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老枪:日本侵华利大于弊?让学生都去当汉奸吗?
作者 :金融老枪 2020-05-17 10:51:09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次 评论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文凭试),相当于香港中学生参加的“高考”。
昨天,文凭试历史科开考。
其中一道题是,「1900-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你是否同意此说?
而资料C讲的是清政府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学习法政,资料D讲的是黄兴向日本借款,全都是日本如何帮助中国现代化,完全没有一点提及日本的侵略恶行。
从1894年甲午战争割地赔款,到1900年包括日本在内的八国联军侵华,再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对侵略只字不提,一点小恩小惠就“利大于弊”了?
这是高考啊。
这样的资料,加上这样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回答“是”,然后去当汉奸吗?
1
文凭试试题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
2017年文凭试通识教育试题中,就用漫画讽刺内地贫富差距巨大,但却完全没有体现内地在脱贫攻坚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成果。
历史科的试题中则引用了1982年的一项民调,称70%的香港人认为香港应该继续作为殖民地,要求学生「推断香港人对香港前途的忧虑」。
为什么会屡屡出现这样的试题?看看香港考评局的高层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
文凭试的试题由考评局评核发展部制定。评核发展部的两位高层,经理(历史科)杨颖宇及高级经理(通识)卢家耀,他们掌握着试题的方向,对教学方向影响巨大。
但令人震惊的是,他们频繁在社交平台发布歪曲历史、甚至违反《基本法》的言论。
去年4月,郑州有个人穿着日本军服迎亲被捕,杨颖宇竟然说“没有日本侵华,哪有新中国?忘本呀!”
杨颖宇还曾经发文不为《基本法》加书名号,称“它不再是一部具权威的法律文件”。
出试题的都是这样的人,还能指望试题怎样呢。
2
出问题的不仅仅是文凭试的试题和考评局的个别人,从教师到教材,整个香港的教育制度都已经出了大问题。这次的文凭试试题,不过是将香港的教育问题再一次摆到了桌面上。
“毒师”、“毒教材”造成的恶果已经显现。去年的暴力活动中,有大量年轻人的身影,有一次警察拘捕的最小激进分子只有12岁,被媒体称为“暴童”。因为涉嫌暴动、非法集结、藏有攻击性武器等原因被捕的中小学学生,至今已超过2000名!
被捕的12岁男童
他们对于国家的认同明显存在严重问题,他们对祖国没有感情,甚至可以说是仇视。
香港小学教育中的国民教育几乎是空白,小学生对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情况只有模糊的认识。到了初中,《通识教育》虽然成了必修课,但是可能3个学时就学完了。高中,《通识教育》更是成了选修课。
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样的教科书,就会有什么样的年轻一代,就会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未来。”
在香港的通识教材中,中国生产衣食住行的产品,但不生产天平(公平)、自由女神(自由)、选票箱(民主)。
表面上“客观陈述”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实际上却向学生灌输西方炮制的“中国威胁论”。
为了证明全世界都对中国持负面看法,教材中引用英国BBC在2013年统计的数据——然而,BBC的统计中,对中国持正面看法比例较高的国家统统被去掉了。
甚至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这样的童话故事:
中国是暴虐的国王,而英国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最后魔法师救了自由港。
3
课堂上,教师们的不当言行比比皆是。
上月底,一位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小学二年级的网课,老师讲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时,将鸦片战争的起因描述为“英国发现中国当时很多人吸烟,吸食烟草,这个问题相当严重,所以他们为了消灭这些叫做‘鸦片’的物品,就发动了这场战争。”
感谢日本,这是还要感谢英国?这样扭曲黑白,连英国人看了都会感到震惊。
老师在介绍国旗国徽时,照本宣科,介绍内地民生,选择性的只讲地沟油和雾霾。老师只有介绍到负面新闻时,才让学生深度分析,比如让学生搜集香港市民与内地旅客冲突的相关报道,并向全班进行分析汇报。
“毒教师”的背后,则是一个毒害了无数香港学生的巨大毒瘤——香港教协。
香港的教育团体众多,但最具代表性的只有三家:教协、教联和教评会,其中教协一家独大,教联会员1.6万,教评会仅数百,而教协会员多达10万。
这意味着,你在香港从事教育,你的身边全是教协人士。然而这个香港最大的教育团体,早已被反对势力把持,沦为了一个“反中”、“反政府”的组织。
教协利用通识教育教材放大香港与内地分歧,甚至煽动学生罢课、搞政治;教协领袖叶建源,公然表态支持学生宣扬“港独”;教协理事张锐辉,纵容乱港分子煽动学生罢课……
别有用心的教协,加上一群不负责任的教师,毒害了无数学生,把香港教育界搞得乌烟瘴气,社会上充满了戾气和负能量。
4
香港教育的问题由来已久。
在回归之前,香港很长一段时间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殖民地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隔断殖民地与母体的关系,英国人肯定不会说鸦片战争是侵略。
回归后,“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仍保持着极大的自由,包括教育。但从历史教育来看,这样的自由似乎过了头。
中立、客观、批判、拓宽学生视野,这些都没有错。
问题是,中小学生的教育不同于大专教育,未成年人更容易被煽动和误导。教材是否客观全面,老师如何授课,考评如何出题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未成年学生参与非法暴动集会的比例攀升,甚至日渐低龄化,说明香港的教育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
取消试题,无法改变香港教育问题的根本。偏激的老师、片面的教材,只会误导学生越来越深,只会让香港的年轻人离祖国越来越远。
昨天,文凭试历史科开考。
其中一道题是,「1900-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你是否同意此说?
而资料C讲的是清政府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学习法政,资料D讲的是黄兴向日本借款,全都是日本如何帮助中国现代化,完全没有一点提及日本的侵略恶行。
从1894年甲午战争割地赔款,到1900年包括日本在内的八国联军侵华,再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对侵略只字不提,一点小恩小惠就“利大于弊”了?
这是高考啊。
这样的资料,加上这样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回答“是”,然后去当汉奸吗?
1
文凭试试题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
2017年文凭试通识教育试题中,就用漫画讽刺内地贫富差距巨大,但却完全没有体现内地在脱贫攻坚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成果。
历史科的试题中则引用了1982年的一项民调,称70%的香港人认为香港应该继续作为殖民地,要求学生「推断香港人对香港前途的忧虑」。
为什么会屡屡出现这样的试题?看看香港考评局的高层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
文凭试的试题由考评局评核发展部制定。评核发展部的两位高层,经理(历史科)杨颖宇及高级经理(通识)卢家耀,他们掌握着试题的方向,对教学方向影响巨大。
但令人震惊的是,他们频繁在社交平台发布歪曲历史、甚至违反《基本法》的言论。
去年4月,郑州有个人穿着日本军服迎亲被捕,杨颖宇竟然说“没有日本侵华,哪有新中国?忘本呀!”
杨颖宇还曾经发文不为《基本法》加书名号,称“它不再是一部具权威的法律文件”。
出试题的都是这样的人,还能指望试题怎样呢。
2
出问题的不仅仅是文凭试的试题和考评局的个别人,从教师到教材,整个香港的教育制度都已经出了大问题。这次的文凭试试题,不过是将香港的教育问题再一次摆到了桌面上。
“毒师”、“毒教材”造成的恶果已经显现。去年的暴力活动中,有大量年轻人的身影,有一次警察拘捕的最小激进分子只有12岁,被媒体称为“暴童”。因为涉嫌暴动、非法集结、藏有攻击性武器等原因被捕的中小学学生,至今已超过2000名!
被捕的12岁男童
他们对于国家的认同明显存在严重问题,他们对祖国没有感情,甚至可以说是仇视。
香港小学教育中的国民教育几乎是空白,小学生对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情况只有模糊的认识。到了初中,《通识教育》虽然成了必修课,但是可能3个学时就学完了。高中,《通识教育》更是成了选修课。
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样的教科书,就会有什么样的年轻一代,就会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未来。”
在香港的通识教材中,中国生产衣食住行的产品,但不生产天平(公平)、自由女神(自由)、选票箱(民主)。
表面上“客观陈述”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实际上却向学生灌输西方炮制的“中国威胁论”。
为了证明全世界都对中国持负面看法,教材中引用英国BBC在2013年统计的数据——然而,BBC的统计中,对中国持正面看法比例较高的国家统统被去掉了。
甚至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这样的童话故事:
中国是暴虐的国王,而英国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最后魔法师救了自由港。
3
课堂上,教师们的不当言行比比皆是。
上月底,一位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小学二年级的网课,老师讲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时,将鸦片战争的起因描述为“英国发现中国当时很多人吸烟,吸食烟草,这个问题相当严重,所以他们为了消灭这些叫做‘鸦片’的物品,就发动了这场战争。”
感谢日本,这是还要感谢英国?这样扭曲黑白,连英国人看了都会感到震惊。
老师在介绍国旗国徽时,照本宣科,介绍内地民生,选择性的只讲地沟油和雾霾。老师只有介绍到负面新闻时,才让学生深度分析,比如让学生搜集香港市民与内地旅客冲突的相关报道,并向全班进行分析汇报。
“毒教师”的背后,则是一个毒害了无数香港学生的巨大毒瘤——香港教协。
香港的教育团体众多,但最具代表性的只有三家:教协、教联和教评会,其中教协一家独大,教联会员1.6万,教评会仅数百,而教协会员多达10万。
这意味着,你在香港从事教育,你的身边全是教协人士。然而这个香港最大的教育团体,早已被反对势力把持,沦为了一个“反中”、“反政府”的组织。
教协利用通识教育教材放大香港与内地分歧,甚至煽动学生罢课、搞政治;教协领袖叶建源,公然表态支持学生宣扬“港独”;教协理事张锐辉,纵容乱港分子煽动学生罢课……
别有用心的教协,加上一群不负责任的教师,毒害了无数学生,把香港教育界搞得乌烟瘴气,社会上充满了戾气和负能量。
4
香港教育的问题由来已久。
在回归之前,香港很长一段时间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殖民地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隔断殖民地与母体的关系,英国人肯定不会说鸦片战争是侵略。
回归后,“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仍保持着极大的自由,包括教育。但从历史教育来看,这样的自由似乎过了头。
中立、客观、批判、拓宽学生视野,这些都没有错。
问题是,中小学生的教育不同于大专教育,未成年人更容易被煽动和误导。教材是否客观全面,老师如何授课,考评如何出题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未成年学生参与非法暴动集会的比例攀升,甚至日渐低龄化,说明香港的教育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
取消试题,无法改变香港教育问题的根本。偏激的老师、片面的教材,只会误导学生越来越深,只会让香港的年轻人离祖国越来越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