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人在家门口也能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排片场次看过来!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设露天放映的环节,在全市7大商圈免费放映电影。同时,“一带一路”电影展走进社区走进市民,12部“一带一路”参展影片在浦东新区36个社区放映73场,其中临港新片区范围内就有5个社区进行10场放映。临港人在家门口也可以参与电影节,通过影像感受到“一带一路”成员国的风情与魅力。
7月28日晚19点,在万祥镇万三201号电影广场上,一块幕布渐渐亮起,附近的居民拿着电影票、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后陆续入场。
观众中有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也有附近工地上打工的务工人员,有刚下班的白领,也有跟着家长来的小朋友。

附近的居民沈奶奶是带着孙女王艺婷小朋友一起来看电影的。沈奶奶告诉记者,邻居来串门的时候说到晚上会放电影,孙女吵着要跟小闺蜜一起来看,就带她过来了。

已经很久没去电影院的沈奶奶回忆:“上次去电影院还是年轻的时候,现在家里有电视都不去电影院了,能这样看露天电影感觉还是很特别。”
严阿姨在附近做水产生意,晚上溜达时看到这里在放电影、场地里正好有空座就过来看了。严阿姨说电影很好看,可惜第二天要早起干活,只能提前退场了。
相比于往年暑期的电影露天放映,一些增设的环节让这次的露天放映更为特别。
每位观众需佩戴口罩进场,出示随申码,登记信息,测量体温。现场准备了口罩、消毒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向没有带口罩的观众免费提供口罩,还提供矿泉水、扇子、花露水、风油精等防暑防蚊物品,场地旁边甚至还特设了隔离点,一旦遇到体温异常的,将送其至隔离点隔离。

万祥镇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放映地点位于镇中心,周围是居民楼还有建筑工地,人员较多。为了避免人群聚集,以居委村委发电影票的方式将电影票送到居民手中,现场提供了60个座位,每个座位之间隔一米的距离。
工作人员说,虽然万祥镇这次只放映两场电影,但文化中心几个月前就开始张罗忙活,会议都前前后后开了好几个,动员各方力量为露天放映提供支持。卫生站要做好防疫防控工作,城管负责维持现场秩序,警察维持场地周边公交车、汽车以及非机动车辆秩序,正是有了多方合作,才有了这次别致的观影体验。
放映质量也不差,现场配备了一台流动放映机,两台音响,一块幕布,以保证放映质量。

万祥镇当晚的放映是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展临港新片区范围内的第一场放映,接下来,泥城电影广场、临港家园广场等地还会放映保加利亚电影《姐妹》、印度电影《RK还是R KAY》等片,8月1日临港家园广场《柔情史》的放映还会有主创见面会。
具体排片表和场地信息见下:

7月28日放映的是曾经获得过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一带一路”电影周媒体关注电影人的《柔情史》,沈奶奶一针见血地总结道“讲的是母女关系”。沈奶奶说:“电影讲了我们老年人的生活,也讲了年轻人的生活,两代人差别太大,没必要强求对方。”

谁能想到,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在上海郊区的村委广场上遇到了属于它的观众。当电影放映突破了空间限制、对观影人群的财力精力筛选降到最低,一部电影抵达最适合观众的可能性由此拓宽,这就是最回归电影初心的时刻吧。
对个体而言,当夏日晚风遇上银幕影像,当虫鸣蛐叫交织虚拟声响,这一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观影记忆呢?
等你来体验。
来源:周到上海作者:唐玮
赞一个 ( 0)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