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大国新博弈之英国的最后挣扎!(下)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8-14 22:20:58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作者:小强
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
已获转载授权

从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度来看,欧共体/欧盟的成立即宣告着英国过去惯用的离岸平衡战略彻底破产,“潜伏”欧盟几十年以后,英国还是脱欧了。英国自始至终都没有把自己视为欧洲大家庭的一员,而是自诩为“具有全球利益、全球战略的海洋大国”——海权与陆权的博弈使得英国这样的海岛型国家最后还是退回到原有的定位。

而一旦这样的定位被确定下来,国力又不能和雄心壮志相匹配,英国的衰落是所有海岛型海洋大国的前车之鉴。

我们在上一篇已经说到在英国政客的一番骚操作之下,英国为了应对世界格局的剧变而所做的努力和战略部署都不尽人如意。

本来以为英国这样就够倒霉的了,没想到后面更大危机接踵而来。

3.英伦“老绅士”的虚伪在疫情当中被扒了个底朝天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始在全球大流行,英国迅速沦陷。

本来,英国和欧盟完成脱欧程序以后,1月份的GDP总量就萎缩了2.9%;2月份,英国对欧盟的出口减少了40%,经济情况已经足够糟糕的了。

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英国的经济情况更加雪上加霜。如果英国要想像中国一样以强力手段遏制疫情的蔓延,以海岛型国家的地理特征,只要关闭港口和机场,关闭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唯一的陆上边境就可以把病毒阻挡在国门之外,然后内部再建立隔离区与方舱医院,就可以把疫情稳定下来直至彻底消灭!

图片

但是,英国却没有这么做,从体制上来说,英国没有中国这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没有基层动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所以想“抄作业”也抄不了;从国家性质来说,人家是资本主义国家,本来就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资本利益服务的。

所以,以牺牲经济利益(资本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全体国民的健康,这是英国政府做不到也不想做的。

然后,我们就看到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发表了震惊世界的言论——“大约60%的英国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防止其在未来爆发”。

说白了就是政府躺平任由病毒伤害国民的身体健康,以伪科学理论来掩盖无能缺德的“佛系防疫”政策。

这就是西方社会的残酷丛林法则生存逻辑:各大利益团体极尽所能地瓜分国家资源,却没有共同承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长期发达的生产力掩盖了自私自利的本质;然后,再用强大的洗脑能力把这些制度缺陷包装成“民主、自由和人权”的“高等”价值观与意识形态。

事实证明,这些在灾难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英国在这场疫情当中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原来影视剧中的英伦绅士在现实中如此丑陋不堪,英国人的贵族骑士精神荡然无存——当然,这本来也不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文化传统,只是后来从欧洲大陆引进给自己强行加戏而已。

很显然,除了硬实力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失,英国的软实力也在快速衰落。

到了《英欧贸易与合作协议》正式生效的前夕,英国才向全世界公布隐瞒了很久的变异病毒的事实。

这一下,国际社会直接炸了锅,尤其是对岸的欧洲大陆。欧洲人一看,好家伙,英国佬所谓的“佛系防疫”政策原来是在给病毒炼蛊,让病毒“升级改造”啊。

于是,一夕之间,众多欧洲国家纷纷切断了和英国之间的交通联系。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瑞士、爱尔兰、比利时、以色列和加拿大是第一批和英国“断交”的国家。

图片

其中,法国不但切断了空中和海上交通,还禁止货运卡车通过英法隧道往返于英吉利海峡两岸,使得英国的物资供应一下子遇到了大麻烦。

这下子,英国人提前体验到了脱欧带来的后果。在国内,首都伦敦等地也开始执行史无前例的“封城令”,然而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英国人不配合,给出的理由是:你妨害了我的个人自由。

图片

嗯,个人自由倒是主张了,可是整个国家都在国际社会面前丢大脸了。就连英国媒体自己都在集体自嘲:我们是“欧洲病夫”!

如果我们以为英国仅仅是因为疫情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通病以外,那就太笑看英国人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英国至少还是全球前十大经济体,至少祖上当过世界霸主,即便遇到了脱欧和疫情的双重冲击,至少不会像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那样出现饿死人的场景吧?

可事实就是,在2020年,英国境内的儿童救助慈善机构破天荒地向联合国求援,请求帮助英国国内“数百万忍饥挨饿的儿童”!

据英国《卫报》的报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在英国启动了“国内应急响应”机制,以援助受新冠疫情影响而陷入食物短缺境地的数百万名英国儿童——这是自1946年成立以来首次启动该机制。

早在2020年5月份的时候,英国慈善机构“食品基金会”(Food Foundation)委托民调机构YouGov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约有240万儿童处于食物短缺的家庭环境中,占全国儿童人数的17%。

这件事一经披露,英国政府和执政党就饱受批评,但在野党骂得再凶也无法改变英国政府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财政几近崩溃,才导致英国近百万的儿童需要救助的困境。

事实证明,优雅和贵族气质是需要资本的,当自己就快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绅士”只不过是个笑话罢了。这也应了中国一句古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些问题与其说是疫情出现导致的倒不如说是问题本来就有,只不过疫情把掩盖这些问题的遮羞布给扯了下来。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早就千疮百孔了。

4.自命不凡的政治庸才彻底葬送英国的未来

可以看出,英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外交而是内政,自家内部事务搞不定,在国际舞台上再合纵连横也于事无补。

一个国家强盛时四海归心;但走向没落之后,就是内部的分崩离析。

英国辉煌之时,本可以有充足的工具和空间来进行改革,本可以拥有充足的时间来实现软着陆。但是,殖民主义的余毒和资本主义的嗜血扼杀了英国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可能性,以至于到了今天积重难返的程度,逐渐沉沦。

我们常说“患寡而患不均”,英国真的没有钱去帮助那些遇到困境的数百万儿童吗?也不尽然,如果英国政府可以不扩充核武库、不把破航母开到南海来丢人现眼,对富豪阶层的资本扩张多做限制,好好处理一下国内的既得利益集团,做好财政统筹,这些儿童还能会饿肚子?

之所以现在英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矛盾总爆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主要还是英国太久没有出现杰出的政治人物了。英国过去的日子太好了,养尊处优惯了,这样的环境难以培养出合格乃至优秀的政治领袖,于是在一群政治庸才的折腾下,英国的国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就在英国还处在疫情当中的时候,刚从鬼门关走一遭的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骚动,想方设法地在国际舞台上怒刷存在感——对于内政却毫无作为。

图片

前文说到,为了讨好中国,尽快恢复中英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秒变“狂热亲华派”,甚至一度承诺不会参与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行动。当然,西方政客的承诺大可不必太当真,可这个姿态足够低了吧?

可是,很明显现在的英国政客太浮躁,或者说根本没有老一辈政治家那种城府、老练的政治手腕,在得不到中国的积极回应后,隔几天出台的最新国防外交报告,就把中国描绘成了“系统性风险的竞争对手”——这份报告,才真正体现出这些政客心里的所思所想。

该报告还把英国未来的外交战略重心从大西洋两岸转移到了印太地区,强调了要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新伙伴”发展“建设性关系”但是,里面有一段令人疑惑而又自相矛盾的描述,称“中国是(自由世界的)经济安全最大威胁,(所以)要(同中国)发展更紧密的经贸关系”。

因为你(指中国)是威胁,所以我要和你做生意?这毫无逻辑、毫无节操的“表白”竟然真的出自英国的官方文件!

由此可见,英国人的内心急切希望“重返亚太”,毕竟这里的市场诱惑力太大,却发现这里的情况和以前相比早就大不同,亚洲国家已经不再看西方国家的脸色。

英国最近在亚太方向的确很活跃:为了插足缅甸内政,在联合国利用轮值主席国的身份非常不要脸地拿出自己的所谓的“缅甸军事政变解决方案”强迫与会各方接受,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为了加强和日本的关系,就和日本举行所谓的“2+2安全会议”,高调派遣自己可怜的几艘破军舰参与在东海、南海的联合军事行动……

但是,在面对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归还了香港以后,英国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刺痛中国的筹码,只能跟着美国狐假虎威,来到南海耀武扬威一下,在政治软议题上恶心中国。可英国越是这样操作,就离全世界规模最大也是最繁荣的消费市场越远。

英国的部分精英恐怕还活在维多利亚时代,还以为可以像1840年一样,开着几艘破军舰可以再次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可是,虽然世界依然遵循着弱肉强食的丛林发展,但是中国已然不是过去的中国。

想用威逼利诱对付中国?现在的中国根本不吃这一套!

图片
图片

你“大嘤帝国”不是追随欧美制裁中国吗?中国必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政治角力到这里,英国人也知道,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好吧,中国暂时骗不了,英国又返回来抱美国的大腿。为了抱美国的大腿,英国最近一段时间的一系列骚操作把又中俄欧等这颗星球上能说出话的话事人都得罪光了,路子是越走越窄。这和当年把平衡战略玩得飞起的老祖宗们可是天壤之别。

英国领导人现在为什么这么左右横条?为什么和过去的成熟政治家相比,显得这么“愚蠢而幼稚”?

要知道,过去的日不落帝国,是在国家战略非常清晰的情况下,一步一个脚印把江山扩张(抢劫)到了全球各地。

以前的英国毫无底线,坏事做尽,好事一件不干,目的还是为了捞钱。

现在呢?霸主宝座早就“让”给美国了,现在还是坏事做尽,没有节操,既当又立,但是钱却挣得不多甚至没得挣。因为钱都给美国人捞走了。

搞了半天,所谓的“跨大西洋特殊亲密伙伴关系”就是主人与奴才的关系啊。

现在,英国连挑动全球矛盾的实力都快没了,面对真正的大国、强国之时,只能拿那套骗人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去恶心一下,根本换不回来真金白银——英国,无牌可打了。

英国人自己为了钱,可以什么都不管,可是现在有美国在幕后当老大,只能像恶犬一样狂吠不止,这像极了东北亚某岛国的现状——原来,“大嘤帝国”竟在我身边!

现在的英国,想抢劫没这个实力;想玩智商套路别人,世界级玩家没一个省油的灯,人家根本不上套;想跟着美国后面吃点残羹剩饭,只可惜地主家也没了余量……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在一帮政治庸才的折腾下,英国就快消失了!

图片

因为一场脱欧大戏,英国都快把自家折腾散架了,苏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各个都想“离家出走”。未来一旦英国陷入更大的危机当中,这些当年被强行并入的民族还愿意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吗?

可即便如此,英国还是死不悔改。

说到底,英国依然在怀恋过去的荣光与认清现实务实合作之间徘徊,拒绝承认自己乃至整个西方都会边缘化、空心化的衰落趋势。

总之,一个“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没落贵族,在国际局势风云突变的当下,试图千方百计地实现“帝国中兴之景”,可是却没有真正的雄才大略之人可以将此壮志雄心落实成为现实,最后可能仅仅是一个“回光返照之景”。

500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大陆国家的复兴,这是海权第一次出现衰落的趋势,英国作为传统的海洋强国,正在痛苦地看着自己日渐衰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国一直试图通过欧盟来恢复自己的实力,希望通过欧盟的体系从欧洲大陆源源不断地吸血回阳。

但是,“大嘤帝国”的阴气太重,欧盟也救不了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更何况欧洲大家庭也不愿意这么做。现在,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大西洋两岸向亚太地区转移,半死不活的英国欲做最后的挣扎,希望靠着“紫气东来的祥瑞福光”再续上一口“仙气儿”,再苟延残喘下去,可现实真能如其所愿吗?

综上所述,英国现在的垂死挣扎只不过是“帝国崩解”之前的回光返照罢了,令人唏嘘却并不值得同情。

相关文章

  • 戎评:大国新博弈之英国的最后挣扎!
    戎评:大国新博弈之英国的最后挣扎!

    英国,现任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个曾经的世界霸主,利用高超的离岸平衡战略把欧洲大陆上的各大挑战者玩弄于股掌之间,如今却麻烦不断,昏招迭出,无可奈何地看着日不落帝国日薄西山。1.脱欧大戏是英国国力断崖式衰落的里程碑事件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被当成当年最具震撼力的“黑天鹅”事件之一,仅次于特朗普竞选成功美国总统。其实,这些所谓的“黑天鹅”事件并非偶发事件,而是西方世界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在既有政治制度框架内自我调整的结果而已。这些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固有的矛盾和制度缺陷不解决,迟早会出现类似的“黑...

    2021-08-14 18:41:47
  • 日媒:中国向“世界第一科学大国”冲刺
    日媒:中国向“世界第一科学大国”冲刺

    《日本经济新闻》8月11日报道称,中国正在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科学大国”。日本文部省研究所1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受关注度高的科研论文篇数上,中国已经首次占据首位,不仅在研究的量上,在质上也迅速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在科学研究方面领先的美国正在失去优势,这有可能影响到其产业竞争力。2019年,中国在全世界率先实现让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日本京都大学载人太空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山敷庸亮指出:“...

    2021-08-13 10:59:55
  • 反华立陶宛瞬间内乱,小国何苦介入大国博弈?
    反华立陶宛瞬间内乱,小国何苦介入大国博弈?

    作者:卡夫卡很忙来源:局外人的视界(ID:hooyar_380097485)在8月10日以前,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叫立陶宛的国家。8月10日,外交部官网报道,中国政府决定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政府召回驻中国大使。这已经是非常严厉的外交事件了,驱逐外交官下一步就是双方断交。引发这起严重的外交风波源自立陶宛自己作妖,收了台湾的钱,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这几天有读者私信我,想让我讲讲立陶宛的故事,那就讲讲呗。*****立陶宛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当然这个...

    2021-08-13 07:07:56
  • 卡夫卡:反华立陶宛瞬间内乱,小国何苦介入大国博弈?
    卡夫卡:反华立陶宛瞬间内乱,小国何苦介入大国博弈?

    8月10日,外交部官网报道,中国政府决定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政府召回驻中国大使。这已经是非常严厉的外交事件了,驱逐外交官下一步就是双方断交。引发这起严重的外交风波源自立陶宛自己作妖,收了台湾的钱,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这几天有读者私信我,想让我讲讲立陶宛的故事,那就讲讲呗。*****立陶宛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当然这个加盟是被迫的,历史上俄罗斯强大,波罗的海国家就被迫加入,等到俄罗斯国力衰退,大伙撒丫子闹独立,等到红色帝国苏联崛起,钢铁同志斯大林在1...

    2021-08-12 23:37:11
  • 北风:立陶宛不作不死:大国的愤怒你把持不住!
    北风:立陶宛不作不死:大国的愤怒你把持不住!

    中国上次“召回驻外大使”,还是1995年,北风还太小,不知其中厉害,因此这可以说是“一代人见一次”的国家愤怒!壹、中国温良三十年,一怒拔剑!立陶宛“天生反骨”,作为东欧小国,其爱作死的特性,比起邻国波兰“不差分毫”。中世纪,立陶宛成立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与波兰王国共同组建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后由于国力衰退,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庸国并最终遭到吞并。一战时立陶宛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恢复独立,但在二战时又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作...

    2021-08-12 23:33:58
  • 后沙:英国朋友谈加拿大毒贩死刑维持原判
    后沙:英国朋友谈加拿大毒贩死刑维持原判

    当我正准备搂着大波波娃一起入睡时,却传来了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是该死的工党议员格里菲斯打来的。急诊,他用两倍的出诊费说服了我。然而,这趟出诊并不愉快,我额头还受了伤,于是我一路骂骂咧咧往回走。路过贝克街时,福尔摩斯的起居室还亮着灯光。他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翻着书本。“整个伦敦就你最悠闲。”我边抱怨边带上房门。“又被大波波娃打了?”福尔摩斯看着我的额头,轻轻地问了一句。我抖了抖身上的雨水,“格里菲斯先生的儿子用刀刺伤了自己的妻子,你知道,他们是体面人……不想去医院包扎。”“我知道,我知道,但你额头...

    2021-08-12 23:10:39
  • 英国的航母来中国南海,要干什么?
    英国的航母来中国南海,要干什么?

    来源:静思有我(ID:jingsiyouwo666)我们都知道,英国的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目前正在全世界转悠。5月22日,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经过了地中海、红海、印度洋,于7月25日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8月1日他们穿过巴士海峡,离开中国海进入菲律宾海。8月6日进入美国关岛海军基地。 现在全世界的疫情这么严重,而英国的航母在7月上旬在地中海就已经被发现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达到100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航母还要继续“带毒”旅行,满世界转悠。 看来,英国人对这一次转悠还挺认真的。 他动这...

    2021-08-12 06:51:11
  • 英国朋友谈加拿大毒贩死刑维持原判!
    英国朋友谈加拿大毒贩死刑维持原判!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伦敦,夏夜,小雨。当我正准备搂着大波波娃一起入睡时,却传来了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是该死的工党议员格里菲斯打来的。急诊,他用两倍的出诊费说服了我。然而,这趟出诊并不愉快,我额头还受了伤,于是我一路骂骂咧咧往回走。路过贝克街时,福尔摩斯的起居室还亮着灯光。他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翻着书本。“整个伦敦就你最悠闲。”我边抱怨边带上房门。“又被大波波娃打了?”福尔摩斯看着我的额头,轻轻地问了一句。我抖了抖身上的雨水,“格里菲斯先生的儿子用刀刺伤了自己的妻子,你知道...

    2021-08-11 07:03:29
  • 新财迷:中国核潜艇跟踪英国航母,南海上演紧张一幕,最终结果令人满意...
    新财迷:中国核潜艇跟踪英国航母,南海上演紧张一幕,最终结果令人满意...

    观察者网消息,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及其护航舰艇近日曾到南海,并在数日航行之后离开。该战斗群及所属舰艇并未进入南沙或西沙群岛的12海里范围内,显得十分低调。英国媒体《每日快报》8日炒作称,英军航母舰队在太平洋航行时,有数艘中国核潜艇对其动向进行跟踪。国际1.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日就美国总统签署涉港备忘录答记者问表示,中方就美总统签署涉港备忘录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外交部网站)画外音:眼看着香港稳定下来,招数也已经用尽……美利坚捉急哇。2.本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

    2021-08-10 19:02:52
  • 谁说英国航母灰溜溜走了?它还要搞个大动作!
    谁说英国航母灰溜溜走了?它还要搞个大动作!

    来源微信公众号:补壹刀已获转载授权执笔/胡一刀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就这样悄悄地离开南海了? 随着“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指挥官史蒂夫·摩尔豪斯通过推特表示,航母编队已通过吕宋海峡进入菲律宾海,不少中国网友认为英国人就是“嘴炮舰队”。 来亚太之前,英国从首相到防务大臣、再到外交大臣,一个一个不断制造声势,宣称要在亚太和南海向中国展示“英国力量”,而且还宣称要进入“南海敏感水域”。这次英国航母打击群悄悄离开,是害怕了? 对于英国人的动向,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英国人初到南海只是试探,然...

    2021-08-04 06:55:27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