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 浴着光辉的母亲
    浴着光辉的母亲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
  • 与父亲的夜谈
    与父亲的夜谈
    我和父亲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有一次,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我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父亲对我谈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  他说:“就在我们睡的这张床下,冬天有许多蛇爬进来盘着冬眠,半夜起来小便,都要踞着脚才不会踩到蛇。”  父亲告诉我:“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打拼和勇气。”  那一夜,我和父亲谈了很久很久,才沉沉睡去。  醒来后我非常感动,因为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和父亲单独谈超过一小时的话,更不要说睡在一起了。  在我们的父母亲那一代...
  • 不孝的孩子
    不孝的孩子
    在机场遇到一位老先生,他告诉我要搬去大陆定居了。  “为什么呢?”  秤说,他在台湾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本来都很好的,自从他找到大陆的儿子之后,就变得非常不孝。  “为什么呢?”  “因为,担心大陆的儿子也来抢我的遗产嘛!其实我还没有死,哪里有遗产呢!”  看到老先生蹒跚上飞机,我想到,难道我们长大成人,还只想到向父母要什么,没想到能给老人家什么吗?  再想到大陆的儿子是台湾儿女的大哥,就是父亲的财产分一份给他又怎么样?何况父亲还没有死,财产还不知道怎么分呢!  那为自己儿女不孝而哀叹的老人告诉我:“有...
  • 台北闹饥荒
    台北闹饥荒
    每次回到乡下老家,要返回台北的时候,妈妈总是塞很多东西到我的行李箱里,一直到完全塞不下为止,那种情况就好像台北正在闹饥荒。  “妈,你什么都不用带,台北什么都有。”我说。  妈妈总是这样回答:“骗你的!台北什么都有,台北又不是极乐世界。”  我把芭乐、橘子、哈密瓜拿出来,说:“至少,这些水果都有。”  妈妈又帮我塞进去,说:“我们乡下的较好吃,也较便宜。”  我把一大包肉干、肉松,肉脯拿出来,说:“我们家楼下就有新东阳呀!”  她又帮我塞进去,说:“你是知道什么?我要买给我孙子吃的,又不是买给你吃,何况人...
  • 故乡的水土
    故乡的水土
    第一次出国,妈妈帮我整行李,在行李整得差不多的时候,她突然拿出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装着黑色的东西。  “把这个带在行李箱里,保佑旅行平安。”妈妈说。  “这是什么密件?”  妈妈说:“这是我们门口庭抓的泥土和家里的水。你没听说旅行如果会生病,就是因为水士不服,带着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妈妈还告诉我,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祖先从唐山过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随身携带、一点放在祖厅、一点撒在田里,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蛮荒之地,垦出富庶之乡。  此后...
  • 与太阳赛跑
    与太阳赛跑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看到天边的夕阳正要沉落,晚霞一道一道从山谷升起。“我要和太阳赛跑,要在太阳没有下山以前跑回家。”我心里有一个声音说。然后,我拔足狂奔,一刻也不停歇地跑回老家的三合院。我站在大厅的红门外时,夕阳还露出最后的一角,迷离的光影映着红门上的狮头钢扣。我安静地站在厅前,看夕阳一分一分地沉到山的背面,心里涨满了感动,跑进厨房对正在生火炊饭的母亲说:“我跑赢太阳了,我跑赢太阳了。”接下来,我的小学时代几乎都是在与太阳赛跑,在夕阳未落前...
  • 西瓜偎大边
    西瓜偎大边
    我打电话给妈妈,请她趁暑假,带孙子到台北来走走。  妈妈一面诉说台北的环境使她头昏,而且天气又是如此燠热,一出远门就不舒服。然后一面轻描淡写地对我说:“而且,前几天才问到腰,刚刚你大哥才带我去针灸回来哩!”  “闪到腰?是不是又去搬粗重的东西?”我着急地问。  大概是听出我话里的焦虑,妈妈说:“没什么要紧,可能是上次闪到腰的病母还在呀!”  “什么病母?”这是我首次听到的名词,一边问,一边想起一年前,母亲为了拉开铁门,由于铁门门卡住,她太用力,腰就问到了,数月以后才好。  我的妈妈是典型传统的农村妇女,从...
  • 爱杀
    爱杀
    一位妇人来向我哭诉,她的丈夫是多么不懂得怜香惜玉,多么横暴无情,哭到后来竟说出这样的话:“真希望他早点死。希望他今天就死。”  我听出妇人对丈夫仍有爱意,就对她说:“通常我们非常恨、希望他早死的人,都会活得很长寿,这叫作怨憎会。往往我们很爱、希望长相厮守的人,就会早死,这叫作爱别离。”  妇人听了,感到愕然。  “因此,你希望丈夫早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拼命去爱他,爱到天妒良缘的地步,他就活不了啦。”我说。  “可是,到那时候我又会舍不得他死了。”妇人疑惑着。  “愈舍不得,他就愈死得快呀!”  妇人笑起来...
  • 灭绝
    灭绝
    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时,在物种演化的历史部分,看到两增说明:  “灭绝——不死不生,不生不死: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目前已经灭绝的可能达百分之九十九。在演化上,灭绝、生存,几乎同等重要。”  “如果地球上的每一样生物都不会灭绝,那这个世界必定非常混乱。”  真的很难想像地球上曾有的物种,有百分之九十九消失了,再看着说明旁边的插图,蛇缠在雷龙的脖子上,猴子在象牙上睡觉、青蛙栖息在恐龙头上……实在拥挤不堪,幸好物种会灭绝,生存才有了空间。  物种如此,人也是如此,假如人都不死,我们可以想想那可怕的情况,下班回...
  • 假乞丐
    假乞丐
    市场里,经常看见一个乞丐,他坐在轮椅上,腰部以下覆盖一块脏污的毛巾,上半身歪斜,松软地瘫在椅子上,表情哀伤而茫然。  他那哀伤茫然的表情最令人伤痛,因此有许多人布施给他。  今天中午,我穿过市场,看见一个眼熟的人站在西瓜摊旁吃便当,和卖西瓜的人有说有笑。我心里一惊:这个人怎么长得如此面熟,难道会是我的朋友?  我不敢确定,又走回去,站在屋檐下看他,并搜寻记忆。  呀!原来是坐在轮椅上的那个乞丐!  他原来是可以站着走路,他原来可以吃便当,他原来可以高声谈笑,他原来是假的!  着我又看见他破旧的轮椅和毛巾被...
  • 山谷的起点
    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  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  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  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  “为什么呢?”  “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的孩子不会再退步了,他绝对不会落到第四十一名呀!”我说。  妇人听了展颜而笑。  我继续说:“这就好像爬山一样,你的孩子现在是山谷底部的人,惟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烦恼,鼓励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会走出来。”  过了不久,...
  • 苦瓜变甜
    苦瓜变甜
    我很喜欢一则关于苦瓜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  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  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作晚餐。  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  弟子听了,好几位立刻开悟了。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教化,苦瓜的本质是苦的,不...
  • 一衣带水寄东邻
    一衣带水寄东邻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四月,我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日本访问,对这一点体会特别深刻。当我们访问结束离开日本的那一天,坐飞机从长崎到上海,只用了一百分钟!当我的心仍然萦绕在日本的时候,我的身体却已经回到了中国的国土。我坐在从上海机场到宾馆的汽车上,看到马路两旁,挂着中国的机关和商店的标志的时候,才蓦然感到已经从日本回到祖国了。“一衣带水”,真是名副其实。中国和日本,我们这两个友好国家是多么“亲”又是多么“近”呵!早在一九二三年,...
  • 说话
    说话
    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有人跟这些人说,不跟那些人说。有人多说,有人少说。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伊伊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是物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并不想做辩士,说客,文人,但是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古文《尚书》里说...
  • 沉默
    沉默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谁都知道口是用来吃饭的,有人却说是用来接吻的。我说满没有错儿;但是若统计起来,口的最多的(也许不是最大的)用处,还应该是说话,我相信。按照时下流行的议论,说话大约也算是一种“宣传”,自我的宣传。所以说话彻头彻尾是为自己的事。若有人一口咬定是为别人,凭了种种神圣的名字;我却也愿意让步,请许我这样说:说话有时的确只是间接地为自己,而直接的算是为别人!  自己以外有别人,所以要说话;别人也有别人的自己,所以又要少说话或不说话。于是乎我们要懂得沉默。你若念过鲁迅先生...
  • 撩天儿
    撩天儿
    《世说新语·品藻》篇有这么一段儿: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肾熟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王子敬只谈谈天气,谢安引《易系辞传》的句子称赞他话少的好。《世说》的作者记他的两位哥哥“多说俗事”,那么,“寒温”就是雅事了。“寡言”向来认为美德,原无雅俗可说;谢安所赞美的似乎是“寒温‘而已’”,刘义庆所著眼的却似乎是“‘寒温’而已”,他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寡言”虽是美德,可是“...
  • 如面谈
    如面谈
    朋友送来一匣信笺,笺上刻着两位古装的人,相对拱揖,一旁题了“如面谈”三个大字。是明代钟惺的尺牍选第一次题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恰说出了写信的用处。信原是写给“你”或“你们几个人”看的;原是“我”对“你”或“你们几个人”的私人谈话,不过是笔谈罢了。对谈的人虽然亲疏不等,可是谈话总不能像是演说的样子,教听话的受不了。写信也不能像作论的样子,教看信的受不了,总得让看信的觉着信里的话是给自己说的才成。这在乎各等各样的口气。口气合式,才能够“如面谈”。但是写信究竟不是“面谈”;不但不像“面谈”时可以运用声调表情姿态等等...
  • 人话
    人话
    在北平呆过的人总该懂得“人话”这个词儿。小商人和洋车夫等等彼此动了气,往往破口问这么句话:  你懂人话不懂?——要不就说:  你会说人话不会?  这是一句很重的话,意思并不是问对面的人懂不懂人话,会不会说人话,意思是骂他不懂人话,不会说人话。不懂人话,不会说人话,干脆就是畜生!这叫拐着弯儿骂人,又叫骂人不带脏字儿。不带脏字儿是不带脏字儿,可到底是“骂街”,所以高尚人士不用这个词儿。他们生气的时候也会说“不通人性”,“不像人”,“不是人”,还有“不像话”,“不成话”等等,可就是不肯用“人话”这个词儿。“不像...
  • 论废话
    论废话
    “废话!”“别费话!”“少说费话!”都是些不客气的语句,用来批评或阻止别人的话的。这可以是严厉的申斥,可以只是亲密的玩笑,要看参加的人,说的话,和用这些语句的口气。“废”和“费”两个不同的字,一般好像表示同样的意思,其实有分别。旧小说里似乎多用“费话”,现代才多用“废话”。前者着重在啰唆,啰唆所以无用;后者着重在无用,无用就觉啰唆。平常说“废物”,“废料”,都指斥无用,“废话”正是一类。“费”是“白费”,“浪费”,虽然指斥,还是就原说话人自己着想,好像还在给他打算似的。“废”却是听话的人直截指斥,不再拐那...
  • 很好
    很好
    “很好”这两个字真是挂在我们嘴边儿上的。我们说,“你这个主意很好。”“你这篇文章很好。”“张三这个人很好。”“这东西很好。”人家问,“这件事如此这般的办,你看怎么样?”我们也常常答道,“很好。”有时顺口再加一个,说“很好很好”。或者不说“很好”,却说“真好”,语气还是一样,这么说,我们不都变成了“好好先生”了么?我们知道“好好先生”不是无辨别的蠢才,便是有城府的乡愿。乡愿和蠢才尽管多,但是谁也不能相信常说“很好”,“真好”的都是蠢才或乡愿。平常人口头禅的“很好”或“真好”,不但不一定“很”好或“真”好,而...
  • 是喽嘛
    是喽嘛
    初来昆明的人,往往不到三天,便学会了“是喽嘛”这句话。这见出“是喽嘛”在昆明,也许在云南罢,是一句普遍流行的应诺语。别地方的应诺语也很多,像“是喽嘛”这样普遍流行的似乎少有,所以引起初来的人的趣味。初来的人学这句话,一面是闹着玩儿,正和到别的任何一个新地方学着那地方的特别话的心情一样。譬如到长沙学着说“毛得”,就是如此。但是这句话不但新奇好玩儿,简直太新奇了,乍听不惯,往往觉得有些不客气,特别是说在一些店员和人力车夫的嘴里。他们本来不太讲究客气,而初来的人跟他们接触最多;一方面在他们看来,初来的人都是些趾...
  • 一衣带水寄东邻
    一衣带水寄东邻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四月,我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日本访问,对这一点体会特别深刻。当我们访问结束离开日本的那一天,坐飞机从长崎到上海,只用了一百分钟!当我的心仍然萦绕在日本的时候,我的身体却已经回到了中国的国土。我坐在从上海机场到宾馆的汽车上,看到马路两旁,挂着中国的机关和商店的标志的时候,才蓦然感到已经从日本回到祖国了。“一衣带水”,真是名副其实。中国和日本,我们这两个友好国家是多么“亲”又是多么“近”呵!早在一九二三年,...
  • 苦瓜变甜
    苦瓜变甜
    我很喜欢一则关于苦瓜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  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  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作晚餐。  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  弟子听了,好几位立刻开悟了。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教化,苦瓜的本质是苦的,不...
    2016-02-10
  • 山谷的起点
    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  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  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  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  “为什么呢?”  “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的孩子不会再退步了,他绝对不会落到第四十一名呀!”我说。  妇人听了展颜而笑。  我继续说:“这就好像爬山一样,你的孩子现在是山谷底部的人,惟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烦恼,鼓励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会走出来。”  过了不久,...
  • 假乞丐
    假乞丐
    市场里,经常看见一个乞丐,他坐在轮椅上,腰部以下覆盖一块脏污的毛巾,上半身歪斜,松软地瘫在椅子上,表情哀伤而茫然。  他那哀伤茫然的表情最令人伤痛,因此有许多人布施给他。  今天中午,我穿过市场,看见一个眼熟的人站在西瓜摊旁吃便当,和卖西瓜的人有说有笑。我心里一惊:这个人怎么长得如此面熟,难道会是我的朋友?  我不敢确定,又走回去,站在屋檐下看他,并搜寻记忆。  呀!原来是坐在轮椅上的那个乞丐!  他原来是可以站着走路,他原来可以吃便当,他原来可以高声谈笑,他原来是假的!  着我又看见他破旧的轮椅和毛巾被...
    2016-02-10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