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21世纪中美博弈,中国人当自强!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3-21 17:20:34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从某种角度来说,可能会被“载入史册”。

原因不在于中美之间达成了什么历史性的协定,而在于“阴差阳错”,在中美两国的媒体面前,进而在全世界面前,中国在中美关系中展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谈判姿态。

我曾经报道过很多中外领导人的会见、会谈。按照外交惯例,一般都是在会谈前,双方坐下来,握个手,开个场,寒暄一下,让记者拍一下,然后就清场,进入闭门会谈。

在3月18日的第一场中美会谈中,布林肯一上来就抛弃了基本的外交礼仪,在媒体面前对中国横加指责。

这是导致杨洁篪不得不在开场中就进行反驳的直接原因。

最后,双方你来我往,在记者面前激烈交锋,呈现出了一个多小时的内容,这在全世界外交谈判中都非常罕见。

应该说,这次中美阿拉斯加会谈,美国从一开始就显得“来者不善”:

——美国先是安排了拜登跟日澳印三国领导人的“四方会谈”(QUAD),然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先后访问日本、韩国,作出了一副“携中国邻居以围堵中国”的明确姿态;

——过去多年,美国新政府官员出访亚洲,中日韩从来都是放在一起的,中国通常是最后一站,但这一次,美国明确跳过中国,也显得心中有鬼(有防疫问题,但更多的是担心访问中国会被美国国内的硬派攻击);

——布林肯和奥斯丁结束日本访问后,发表了直接针对中国的攻击性言论,这非常罕见。无论是“四方会谈”,还是在韩国,都没有发表这种直接针对中国的言论。在国际外交领域,这种直接针对第三方的攻击性言论,带有强烈的敌意,所以外交部发言人才会把日本骂得“狗血淋头”;

——美国匆匆忙忙提出要在阿拉斯加跟中国举行会谈,虽然非常仓促,中国还是答应了;

——中国代表团飞了几千公里,到了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在核酸检测问题上也没有任何外交礼遇;

——在中美会谈的前一天,美国还宣布就新疆问题对中国官员和机构进行制裁,根本没有任何为会谈创造友好氛围的打算。

很多人只看到了杨洁篪在第一场会谈上的“发飙”,但却没有看到其实早在第一场会谈前,美国就做出了各种“来者不善”的举动。

这是中美在阿拉斯加必须过招、吵架的大背景。

对于外交官吵架这件事,国内一些人还是认识不清楚,实际上:

——吵架本来就是外交官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谈判策略,绝对不存在针锋相对的吵架就是外交失礼的说法;

——在美国采取了上述咄咄逼人的措施后,中方代表如果不回击,不仅在谈判桌上有损国格,国内民众也不会答应和接受。

全世界是如何看待中美在阿拉斯加吵架的?

第一,包括美国在内,西方国家都有点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想到,中国会采取如此强烈的针锋相对的谈判策略。“德国之声”的专家说,这是一种“范式改变”;

第二,美国媒体整体并没有因为中国态度强硬而指责中国,CNN、纽约时报给出的定性是,这反映了中国“充满战斗性”、“充满自信”;

第三,对于日本、澳大利亚来说,中国确实做到了“打主人给狗看”,有一定的震慑效果;

第四,对一些早就看不惯美国霸权的人来说,中国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也算大快人心;

第五,美国国内右翼也非常关注这场会谈,并把杨洁篪对美国虚伪、双标的抨击摘出来,认为戳到了美国的痛处,他们实际上把中国对美国的强硬态度归结到拜登政府软弱无能上。他们还幻想,如果是特朗普连任,中国就不敢对美国如此强硬。

借用彭老总当年在朝鲜战争之后说的一句话,那就是,过去几十年来,美国人一走上谈判桌,就开始单方面拉清单、列要求,给中国人上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国内一些“糊涂虫”和国外一些“恨国党”来说,中国不管怎么做,他们都不会认可。中国外交官在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里据理力争,捍卫国家利益,当然也得不到他们的认可,反而被他们冷嘲热讽,但这不重要。

这些人从来不是今日中国的主流,对于那些早已经放弃将中国当做母国的人来说,他们的观点和感受一点都不重要。今天的中国,用不着他们指手画脚,当“二鬼子”。

说完这些,我还想强调的是,如果你认为中美在阿拉斯加只是吵架的话,那你就对外交太不了解了。

从18日到19日,一共举行了三场会谈,虽然第一场会谈一开始“火药味儿”十足,但从各方传出的消息看,在后面的两场谈判中,双方还是表现得非常职业,也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正因如此,中方才说,这次会谈是坦诚的、深入的、建设性的,总体是有益的。

通过这次谈判:

——中美在世人面前,展示了各自强硬的一面,对各自国内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都有一定的交代;

——中美彼此了解了对方的立场和态度,消除了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待;

——为今后中美去掉情绪,回归理性的、就事论事的工作关系,打下了基础。

中美在阿拉斯基唇枪舌战,我反而对中美关系的前景表示谨慎乐观。

原因非常简单: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而且都是核大国,中美之间不管有多少纷争,有多少摩擦,最后都必须做到管控分歧,避免局势失控。

拜登上台后,迫于国内民意,加上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明确认定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但自始至终,美国都没有说要跟中国全面对抗,甚至是冲突。

避免中美走向军事冲突、避免局势彻底失控,是在当前情况下,中美之间最大的公约数。

正因如此,我才说,中美吵归吵,谈归谈,该斗争就斗争,但最终还是要学会和平共处,因为中美不能和平共处的代价,中国无法承受,美国也无法承受,全世界也无法承受。

我们经常说,中国在中美关系中,不要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现在,我们还应该说,美国也不要在中美关系中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果美国幻想,可以通过拉拢盟友,遏制中国,这是在做梦;如果美国认为,只要美国秀肌肉,中国就会屈服,这也是在做梦;如果美国认为,可以一边跟中国寻求合作,一边按照自己的国家利益来对中国为所欲为,这也是做梦。

对于中美两国来说:

——中美必须学会和平共处,这是中国的需求,这也是美国的需求;

——中美都是大国,可以不必相互友好,甚至也可以不必相互尊重,但必须做到相互容忍,因为谁也搞不死谁;

——美国终将认识到,当今世界,华盛顿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的路,都绕不开北京,这是由中美两国的实力对比决定的。

所以,我最近反复说,在中美博弈中,中国要保持战略耐心。

所谓保持战略耐心,不是说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而是基于对中国实力和当今世界格局的清醒认识,对于中美博弈的长期结局充满战略自信,因而对当下的各种细节可以保持战略耐心。

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

——你要谈,我随时欢迎;你要打,我随时奉陪;

——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坚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折腾,不盲目自大,一心一意谋发展,踏踏实实解决好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各种卡脖子难题,尽早实现独立自主基础上的高水平发展。

把中美关系放在全球博弈的架构下,美国实际上犯了两个战略性错误:

第一,幻想以意识形态划线,组建美欧日对华统一战线。目前看起来,美国真正能依靠的还是“五眼联盟”,顶多加日本,对于印度、韩国、欧洲的德法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美国的诉求,但绝对不会在中美博弈中直接选边站。对于欧盟因为新疆问题制裁中国,中国肯定会奉还回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欧合作的大局会破裂。还是那句话,该斗争时斗争,该合作时合作;

第二,美国对俄罗斯穷追猛打,甚至对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普京进行人身攻击,在中美俄战略大三角中自己给自己挖了坑。此时此刻,中国一定要善待俄罗斯,支持俄罗斯。甚至不排除,用支持俄罗斯跟美国硬扛的方式,在战略上打一场高水平的“代理人博弈”。国内一些人因为历史的原因,对俄罗斯有偏见,但外交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今日的中美俄战略大三角,中俄两边之和,大于美国这条第三边,是非常明确的。绝对不能给美国分化中俄、联俄制华留下空间(拜登因为个人政治立场也不太可能做到联俄制华)。但从长期看,如果美国在中美博弈中越来越力不从心,联俄制华将会成为美国不得不考虑的一种策略,就像当年在冷战中联中制俄一样,中国要对此早做准备。

最后,对于国内的“糊涂虫”和国外的“恨国党”,我建议你们好好关注一下美国近期出现的各种针对华裔、亚裔的“仇恨犯罪”。

日前,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发生针对华裔的枪击事件,8人死亡,6人是华裔。

另外,一个华裔老太太被一个白人男子攻击,打得鼻青脸肿,但老太太拿起木棒还击,最后打得攻击者满脸是血,上了担架。

其实,自从2018年初,特朗普政府开始实施疯狂的反华政策之后,美国针对华裔的“仇恨犯罪”就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特朗普反复甩锅给中国,并厚颜无耻地将新冠病毒称之为“中国病毒”,并在电视上、选举集会中,一再用这个词去刺激、挑动美国选民的反中情绪,这让针对华裔的“仇恨犯罪”进一步增加。

拜登本质上是一个有自身政治理想的政客,上台后不久,就明确禁止使用“中国病毒”这个说法,但美国社会已经充满了反中、仇中的情绪。

在上述针对华裔的“仇恨犯罪”发生后,拜登和哈里斯纷纷发表声明,进行谴责。美国也罕见地下半旗致哀。美国部分地方,也爆发了一些反对“仇恨犯罪”的集会、游行。

但据我多年来观察,美国其实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国家。美国人会非常谦卑地承认,美国并不完美。一旦发生“仇恨犯罪”,他们从白宫到民间,也会营造出一种同仇敌忾的团结气氛。但实际上,美国从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美国可以选出黑人当总统,但无法解决对黑人的系统性种族歧视。

对于华人来说,同样如此。

政治正确的言论,会让美国人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但如果美国国会的政客、特朗普、福克斯新闻台的主持人,还在整天鼓吹反华、反中情绪,针对华裔、华人的“仇恨犯罪”就不可能真的解决。

美国主流文化中,还有一种隐藏的针对华人的“偏见”,很多美国白人男性,总是把中国女性当成一种“具有外国情调的性对象”。他们甚至认为,这是对中国人的称赞。

中国的女性啊,你们一定要自强。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整体仍处于一种高级版的“丛林法则”之下。“强权即公理”,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中国唯有富国强兵,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避免鸦片战争之后100多年中华民族遭遇的屈辱历史重演。

1901年,西方列强逼迫中国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每人赔款一两白银,不仅总额巨大,更是对全体中国人的一种惩罚、一种羞辱。

2021年,又逢辛丑年,中美在阿拉斯加会谈,中国人说,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地教训中国人。

120年,沧海桑田,不要轻视这种历史性的巨变。

中国崛起正当时,吾辈当自强!

相关文章

  • 120年前,李鸿章让每个中国人赔了一两银子!
    120年前,李鸿章让每个中国人赔了一两银子!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很多人把李鸿章称之为卖国贼,因为他签了很多卖国条约。还有很多人,知晓一点历史,但不多,于是他们把李鸿章称之为误国贼,因为李鸿章身居高位,却把中国搞成了这副样子,就算谈不上卖国,尸位素餐,误国误民的罪名是跑不掉的。但实际上,一国之衰弱,岂能是一人之罪。1870年,47岁的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成为了清朝9位封疆大吏之首。1873年,50岁的李鸿章任武英殿大学士,正式成为了大清汉官之首。作为一个汉人,李鸿章已经把官做到顶了,全清朝比李鸿章官大的只有皇帝和亲王等皇族成...

    2021-03-21 17:20:13
  • 夏斐君:中美谈崩了,最大的好处是美国再也不能忽悠我们了!
    夏斐君:中美谈崩了,最大的好处是美国再也不能忽悠我们了!

    这次对话,美方的表现,让拜登政府战略水平之低暴露无遗。我们真的不用高估美国这届政府。为什么这么说?其一,与共和党直来直去的牛仔作风不同,美国民主党政府向来最擅长的是忽悠术,是灌迷魂汤,是给对手做“制度设计”,让对手在不知不觉中自毁长城、自废武功。拜登上台后,说实话,我最担心的不是美国的军事威胁,而是他的忽悠,尤其是担心它忽悠我们继续推行私有化、市场化,其中最大的风险是金融自由化、金融开放。我还担心它忽悠我们继续救它,像08年那样。这次会谈,美方如果聪明的话,应该极尽待客之道,让我们“宾至如归”,赞赏我们的...

    2021-03-21 11:45:28
  • 华新语:评基辛格突然冒泡谈中美阿拉斯加会晤
    华新语:评基辛格突然冒泡谈中美阿拉斯加会晤

    各大媒体报道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于3月20至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自2000年举办首届论坛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21届,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以下是基辛格致辞的全文:感谢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邀请我,让我能够在这个我曾有交集的论坛上发言,论坛举办的会议,有着重要的国际影响,今年论坛的主题,是“迈上现代化新...

    2021-03-21 11:41:26
  • 占豪:中美战略对话,中国实现一箭三雕!
    占豪:中美战略对话,中国实现一箭三雕!

    很多网友调侃说,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后,拜登这三连跤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因为就在拜登摔跤前两天,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美国咄咄逼人,本来想从中国身上找回霸权国家的霸气,结果被中国两位国家领导人给怼得“鼻青脸肿”,可谓是美国政治上狠狠地“跌了一跤”。现在,总统应景地连跌三跤给表现出来了,也就难怪网友们浮想联翩了。拜登摔跤视频拜登的三连跤,让人不禁想起了1982年9月24日有“铁娘子”之称的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门口跌得那一跤。当时,英国刚刚在与阿根廷的马岛战争中取得胜利,撒切尔夫人因此获得...

    2021-03-21 10:36:10
  • 中美“火力全开”激烈交锋后,俄罗斯外长访华,这怎会是巧合?
    中美“火力全开”激烈交锋后,俄罗斯外长访华,这怎会是巧合?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将于22日至23日对中国进行访问。这是特殊时期的一次特殊访问,因此受到国际舆论的特殊关注。中美高层刚刚在阿拉斯加结束了一场“火力全开”的对话;而美俄近期也经历了几轮激烈的交锋,俄罗斯甚至召回了驻美大使。人们相信,拉夫罗夫在这个关头访华不会是巧合。资料图:拉夫罗夫与王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介绍这次访问时表示,拉夫罗夫外长访华期间,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将与他举行会谈,双方将就双边 1, 中俄都和美国经历一番激烈交锋差不多同一时间,华盛顿向中俄打出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外交组合拳。相对于特朗普政府...

    2021-03-21 10:32:26
  • 中美阿拉斯加对话,这十个细节非同寻常
    中美阿拉斯加对话,这十个细节非同寻常

    3月18日,必定是载入中国外交史的一天。中美阿拉斯加对话,很多央媒都报道了。一些小视频,看了很多遍,还是非常感慨。感慨今天的中国,确实已不是100年前的中国;感慨今天的中国外交官,确实也让世界刮目相看。外交无小事,细节很重要。至少十个值得铭记的细节吧。细节一,干嘛害怕记者在场。外交讲究对等。按照计划,中美双方致辞之后,记者们离开。但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显然有话要讲,示意现场记者别走。美方发表一通强 细节二,讲话的资格。很多话,很让人掂量。譬如,杨洁篪补充发言时,应该是即席,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现在讲一句,美国...

    2021-03-21 10:31:11
  • 牛弹琴:中美阿拉斯加对话,这十个细节非同寻常!
    牛弹琴:中美阿拉斯加对话,这十个细节非同寻常!

    中美阿拉斯加对话,很多央媒都报道了。一些小视频,看了很多遍,还是非常感慨。感慨今天的中国,确实已不是100年前的中国;感慨今天的中国外交官,确实也让世界刮目相看。外交无小事,细节很重要。至少十个值得铭记的细节吧。细节一,干嘛害怕记者在场。外交讲究对等。按照计划,中美双方致辞之后,记者们离开。但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显然有话要讲,示意现场记者别走。美方发表一通强硬言论后,直接要求中国记者离开。于是,杨洁篪发话了:“干嘛害怕记者在场啊?没有必要害怕记者在场吧?不是讲民主的吗?你们美国两轮的讲话,也应该给中方两轮讲...

    2021-03-21 09:38:41
  • 中美战略对话背后的重重玄机!
    中美战略对话背后的重重玄机!

    作者:猫哥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中美战略对话是这两天的热门话题,我看到很多人也为此写了评述文章,但是大多没有说到点子上。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多数文章还停留在“热闹”的层面,下面我就来讲一讲其中的“门道”。1 着急的美国首先,本次会谈是美国邀请中国去的。据外媒报道,过去一段时间美方曾多次邀请中方进行高层会晤,态度很急切,而且本次会晤前中方对此的表态也很微妙。3月10日,美方单方面发布中美要会谈的消息后,记者找我们外交部求证,然后赵司长回复是无可奉告——也...

    2021-03-21 08:08:43
  • 中美战略对话,中国实现一箭三雕!
    中美战略对话,中国实现一箭三雕!

    原创:占豪来源公众号:占豪微信ID:zhanhao668拜登摔跤了,而且还是三连摔!很多网友调侃说,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后,拜登这三连跤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因为就在拜登摔跤前两天,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美国咄咄逼人,本来想从中国身上找回霸权国家的霸气,结果被中国两位国家领导人给怼得“鼻青脸肿”,可谓是美国政治上狠狠地“跌了一跤”。现在,总统应景地连跌三跤给表现出来了,也就难怪网友们浮想联翩了。拜登摔跤视频拜登的三连跤,让人不禁想起了1982年9月24日有“铁娘子”之称的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人民大...

    2021-03-21 08:08:26
  • 完整呈现中美战略对话五大话题激烈交锋场景!
    完整呈现中美战略对话五大话题激烈交锋场景!

    作者:李光满来源:李光满冰点时评微信公众号ID:ligm-479210127已获转载授权3月18日至19日,在美国两国在美国的阿拉斯加举行了高层战略对话,从对话的组织来看,显然是美国精心策划的,正如杨洁篪在对话中所追问的:“这一切都是精心策划的吗?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精心安排的吗?这就是你希望进行对话的方式吗?”这三问道出了美国为了达到自身目的而设置陷阱、破坏气氛、突然发乱的卑鄙小人行径。中国代表团在这个特殊的外交战场上,不卑不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坚决反击,显示了大国使者的气度和威严。这场对话不是一次普...

    2021-03-20 21:01:25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