,总是在追求速度。一大早,赶着去上班,中午也不休息,夜里还要加班...
    2024-01-14
  • 人到中年,有四个“怕”!
    人到中年,有四个“怕”!
    “人到中年,才是多事之秋”,上有老,下有小,压力一点点增加,身体却在一点点下滑。不管你承不承认,青春已经一去不返了,留下来的是无尽沧桑。但不管压力多大,还是要咬牙坚持,没有退缩的理由。人到中年,有四个“怕”,每一个,都折腾不起,常常令人担惊受怕。1、一怕:有命赚钱,没命花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人到中年,慢慢看淡了人生,但作为家庭的“脊梁”,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不努力赚钱,生活就陷入了困顿之...
  • 为什么有的老人不被儿女孝顺?多半是以下4个原因
    为什么有的老人不被儿女孝顺?多半是以下4个原因
    01《孟子·梁惠王上》里写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真正素质很高的人,在孝顺父母的同时,还能关照其他的老人、从一个人对父母的态度里,可以看到他年迈时候的样子。事与愿违。很多老人,并没有得到儿女的孝顺,甚至被“抛弃”了。“责人不如责己”,老人不被孝顺,不能盲目责怪儿女,而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会不会晚景凄凉,年轻的时候,就有征兆。02第一,没有留下养老必...
    2024-01-13
  • 人老了,走不动了,需要学会“爱”
    人老了,走不动了,需要学会“爱”
    01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似乎,人老了,走不动了,就只能苟延残喘地活着,没有了奔头,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没有一时一刻,不是委屈着过。年轻人,忙着赚钱,就是请假一天,都得思考很久。每天都坚持上班,才有工勤奖。可是,家里的老人,谁来管呢?不是不孝顺,而是没有办法,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更可恶的是,一些兄弟姐妹很多的家庭,个个都很精灵,一谈到赡养父母的问题,就斤斤计较,推卸责任,让老人寒心。02因...
    2024-01-13
  • 一个家庭做好了这4件事,才能兴旺发达
    一个家庭做好了这4件事,才能兴旺发达
    01有人说:“当周围是一片凄凉的时候,人就只会关心个人的事情,他的全部快乐都在家庭里,都在狭小的个人利益的圈子里。”家是容生之所,更是心灵栖息的港湾。这一生,离开了家,不管混得多好,都是一个流浪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四件事,拥有一个兴旺发达的家庭,创造福气之源。02第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好邻居,才有好环境。《三字经》里写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古时候,孟子的母亲,...
    2024-01-13
  • 人到中年才明白,兄弟姐妹交往时,该装就装
    人到中年才明白,兄弟姐妹交往时,该装就装
    01人字好写,一撇一捺。人不好做,勾心斗角。如何做人,始终是一个难题。剧作家毛姆说过:“那时候,我尚未明白人性是多么的悖谬,我还不知道真挚诚恳底下也许埋藏着矫揉造作,高风亮节背后可能隐匿着卑鄙无耻。”人到中年时,站在人群里,大家都喜欢面带微笑,但是笑容背后,却隐藏着很多难言的苦衷,还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生活很难,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管好了家人,还得管着房贷车贷,一刻也不能喘息。都说,兄弟姐妹如...
  • 退休后才明白,儿女孝不孝顺,看的不是你有钱没钱,而是这三点
    退休后才明白,儿女孝不孝顺,看的不是你有钱没钱,而是这三点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寸步难行。”一路走来,我们辛辛苦苦工作,很大程度上是需要赚钱养家。身边有人认为,父子、母女关系好不好,就看父母有没有钱。这是一个拼爹拼妈的时代。一部分老人,在难以生活自理的时候,还提出,每个月给儿女或者儿媳、女婿几千块钱,他们就愿意当保姆了,并且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想象的空间,就像蓝天白云下的花海一样美,但是现实却“不容想象”,孝顺需要金钱,但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从因...
    2024-01-12
  • 男友父母在国外,家有独栋别墅,跟他回家一趟,却被送进派出所
    男友父母在国外,家有独栋别墅,跟他回家一趟,却被送进派出所
    我父母经商,家里条件优越,可我从小就不喜欢上学,高中复读了两年也没有考上大学。本来爸妈还想让我再试一次,可我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坚决放弃了。不上学后,很快就有人上门提亲,由于上学时就喜欢“霸道总裁”“王子与灰姑娘”这类题材的网络小说,所以我对上门提亲的人通通不感兴趣,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找到宠我的“霸道总裁”。为了这个梦想,也为了躲避整天上家提亲的人,我说服爸妈允许我外出打工。爸妈其实也不想让我...
    2024-01-11
  • 越没本事的父母,越喜欢逢人炫耀3样东西,实在太掉价了
    越没本事的父母,越喜欢逢人炫耀3样东西,实在太掉价了
    现实里,很多上了点年纪的人,都喜欢炫耀。毕竟炫耀,就代表着自己,过得比别人好。是值得他人仰望的存在。然而,炫耀有时候,会适得其反。不仅得不到对方的羡慕,还会引来议论纷纷。甚至骂名。这3件东西,最好别炫耀,很掉价的。01 炫耀自己儿女的收入现实里,父母炫耀子女的收入,这是很常见的事情,没什么大问题。只不过,有些父母的炫耀,不是太和适宜。反而最后让别人,看了笑话。举个例子。我记得前段时间,邻居跑来跟...
  • 儿子带2万存款搬回父母家,母亲不要还每月补贴三千:不想当保姆
    儿子带2万存款搬回父母家,母亲不要还每月补贴三千:不想当保姆
    对于父母而言,孩子结婚成家后,是分开住,还是一起住?通情达理,不黏儿女的父母,会更愿意分开住,而不是住在一起,给儿女当牛做马。但却也有一些父母,跟儿女分不开,喜欢跟儿女住在一起,心甘情愿给儿女当牛做马。不过哪种人生和活法,那都是父母自己的选择和权利,没有人能干涉。有些人喜欢当保姆伺候人,有些人却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子女再孝顺,父母也不要轻易和子女住在一起。因为或许你稍不注意,你就会成为儿女的自...
    2024-01-11
  • 人到晚年,真的别在儿子家干这些事,太蠢了,坑人坑己
    人到晚年,真的别在儿子家干这些事,太蠢了,坑人坑己
    现实里,人到晚年,如何跟子女相处,其实是需要一点技巧的。原因很简单:这时候的子女,早已长大成人,也有了自己的见识跟看法。还用孩提时代的相处方式,还要父母说了算,那是行不通的。只会造成关系的紧张。特别是人到晚年,跟子女住在一起养老的人,要避开这几个坑。01 不要把注意力,过多放在子女身上人到晚年,手里的时间很是充裕。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早上早早起来后,一天也没什么大事。于是,有的老人就会把精力,放在...
    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