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使人成长---豪仕阅读网

从书说起: 越是资本家,越是清楚“马克思是对的”|2020-6-8

作者 :从书说起 2020-06-08 15:01:02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余亮:
 
之前我给大家讲“马哥”的作品《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想复习的同学请戳:这可能是马克思文采最好的一篇文章),提到一本当代学者写的小书,叫《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英文是Why Marx was Right,也被人翻译成“为什么马克思是右派”。
 
作者是英国的左翼的文化批评理论家伊里·伊格尔顿,他其实有更重要的作品,比如有一本书叫做《审美(美学)意识形态》,他批评的是文学界会有一种误解,以为我们讲的都是审美,都是良心,文学不是意识形态。
但审美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意识形态,它要比那种枯燥的宣讲式的意识形态高级,潜移默化,分外妖娆。
 
诗和远方就不是意识形态吗?雪域高原游记就不是意识形态吗?一样都是中产阶级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简单地说就是你怎么想象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差不多十多年前出的,一看这个书名就比较苦,居然要辩护一下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事实上,放眼全球在当代能够系统地了解学习马克思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只不过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所以我们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材。
 
哪怕有些讲课的人三心二意,哪怕有“反马”、恨国公知混进了编写教材的队伍,还成了资深专家。
 
在西方世界在国家层面上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
 
不过大学里还有不少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而且研究得意气风发,就是我觉得你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不对的,看看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多么“纯洁”,多么“正确”。
 
当然他们的研究非常的精致,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这个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本来就不多了,越南有马克思主义教材叫做“以胡志明思想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
 
朝鲜我不是很清楚,反正我在朝鲜的酒店的书店里看到的全是这样的各种主体思想,大家要是有兴趣,我以后给大家介绍介绍。
看伊格尔顿的这本书,不能代替去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原典,但是这本书很有时代性。
 
大学者伊格尔顿要回应当代世界的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流行的攻击,我觉得他的写作风格很像微博上的辟谣。
 
在这本书里他例举了十条别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偏见和攻击,每一条都很短,就像一条条公知发出来的微博。
 
例如第一条,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马克思相信存在某种任何凡人都无法抗拒的历史规律,封建主义注定将孕育出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总有一天也必将为社会主义让路。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论不过是世俗版的天命论,它和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统治的国家一样,都是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冒犯。
 
其他九条归纳一下,两条微博也能装下。
 
社会主义是一种乌托邦理想,马克思完全忽视了人性,天生自私好斗,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决定论,违背多元主义,唯物论者轻视精神、道德、宗教,崇尚革命暴力、崇尚国家反对市场,消灭个人自由。
 
马克思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就会带来恐怖、独裁和暴政。马克思关于历史的预测错了,资本主义没有灭亡,反而发展得很好。
 
工厂林立的时代过去了,社会流动性增强了,阶级消亡了,人民富豪诞生了,新的政治激进主义,诸如女权主义、环保主义等等都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传统。
 
总之马克思过时了。
 
虽然这本书洋洋洒洒,但是里面对这些偏见的回答也非常的精辟和简短,也很“微博”。
 
伊格尔顿说,如果马克思主义真是宿命论,那么马克思为什么还要为政治斗争大声疾呼呢?
 
如果社会主义真的是无论如何都会来到,那我们只需坐等社会主义的到来就好了,韭菜自己会长成参天大树。
 
伊格尔顿说,任何事情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是不同于宿命论的,了解事物的必然性,不是说事情会自动必然发生,而是要反对拍脑袋瓜,必须利用规律努力去争取。
 
这就好比不是每个人都能自动升入名牌大学,你必须积极努力才有可能,不好好学习,必然上不了好大学,当然不妨碍你去开赛车。
伊格尔顿说,如果社会生活中不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或大体上可以预判的趋势,所谓的有的放矢就无从谈起,这并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
 
除了不变的铁律与纯粹的混乱之外,我们还有很多选择,他说革命当然不是唯一可选的道路,但革命往往是被既得利益集团逼出来的。
 
他说时下无疑多数西方人声称自己的立场是反对革命的,这其实意味着他们反对某些形式的革命,却偏爱另一些形式的革命。
 
这些人大都会无条件赞成美国独立战争,他认为泛泛地反对一切革命暴力和权力是不负责任的。
 
我想起来台湾有个叫龙应台的写《大江大海(1949)》,就在那儿一味地批判暴力,一味地渲染战场上国民党士兵遭遇到了多么强大悲惨的暴力。
 
而如今许多爱心人士、法律人士阻止不了凶手的暴力,就转而阻止法律对凶手行使暴力,比如主张废除死刑。
 
伊格尔顿狠狠地批评了那些假清高的知识分子。
 
他说由于知识分子不需要像泥瓦匠那样劳作,他们就可以认为他们自身以及他们的思想是独立于社会其他部分而存在的,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那些喜欢宣称自己拥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往往就是意识形态分子。
 
伊格尔顿完全支持对自由的追求,但是他要提醒思想与实践,都不能脱离现实基础,轻浮任性的自由不值得追求。
 
伊格尔顿把经济决定论这项指责还给了对手。他说在经济上奉行还原论的恰恰是资本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
 
资本家唯利是图,根据经济利益衡量一切。
 
他们的理论家,那些媒体经济学家热衷于用“经济理性人”这个概念解释一切人类行为,这才是经济决定论。但他们却责怪马克思主义是简单的经济决定论。
当然有钱又有闲的人可以去学学插花、练练瑜伽、弹弹古琴、念念国学、念念佛,显得自己很多元很丰富,不是经济决定的。没钱能去干这些事吗?
 
可是伊格尔顿说,富有者往往把精神问题视为高高在上的俯视日常生活的独立领域,因为他们需要一个远离自身的粗鄙物质主义的藏身之处。
 
我想这样的例子很多吧,我的朋友沈河西就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做为什么每一个神棍文化大师背后都有一个“王菲”?对不起,天后
说说我的一点人生经验,追求自由是个好东西,但是我发现很多官僚机构里恰恰是那些平时喜欢阿谀奉承,各种搞关系,各种争夺利益的人,特别喜欢大谈自由。
 
这不是虚伪,看了伊格尔顿的书,我们就能明白这是一种自我心理平衡的需要。
 
就像宗教,你做了坏事,你就要去神父那里忏悔一下你就好了,真让他们去追求自由,哪怕就是批评单位里的不公现象,那他们是不干的。
 
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说唱的视频?是两个演员分别扮演两位学者,一个是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米塞斯,一个是马克思,表演他们两个人辩论。
 
这个视频是竖了一个假的马克思当靶子,这个马克思表现得特别像一个小丑,那当然是让米塞斯赢了。
这就是自由派自编自导的一个玩意,他们绕不开马克思,那就只好通过自编自导来获得精神胜利。
 
这种哈耶克派或者奥地利学派对马克思的批评是老生常谈,有位美国的文学研究生就写了一篇文章批评伊格尔顿的这本书,说伊格尔顿随机杜撰了十条偏见,却对经济学一窍不通。
 
我们看看他是怎么通的:这位美国青年立刻祭出了米塞斯与哈耶克,把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老话再讲一遍,宣布马克思主义已死。
 
马克思主义已经被宣布已死很多次了。
 
他还举了例子,他批评工会运动要求增加工资,而增发纸面工资的结果是通货膨胀,导致实际工资下降。
 
所以工人抗争结果反而对自己不利,不如做顺民接受低工资,这样资本就愿意雇佣更多工人增加生产,造福大家。
 
你看看多么有条理,但这只能证明他对马克思一窍不通,混淆纸面工资与实际工资,这个是早期的社会主义者蒲鲁东干的。
 
马克思早在《哲学的贫困》一文里嘲笑了蒲鲁东的这种做法,蒲鲁东要用劳动券代替货币,马克思说工人要的不是废纸,而是真正分享剩余价值和政治权利。
 
进一步说,不是要创造一个工会,而是要创造一个新的人民国家。
 
资产阶级的明白人知道马克思是对的,比如科耶夫,这是法兰西的“国师”,是欧盟理念的提出者之一,他希望法德联盟能够对抗英美帝国和苏俄帝国。
 
1970年代,他也曾经做过一个“马克思是对的”的演讲,但他没有心情对小资们说这些,他是给跨国公司的老板们上课。
 
他说马克思之所以预言错了,恰恰是因为他的理论对了。
 
他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危机,警醒资本家们重建资本主义世界,尤其是重新分配了剩余价值,使得工人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来维持经济运行,从而避免了马克思的预言发生。
 
但是眼下法国殖民地的贫困,就像当初工人的贫困一样,威胁到法兰西帝国非洲领地的稳定和忠诚。
 
所以他呼吁各位老板们,各位人民富豪继续听马克思的话,向非洲多分配一些剩余价值。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在1960年代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卡尔·马克思》,一开始就写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忘恩负义史。
 
后生者只是一味地捞取和享用好处,甚至为好处所付出的代价,连想也没有去想,如果没有马克思和工人运动,也许工人们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八小时工作制。
 
伯尔的观点,在伊格尔顿的新书里获得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伊格尔顿说马克思主义者就像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只有有病的人才想找医生,病好了就赶紧摆脱,谁想说自己有病。
 
医生深知这一点,但还是尽心竭力地去救治病人,资本主义的病情不会被永远治愈。
 
伊格尔顿说,新的全球政治经济危机又开始召唤马克思大夫的幽灵了。这话是十年前说的,今天更加验证了他的话。
 
不过话说回来,他要是敢写列宁为什么是对的,那就牛掰了。
 
当然当代还有很多关于马克思的新问题,不是这本书就能全部解答的。
 
比如关于反对西化的问题,有人会说你反对西化,那你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也是从西方来的。
 
这是偷换概念,我们反对的是那种盲目崇拜,拜倒在西方的意识形态魔力之下,不是说不能借鉴西方思想,但是“言必称希腊”是不行的。
 
而马克思主义恰恰是西方内部产生的一种挑战西方自身魔力的理论,通过辩证法横扫西方思想,把那些笼罩在人们头上的意识形态魔力驱散,它是一种科学思维。
 
有网友给我发了很长的私信,分享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得。
 
比如他谈到要实现共产主义,就要跳过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直接选择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然后再进入生产资料公有阶段。
 
这里我倒不想多辨析这个理论,而是要提醒要防止那种思维模式:
 
就是如果生活的实践经验少,打游戏打得多,二次元生活多,你不直接参与社会竞争和工作、合作,你的思维模式可能会容易受到虚拟世界、符号世界的影响。
 
比如把人生理解为打怪升级,不断过关,理解为我可以选择什么模式,选择什么装备,但是人类社会是一个多方博弈,有机发展生长的东西,有一点像自然界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和掌握科学规律去进行介入,但你没法设计一个像电脑程序那样的开发方案来解决问题。
 
马克思一直强调要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你不能反过来通过那些设计出来的虚拟世界来理解真实世界。
 
有机会我还要结合马克思的原典来讲一讲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
 
最后喊出我们的口号:马克思是对的,一定要大力发展工业文化!

相关文章

  • 树神彧:从马保国到马克思,谈谈中国创新的困境
    树神彧:从马保国到马克思,谈谈中国创新的困境

    太极宗师马保国被50岁的搏击业余爱好者30秒内击倒三次然后KO,又一次揭开了传武骗局的假面具,又一次让寄生在金古梁温传奇小说下的“高手”们见了见阳光。以及,就在同一个月,“打假狂人”徐*冬空降郑州,约战著名武僧一龙,后者报警。小树向来喜欢发散,喜欢小中见大。这两件事情,其实很值得展开一说。中国传武为何落后至此,以至于登堂入室的许多都是入戏太深的舞蹈家,以至于高手学习的全是西方那一套?咱们不缺勤于思考的人,善于改造的人,能于实践的人,唯独缺乏创新的人。以至于空有武术传统,空有人口基数,空有肢体禀赋,却难出真...

    2020-06-04 15:25:14
  • 马克思
    马克思

    马克思,K. (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家庭和学生时代 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

    2020-05-16 10:37:47
  • 中方敦促美停止抹黑 不要携带意识形态偏见
    中方敦促美停止抹黑 不要携带意识形态偏见

    美国一直就疫情对中国进行诋毁,最近中方敦促美停止抹黑言论,并且立即纠正这种错误。美国不应该带着意识形态的偏见将这种病毒政治化,针对美国的诋毁,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也作出了回应,详细内容我们来看看下文。美国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0日回应美国方面称,在美国的五家中国媒体机构并非真正独立的媒体。他说,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媒体管理和运作方式。他希望美国方面消除其携带的意识形态偏见的政治病毒,停止诽谤...

    2020-05-14 16:55:19
  • 马克思传
    马克思传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

    2020-05-07 18:38:10
  • 尹国明:马克思为什么不会走远?如何打赢对美舆论战?
    尹国明:马克思为什么不会走远?如何打赢对美舆论战?

    有句话叫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理的距离,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很多人跟马克思主义的心理距离真的是很远。当资本越来越无处不在,它的触角伸向社会各个角落时,资本家的励志学与成功学,摆在书店的醒目位置,出现在我们经常浏览的信息平台。资本的角色越重要,资本的话语权越大,在它能够控制的舆论平台和能够渗透影响的教育平台,对马克思的排斥就越强。资本力量希望中国人多听马云的话,少听马克思的话。希望中国人多看哈耶克之类庸俗经济学家的书,少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国很多人与马克思之间的距离,资本话语权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以至...

    2020-05-07 15:07:40
  • 马克思为什么不会走远?如何打赢对美舆论战?
    马克思为什么不会走远?如何打赢对美舆论战?

    原创: 尹国明来源微信公众号:明人明察已获转载授权【1】中国很多人对马克思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的名字,陌生的是他创建的理论。有句话叫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理的距离,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很多人跟马克思主义的心理距离真的是很远。 当资本越来越无处不在,它的触角伸向社会各个角落时,资本家的励志学与成功学,摆在书店的醒目位置,出现在我们经常浏览的信息平台。 资本的角色越重要,资本的话语权越大,在它能够控制的舆论平台和能够渗透影响的教育平台,对马克思的排斥就越强。资本力量希望中国人多听马云的话,少听马克思的话。希...

    2020-05-07 06:17:58
  • 树神彧:不要在意识形态争论上浪费时间
    树神彧:不要在意识形态争论上浪费时间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主义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2、杜甫身为国家公职人员和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文人,长期对国家方针指手画脚,对国防政策说三道四,在民族危机时分传播负能量以成就个人名声,堪称奸佞。事实上,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评价,在3G时代竟然是不矛盾的。前一个评价,是1G的左和2G的右共同给他的美誉;后一个评价,则是套用3G的保守派的框架后得到的必然结果。而3G的到来并不是建立在否定1、2G的前提下,同时,3G也比之前任何一个更...

    2020-05-03 14:50:45
  • 占豪原创丨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是怎样的联系?
    占豪原创丨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是怎样的联系?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生活的关系什么是意识形态?标准概念解释是这样的: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生活的存在。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教育、宣传、文化、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往大处说,意识形态就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三观。意识形态是三观的内容总概括,三观则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往小处说,我们每个人在意识形态上都存在一定差异...

    2020-03-26 14:15:25
  • 狠批过的中国防疫措施现在西方全用上了,意识形态偏见有多蠢
    狠批过的中国防疫措施现在西方全用上了,意识形态偏见有多蠢

    近日,在一档名为今日俄罗斯的节目中,主持人列举了一系列事实,直指西方某些“批评家”当初狠批中国防疫措施,现在却纷纷效仿。比如,当中国使用无人机广播提醒大众戴口罩时,西方媒体嘲讽中国“使用特殊手段”。而西班牙确诊病例突增时,同样也使用了无人机。比如,当中国宣布“关闭离汉通道”之后,西方媒体指责此举是对人权的“镇压”。如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美国等都限制人员出行。 再比如,当中国建立方舱医院时,西方媒体抹黑这是“集中营”,一再追问条件是否舒适。如今,英美等国也都开始筹建方舱医院。不过,据报道,美国某地的方...

    2020-03-25 19:27:25
  • 马克思励志名言2020年03月08日
    马克思励志名言2020年03月08日

    马克思 1、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2、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3、工人阶级的团结就是工人胜利的首要前提。 4、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5、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人地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溅出无数的火花。 6、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7、管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你们失去的是时间,得到的是整个未来。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

    2020-03-08 08:40:20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