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中国病毒”的抹黑,以后只会越来越多!
来源:温乎(ID: wenhu491001)
大汉和匈奴争锋的号角,
早已在马邑吹响。
01
最近几天,川普不停在各种场合说一个词:“中国病毒”,甚至把演讲稿中的“冠状病毒”划掉,改成“中国病毒。”
这种污名化的称呼,连扮演绿巨人浩克的演员都看不下去了,他在推特上批评川普:
“当你把病毒归咎于一整个种族时,你就是在煽动人们敌视他们。当你说出这些反科学政治言论时,你的一些追随者就开始逞凶,并且以排外仇外的方式敌视这些人。”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我们历来的新闻,无形之中给川普树立了一种“脑子瓦特”的形象,但是从这件事来看,川普的脑子清醒的很。
他把“冠状病毒”说成“中国病毒”,明显是故意的,他在光明正大的树立假想敌,然后把美国疫情蔓延的锅甩出去。
02
早在2月中上旬的时候,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理查德·伯尔曾,就一边说美国疫情可防可控,一边抛掉大量股票。
这个操作很熟悉,趁栽跟头前赶紧跳车。
美国疫情蔓延,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截至美东时间20日19时,美国确诊病例已经达到19101例,死亡244例。
但以美国大规模隐瞒不报的尿性,这个肯定不是准确数字,到底应该往上翻多少倍,不好说。再加上美国股市数次熔断,川普的日子很不好过。
短短2个月,他把几年来攒的人品败掉一大半。
屋漏偏逢连夜雨。
赶上困难就面对呗,偏偏今年又是选举年,一旦处理不好眼前的事,连任基本没戏了。
川普能处理好吗?
很难。
那该怎么办?
二战的老套路,祸水东引呗。
他需要给美国民众树立一个假想敌,只有假想敌足够明显和强大,才能把民众的目光转移到别的地方,减轻对自己的指责。
恰好冠状病毒是在中国首先爆发的,对于川普来说,这是个现成的理由,于是就有了“中国病毒”的说法。
而中国在疫情中的表现,越往后走得分越高,把欧美的表现虐成渣渣。
这么一对比,有些人难免心里不平衡。
所以在祸水东引的同时,必须要在舆论场给中国抹黑,把中国的形象向下拉一点,才能让美国显得不是太难看。
可能在川普心中,虽然目前中国对美国的威胁程度还不大,可一旦中国的表现比美国更优秀,他的内心是绝不允许的。
不论个人或者国家,霸主通常都是这种心态。
03
川普树立假想敌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个好处是甩锅。
就像美国演员在推特上说的一样,只要他把病毒归咎于中国,那么种族歧视就煽动起来了,他的追随者必然会以排外的方式,仇视中国。
我们要知道,不论在哪个国家,能判断是非的人永远是少数,大多数人口永远是“单向信息”的接收者。
无良商家发广告,宣传自家的产品不错哦,有各种优点......好,我买。
保健品公司搞集会,说老人吃了可以延年益寿......好,我吃。
减肥达人说,按照我的方式一天能瘦10斤,不用节食不用运动哦......太棒了,我信。
川普在美国说,病毒是中国扩散出来的......一大批美国民众就信了,把原本针对川普的矛头,转而指向中国。
他可不是轻松了么。
第二个好处是团结民众。
按照川普的逻辑向下捋,既然给美国民众找到所谓的敌人了,他们也把矛头指向中国了,但一盘散沙的民众是不能成事的,民众需要一个领导者。
谁是领导者?
当然是川普同志,没有人比他更懂病毒了。
于是,川普会带着他的追随者们,在抹黑中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只有把中国抹的越黑,川普的地位才更稳固,美国的民众才能更团结。
这个办法,古今中外是通用的。
04
虽然说川普,还是要回到我们。
之前文章借用明朝朱瞻基时代,说我们正处于历史周期律中最好的时候,经济没有发展到顶峰,社会存在一定的增量,普通人还有希望。
没错,我们就是处于这样的上升期。
文章通过分析历史规律说了一个观点,当世界处于存量的时候,往往会在各国造就能力不等的雄主,世界也会陷于残酷的竞争。
我这几天想了一下,这两件事我们都赶上了。
国内确实是有增量的上升期,但世界已经处于存量的博弈期。
之前的红利基本吃尽了,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和科技升级,世界经济和社会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于是,国际博弈在近几年越演越烈。
为了应付残酷的国际博弈,俄、德、中、美先后组建起强势政府,以强硬手段收拢国内资源和民心。
各国的政治家也比前任高出一个档次,比如普大大和叶利钦,比如川普和奥巴马,比如默克尔和施罗德......就连隔壁小胖也是狠角色。
不出意外的话,这批政治家必然是光耀史册的人物,犹如汉武帝和汉景帝的区别。
也就是说,大时代开幕了。
这种变化反应到生活中,就是喜欢“岁月静好”的人越来越少,大家聊天的关键词基本是国际、政经、川普、俄罗斯。
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百年未有变局”的大时代。
川普把“冠状病毒”说成“中国病毒”,就是残酷国际博弈的产物,而且这种事情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所以身处博弈的大时代,谁都没法逃避,我们只能硬起头皮迎上去,不退。
大汉和匈奴争锋的号角,早已经在马邑吹响。
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