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温伯陵:“袁隆平院士,谢谢你曾经来过。”

作者 :温伯陵 2021-05-22 20:54:03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伯陵说: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我们有幸和英雄同时代生活过。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今天早上刷到“袁隆平去世”的新闻,突然感觉鼻子一酸,这个教科书里的传奇人物,还是没能熬过时间的规律。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后来澎湃出来辟谣,说“袁隆平去世”是假新闻,我长舒一口气,心想这样的反转真好,袁隆平老爷子操劳一辈子,应该再活20年,享享清福。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万万没想到,下午,老爷子真的走了。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看着电脑上的黑白页面,我这个30岁的男人,眼泪唰的一下就流出来。真的,很多年了,从来没有哪个名人的去世,让我感觉到如此难过,直到今天。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我们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世上最悲惨的不是贫穷、没有工作或者房子不大,而是记录在史书里的惨烈字眼: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大饥、人相食、易子而食……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这些字眼之所以惨烈,原因就是在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严重缺乏粮食,无数本该有美好生活的人,只能活活饿死。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而那些侥幸没有饿死的人们,在严酷的生存压力之下,只能选择突破道德底线,想尽一切办法弄到一口吃的,勉强活下去。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哪怕吃到嘴里的是人肉,甚至是亲人的肉。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我们读书的时候,总感觉这种事情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仔细想想,真的很遥远吗?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从“人”的角度来说,凡是参与“大饥、人相食”的,有哪个是金玉满堂的权贵?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只有底层百姓,才会在天灾人祸的时候没有粮食,被迫以亲人的肉做粮食,或者成为别人的口中粮。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那些游走在地狱边缘的人们,其实就是你我。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从“时间”的角度来说,饥饿离我们更近。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在无数人奉为黄金时代的民国,每年饿死的人不计其数,仅仅40年代初期的大饥荒里,湖南一年就饿死600万。无数贫苦人民,用草根树皮果腹,才勉强活下来。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就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技术落后和耕地不足,粮食产量依然不多。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如果让我们的父辈回忆一下过去,几乎都有饿肚子的经历,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说,顿顿吃饱简直是天方夜谭。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我父亲在7、80年代读书的时候,每天用长虫的小米煮稀饭,米汤上面能漂一层虫子,就这都要忍着吃下去。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没办法,粮食不够啊。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此后几十年,中国人终于吃饱饭了,我们这代人也没有饿肚子的惨痛记忆,主要有两个原因。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一是技术进步,让化肥、机械等工业手段介入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二是几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不断培育优良种子,从根本上解决亩产量的问题。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而成果最大、提高亩产量最多的,就是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据2020年的新闻报道,双季稻的亩产量突破1500公斤,也就是3000斤。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要知道,古代中国的粮食亩产量只有200—300斤。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整整翻了10倍。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再加上超级稻、海水稻等改良创新的稻子,袁隆平以一己之力增加的粮食产量,根本无法计算。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这就是袁隆平给中国的礼物,他用毕生努力,真正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2019年7月接受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问“您是不是怕这样(饥荒)的场景再次出现”,袁隆平十分肯定的说: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不可能了,不可能了。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他的意思就是,有了亩产量极高的水稻,我们国家再也不会出现饥荒了,以前那种人相食、易子而食的惨剧,再也不会出现了。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抛开对国家的贡献、淡泊名利的品质、以及极高的人格魅力不谈,对于我们底层的普通人来说,袁隆平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这句话说的没有任何水分。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因为我们和历史惨剧,只差一个袁隆平的距离。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我始终相信“历史是人民推动的”,但是推动历史的人民,永远需要英雄来指引方向。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在粮食和生命的领域,袁隆平就是指引方向的英雄人物。只要人类存在一天,他就是那个悲悯人间苦难的菩萨。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今天袁隆平去世了,他留下的事业却万古长存。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袁隆平院士,谢谢你曾经来过。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我们也有幸和你同时代生活过。gzb曹操读书网
gzb曹操读书网

相关文章

  • 北风:袁隆平,我们如何做是对老人最好的告慰?
    北风:袁隆平,我们如何做是对老人最好的告慰?

    时光来到2021年5月22日,新冠疫情还在全世界其他国家肆虐,巴以之间的战火也没有平息,战争和瘟疫,依旧每一天在夺走数十万的生命。只有饥荒,这个词至少有五六十年,没有出现在大家的日常谈资里。我们中国已经有两代人,对“饿死人”没有清晰的概念。这对于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一个只有世界7%耕地,却有20%人口的国家,没有爆发大规模粮食危机,没有“人吃人”“观音土”的惨剧,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福报与功德。而这一切,都要感谢“七十年梦想只为中国人吃饱饭”的袁隆平。壹、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袁隆平出生在1930年,小时候跟...

    2021-05-22 22:22:31
  • 叶立华:悼念袁隆平
    叶立华:悼念袁隆平

    今天中午,夫人和我说袁老走了。立华我笑着讲,袁老身体一向比较健康,怎么可能呢?然而,他真的走了。震惊和错愕一霎那覆盖了我的全部心绪,立华我难以相信这是真的。老人到了73,84,91,总是难以迈过去的坎。过了一关,往往就能平静活到下一关。人身体的代谢,器官各有各的节律,这几个岁数,往往是器官都在低谷,弱点一多,人就脆弱。3月的时候,袁老在实验室摔了一跤。这一跤,竟然成了巨星陨落的开始。立华我难以从错愕中抽身出来,难以相信今后只能在历史书中见到这位伟大的人。总有人的贡献不因为他的民族,党派,信仰而能被否定。高...

    2021-05-22 22:14:20
  • 清和:缅怀袁隆平!我们面临粮食危机吗?
    清和:缅怀袁隆平!我们面临粮食危机吗?

    编者按: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人类伟大的科学家,他研发的杂交水稻帮助中国解决了亿万人的吃饭问题。谨以此文缅怀袁隆平,致敬国之栋梁!几乎一夜之间,“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成为了社会焦点。这令还存有饥饿记忆的一代人立即紧张起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24.2亿斤。然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发布消息,截至2020年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

    2021-05-22 22:12:19
  • 燕梳楼:袁隆平逝世: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燕梳楼:袁隆平逝世: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今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享年91岁。令人悲愤的是,今日中午11时,CGTN就抢先发布了袁隆平去世的消息。随后被袁隆平秘书和家属辟谣,称袁老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没有逝世。58分钟后,CGTN再次发文,对此前报道深表歉意。抢着转发第一手消息的一众媒体和自媒体也瞬间懵圈。这样的消息也能乱发?你CGTN是什么单位?你是中国国际电视台,是中国面向世界传播的重要窗口啊。什么时候一位科学家的病逝,不是医生宣布,而要媒体来宣布了?何况袁老不是普通的科学家,更不是普通的娱...

    2021-05-22 22:11:10
  • 金桥智库:袁爷爷,一路走好,长沙人民泪别袁隆平院士!
    金桥智库:袁爷爷,一路走好,长沙人民泪别袁隆平院士!

    古人云,天降异象,必有灾祥。5月20日那天,许多朋友都在网上刷到了河南新乡中午还是30多度的高温,等到了下午,突然就天降暴雪,下起了冰雹。实在是太过于诡异了。没想到今天就应验了,双星陨落,大国之殇!两位致力于让我们医食无忧的院士相隔仅五分钟,先后仙逝,真令人痛心。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位无双国士,死得其所,而我们却仍不免悲痛不已。今天我随团在京西门头沟参观学习,中午...

    2021-05-22 21:49:09
  • 一棵青木:袁隆平先生去世,中国失去了那一粒宝贵的粮食
    一棵青木:袁隆平先生去世,中国失去了那一粒宝贵的粮食

    袁隆平先生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的男人。袁隆平刚参加工作那会,中国的水稻产量是每亩250公斤左右,而如今,水稻的最高亩产已经达到了1500公斤。几千年来,中国政府都没有办法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灾荒席卷全国,饿殍满地,这一切都被记载在了史书上。而如今,中国不仅解决了平时国人的吃饭问题,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3%的人口,而且拥有在极端条件下,也让国人吃饱饭的能力。即便爆发世界大战,即便全球封锁,中国也...

    2021-05-22 20:29:48
  • 袁隆平:我的两个梦
    袁隆平:我的两个梦

    今天中午,噩耗传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2019年10月23日,袁老曾在《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自述他的两个梦想,感人至深。侠客岛予以推荐,藉此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袁老,您走好。袁隆平(图源:新华社)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90年过去,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至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已有55个年头。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少年时我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

    2021-05-22 19:31:57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一生献给稻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一生献给稻田!

    图源:ICphoto永别了,杂交水稻之父!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三个梦想他的一生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水稻比人高,禾下可乘凉。(按照袁隆平的设想,以后人类种出的水稻要像大树一样高,像大树一样结出更多的稻谷,农民种粮收成越来越好...

    2021-05-22 16:29:20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猎云网北京】5月22日报道根据新华社5月22日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根据公开资料,袁隆平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

    2021-05-22 14:41:10
  • 饶毅:55年前,袁隆平发表论文的意义
    饶毅:55年前,袁隆平发表论文的意义

    据湖南日报讯,北京时间5月22日上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湖南日报介绍,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

    2021-05-22 14:41:08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