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敢谏,不和稀泥,才是代表应尽职责!
每年这时候,代表的建议都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其中一些很富有争议性的建议提案更是热搜常客,有的还被冠以“雷人”二字。
我今天就从“雷人”的建议开始,聊一聊代表到底应该怎么履职,以及在盛大的会议之下,那些微妙的利益纠葛。
01
过去确实有些“雷人”建议要么偏离传统,要么利益相关、不顾大局,这样的被舆论批评一把也无可厚非。
但还有一些建议,其实很有道理,但是要么有些人想搞大新闻,被有意无意地断章取义,让这些本来为了国家公利提出的建议,反而成了被人人唾骂的笑柄。

钟南山院士就是关于挂号费提议的例子
比如“提高挂号费”的建议,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但事实证明,过低的挂号费确实严重浪费了专家宝贵的时间,完全起不到分流的目的,反而肥了一大波号贩子。
在过去,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是大会确实是一个利益场,另一方面,很多人想不出来合适的建议,就胡乱拼凑,比如某保安公司负责人提出“政府帮助剩男脱单”“上网需组织批准”等等。

曾经的雷人提案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整个国家治理的进步,政治生态变化明显,也因此,国家对代表、委员们的工作要求更高了。
从大的方面,他们必须更加严谨地履职尽责,说的话要对得起代表的人民;从小的方面,要求代表必须深入一线,提出的建议要体现本职、真正建言献策,不能哗众取宠、胡乱拼凑。
因此这些年,代表建议质量直线提升,直言敢谏的越来越多,有很多内行人针对行业痼疾一针见血,大大推动了国家改革和社会进步。
但是,我一直强调,既得利益是非常强大的,任何的改革都会触及到一些人的灵魂,他们是不会坐以待毙的。
现在巡视利剑、扫黑除恶的大形势决定了,大的动作不敢动,那最可行的就是利用舆论。
毕竟动嘴太轻松了,随随便便剪切下,离开语境和整体的话立刻就会被舆论批的体无完肤。故,改革弊病的建议说不定就被搁置了,既得利益者起码又能舒服好几年。
就举一个最新的例子,希望以小见大,看看一个本来很有价值的建议,是怎么被慢慢曲解的。
02
奶粉,是牵动全中国无数父母的事,由于2008年三鹿事件,中国乳制品业受到严重打击,至今都没能恢复,大量进口奶粉占领中国市场。
食品安全大于天。三鹿事件推动了食品安全法修改颁布,同时政府加强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完善了食品召回制度,建成了完整的食品安全报告制度,并将食品质量免检制度彻底废除。更推动中国建立了部分高于欧美标准的中国食品质量标准。
此后,像符合美国标准的“瘦肉精”牛肉、重金属超标的欧洲鲤鱼就长期被中国拒之门外。另外,相比于美国,中国是没明确标明可用于食品的添加剂都不能用,美国是没明确标明禁止使用于食品的都可以用。

日媒报道的对瘦肉精规定的差异
中国走到今天,不是不犯错,而是犯错了就把亡羊补牢做到了极致。
但是,受到伤害的消费者没那么容易平复。比如最近一个例子就是,人大代表、伊利集团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关于跨境电商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建议瞬间引爆网络。
客观讲,李翠枝的建议是有道理的,原来的建议本身重点是加强所有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监管,尤其针对跨境电商婴幼儿配方奶粉存在的监管漏洞指出问题,希望加强对“跨境电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监管。

反常识的是,进口奶粉并不怎么安全。
近年来,进口奶粉质量问题频繁,仅2018年以来国内外媒体就多次曝光大批量国外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造假问题,比如2018年西班牙就捣毁了一个制售假冒婴幼儿奶粉的黑工厂,而这个工厂生产的奶粉只通过跨境网购卖给中国人,2019年有42款进口奶粉因为质量问题上了中国的黑名单,至于营养不达标更是司空见惯。
就连一些著名的国内进口奶粉电商平台也早就被曝光销售假货。
我们都知道,2016年,中国推出了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每一款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入中国市场都必须严格注册。因此,中国的入市门槛堪称全球最高,使得消费者对进口奶粉颇为信任。

然而,这座长城有个漏洞,那就是——跨境电商。
由于跨境电商的存在,避开了国外工厂必须接受国家认证的要求——海外三无工厂也可以直接生产奶粉,在网上专卖中国,出事了也难以跨国维权。
而且针对一般进口贸易的奶制品,海关是要进行检验检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每月都会抽检的,但跨境电商直接通过集装箱或邮包一进口,全给绕过去了。
或许有朋友仍然迷信国外,觉得国外的就是好。以前没有横向对比,外国的月亮更圆也不说啥了,可经历了今年新冠疫情这场全球统考,全世界到底哪个国家更靠谱应该已经毫无疑问了。

如果连最为人民生命健康负责、最快控制住疫情的中国政府都不值得信任,那对美国、澳洲等政府是哪里来的迷之相信?
尤其是,这个世界有两百多个国家,目前通过跨境电商销往中国的进口奶粉来源国急速增加,已经不仅仅是过去集中在诸如新西兰之类的传统奶业大国,一些监管薄弱的小国家越来越成为进口奶粉的生产地。毕竟,没有监管,成本就低。
我一直比较信奉一句话,叫做“一分价格一分货”,奶粉更是如此,然而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进口奶粉其实比国产奶粉还便宜。
按照咱们一般理解,进口奶粉传统生产国都是新西兰之类收入颇高的国家,那人工成本肯定比中国高,再加上跨国运输、报关、缴税,正常进口食品价格都得比原产地高个3成才对,但是有意思的来了,中国向国外出口奶粉的平均价格长期一直低于进口奶粉价格,2012年差距甚至高达15%。
很多人可能是受到了高端进口奶粉零售价格的误导,实际上,通过跨境电商进来的奶粉比国产奶粉便宜至少三成,相信很多跨境购买进口奶粉的妈妈们,便宜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进口奶粉折合成原奶后价格远低于国内
那是什么让进口奶粉比国产奶粉还便宜?
我觉得总不能是外国人这么友好,在赔本赚吆喝补贴中国人吧?
其实说破了很简单:
1、 跨境电商享受了更多的国家补贴;
2、 跨境电商直接化整为零,分散卖给个人,避开一系列监管,甚至不进行报关纳税、检验检疫。
3、 部分生产工厂没有底线,难以追责,那自然可以用原奶差些、安全设备也能省则省,更不用用心调配营养比例,生产成本自然大幅下降。

迷信,加上价格低廉,进口奶粉一举占领了中国奶粉市场。2010年以前,中国奶粉市场国产与进口份额之比为6:4,如今,这一比值变成了4:6。
03
其实,李翠枝只是伊利的质检负责人,专门负责把控产品质量。国家之所以多年认可她为代表,主要也是因为她的口碑。
中国的乳业产值千亿,从业者数十万,牧民上百万,代表却只有她一个人。
她确实在为利益发言,但是这个利益是大利,是为了中国婴幼儿奶粉的安全利益,为了中国数以百万计从业者的利益。
什么是代表?
代表就是要为自己代表的群体发声,否则就是失职,只有每一位代表都能够俯下身子去,深入了解自己所代表的行业、群体,揭露问题、表达民众诉求,良好的制度设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私底下,很多国人都特别羡慕国外议会那种据理力争甚至打起来的场面,那为什么对国内反而搞双重标准?

互联网时代,让信息的流动前所未有的顺畅,也让决策越来越透明;得益于越来越清明、宽松的建言献策环境,越来越多的代表得以说出肺腑之言,而不是像以前,有太多代表泛泛而谈,提出的建议没有指向,过于空泛,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应不了人民真正的呼声,触动不了深层次的利益。
我认为,一个代表,只要肯站出来,直白地、勇敢地代表自己所代表的群体,说出行业的肺腑之言,不管建议的措施对不对,这都是宝贵的信息,起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暴露了长期暗藏的问题,而问题一旦被曝光,距离解决就不远了。
比如曾经肆虐的污水向地下水排放问题,比如黑煤窑问题等等,跨境进口奶粉监管薄弱的问题也是同样。
学会独立思考,读懂代表们传递的巨大信息量,起码去看看原文,而不是被某些媒体断章取义的只言片语就搞得情绪激动,才能真正成长。
只有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宣泄情绪,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快地进入一个人人成龙的黄金时代,我们才能形成对一些反智浪潮盛行的国家的非对称优势,对国家对个人,都大有益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