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体制!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10-04 06:48:49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今天就聊聊体制这个话题,权当这个假期的思维代谢。
前两天我一直在思索要不要谈这个话题,想来想去,还是写一点吧。我觉得只有把这个问题说出一个大概,才有助于和朋友们交流。
聊这个话题我还是比较担心的,毕竟有点敏感。写点东西,担忧这个那个的,其实是一种悲哀,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好在我这里谈的体制,是讲历史规律,而不是褒扬或抨击现状。
经常关注舆论的老铁们都能感受到:很多人谈好事,就说这是体制优势;说坏事,就说是体制劣势。他们谈到西方好时,便说西方是体制优势,谈西方不好的时候,也说是体制劣势。反过来,谈东方时,也是类似的思维。
简单来说,体制是个大箩筐,好坏都能往里装。
但这种思维背后的逻辑,是典型的体制决定论,就是把体制当成一切的源头。持有这种体制决定一切思维的人,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但他们永远不会正视下面几个问题:
1、体制有很多种,联邦制、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酋长制等,谁优谁劣?
2、漫漫历史长河,同一种体制反复出现,但表现方式完全不同。
3、体制虽然有很多种,主流还是联邦制、共和制与帝制这三种。
为了更好地阐述这几个问题,首先需要说明如下这些现象:
现象一,空间轴看联邦制
美国、苏联、印度都是现代意义上典型的联邦制国家,但呈现出来的发展趋势完全不同。
联邦制的美国1783年建国,1787年通过美国宪法,走上超级大国之路。
美国在超级大国的路上有如下几个节点:
节点一,1861年到1865年南北战争,扫除了奴隶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节点二,1907年经济危机时,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与贸易大国。
节点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开始影响世界。
节点四,二战之后通过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牵头组建北约确立霸权基础。
节点五,赢得冷战之后,在世界上横行霸道。
联邦制的苏联,也走上超级大国之路。
从1917年诞生到二战结束,苏联仅仅用了28年,便走上超级大国宝座,比美国用时更短。
但苏联衰退也快,仅仅十多年时间就从巅峰走向解体。
联邦制的印度,总是不停地幻想未来有朝一日统治世界。地球村有句玩笑:过去是韩国的(你永远不知道韩国从什么角度出手,证明哪项历史遗产属于韩国);现实属于中国台湾(总是神气活现地表现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模样);未来属于印度(因为印度总是能传递出这样一种感觉:论吹牛,所有国家都是弟弟)。
此外联邦制的其他国家,诸如巴西、德国、马来西亚等等,也是差异巨大。
为什么同样一个联邦制,在同一个空间轴线上差别那么大?
实际上不仅是空间轴线,即便从时间轴上看,古希腊的联邦制和现代联邦制差别也很大。
我知道在体制决定论者的群体中,有不少亲西方的朋友,且大部分都是联邦制的拥趸。但是说实话,很少有人研究联邦制在不同时间轴与空间轴线上的差别。
现象二,共和制轴线
菲律宾、印尼、伊朗、土耳其等国都和中国一样是共和制;但都没能取得中国这般发展速度与规模。
菲律宾与印尼是岛国,人口密度挺大;但始终建立不起强有力的工业产业链。
土耳其和伊朗是临海国家,都有优越的地缘条件;但同样也没有发展起来。
究其原因,这几个国家没有像中国一样,经历过世俗文明的沉淀。
菲律宾因为先后是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大多数人信仰天主教。美国沿着东亚大陆搞的岛链中,只有菲律宾一直发展不起来。
印尼、伊朗、土耳其都属于伊斯兰教国家。当今伊斯兰世界,不仅共和制的国家搞不起来,君主制、联邦制、酋长制、帝制的国家,同样搞不起来。
简单来说,伊斯兰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在工业文明阶段搞起来,也算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课题。
为什么同一个空间维度之下,共和制差别如此之大?
古罗马与近代法国,同样也是共和制,都没有中国的共和制稳定。
古罗马的共和制,奠定了罗马前期的根基;但后期就被帝制取代。
近代法国也搞共和制,但和帝制之间的更迭非常频繁。法兰西第n帝国和第n+1共和国之间的那些琐事,大部分法国人自己也搞不清楚。
西方共和制为什么如此脆弱?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西方缺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根基。
相比之下,中国从始皇帝统一中国开始,就确立了世俗文明之下的中央集权制。
过去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不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宋元明清王朝更迭,中央集权都是根基;即便是乱世,各路英雄、枭雄、狗熊们的最终目的,还是想要完成天下一统。
哪怕是少数民族入关,最后还是无一例外地选择中央集权。
西方缺乏这种深入文化基因的中央集权,所以不论古罗马还是现代法国,共和制都非常脆弱。
都是共和制,时间和空间轴线之间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现象三,帝制困惑
帝制也是一样,不论是时间轴还是空间轴,差异都很大。
人类文明史发展到现在,大部分时间大多数国家都在搞帝制,但彼此之间的差异太大。由于帝制国家实在太多,就以超级帝国为例,简单看下它们的不同。
历史上那些超级大国,诸如波斯帝国、汉帝国、唐帝国、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蒙古帝国等等,大部分都是帝制。
这些帝国之间,不论从信仰层面,还是地缘层面,或者人种层面,很容易就能区分出其中的差异。
其他制度也有类似的困扰:
阿联酋和阿富汗都是酋长制,但现状千差万别。
日本、英国、沙特、泰国都是君主立宪制,同样是共同点寥寥。
实际上很多历史爱好者对此非常困惑:既然是同一个体制,差别怎么会如此之大。
我之前也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很久,后来想明白立体史观之后也算是找到了一种答案。
之所以说找到一种答案,是因为我不想说我的认知就一定正确,我相信历史一直在发展,知识一直在更新,我相信未来一定还有比立体史观更为精准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从立体史观大周期律看,迄今为止,体制并非社会发展史上最基层的构架,它不过是文明周期运转的一种自我展现
换句话说,体制决定论本身就是平面史观的一个误区。
立体史观浅析
平面史观,是指司马迁和希罗多德之后的两千多年,东西方史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们默认的按照时间、空间与人物故事为核心的一种叙事方式。
这种方式就是平铺直叙,如同大河流水一样顺流而下。
平面史观的最大优点是累积史料,大事小事记到书本上;最大缺点也是累积史料,因为累积得太多,很容易让人形成一种形而上学的误区,体制决定论便是其一。
立体史观的本质,是立足于平面史观资料之上,通过简单规律描述这个世界的过往、现在和未来。最终目标是,通过几条简单的逻辑,让历史小白也能明白权力周期、体制周期、以及文明周期的更迭,从而对历史、时事和趋势有一个大概的认知。

图片BCw曹操读书网

立体史观大周期律的基本内容,我在民国梦和美国史中,做了详细的描述,后面我还会在寰宇春秋与华夏文明简史中补充。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立体史观中第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就是,文明周期更迭高于体制更迭,而且文明周期必须进行有序的分层。
同一种体制在不同的文明周期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古希腊的联邦制与工业文明周期的联邦制(如美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工业文明周期内的共和制(如中国和法国),也不是一个概念。
立体史观中第二个基本逻辑,即便是同一个文明周期下的同一个体制,主动更迭(先发国家)和被动更迭(后发国家)也完全不同。这就是联邦制的印度和美苏不同;也是共和制的伊朗、土耳其和法国不同的根源。
立体史观中第三个基本逻辑,所谓的体制优劣,只有在同一个文明周期内才有意义。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本质上都是工业文明周期内的体制碰撞(这点在民国梦和美国史中有详细论述)。
现在中美博弈,极有可能成为工业文明阶段最后的体制大碰撞(这点在民国梦和美国史中有详细论述)。原因很简单,当今地球村的工业文明周期已经进入下半场、甚至尾声,很难再出现另外两个比中美综合实力更为强悍的国家。
立体史观的最大特色就是,基本逻辑原理非常简单,但是内容细节可以很复杂;而且不仅可以分析历史和趋势,也可以去解析艺术与文化的演变。

相关文章

  • 一棵青木:毒品和民主自由的结合,触发了美国体制的致命漏洞
    一棵青木:毒品和民主自由的结合,触发了美国体制的致命漏洞

    但美国就不一样了,美国是一个正在逐渐把毒品合法化的国家,以法律的形式,鼓励民众吸毒。首先合法化的就是大麻,大麻在美国绝大多数州都已经合法化,整个美国,已经被大麻笼罩。然后合法化的就是海洛因、冰毒、可卡因等“硬性毒品”。2021年2月1日,俄勒冈州成美国首个毒品合法州,彻底将毒品非罪化,持有低于1克的毒品,只需要罚款100块就可以了。而这一切,居然是通过州内公投实现的,吸毒自由,这是俄勒冈州人民意志的体现。我这里可以大胆的做出一个预测,未来美国所有的州都会把所有毒品合法化,甚至到了最后制毒贩毒都有可能公司化...

    2021-10-03 10:33:58
  • 孙玉良:惊!韩外长被污“替中国说话”,韩总统候选人欲加入“四国体制”
    孙玉良:惊!韩外长被污“替中国说话”,韩总统候选人欲加入“四国体制”

    现任总统文在寅任期将满,2022年大韩民国总统选举预计于2022年3月9日举行,这是韩国民主化后的第8次选举。本届韩国政府倾向于“灵活”外交,文在寅政府在中美之间不选边站,采取了“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的主轴,中国是韩国最重要的经济伙伴”策略,然而,当韩国外交部长官郑义溶9月22日出席美国外交协会一研讨会阐述韩国这一外交政策时,被韩国国内一些议员污为“在美国为中国代言”、“袒护中国”,甚至向郑义溶发出了“你是哪个国家的外交部长?”不和谐声音。郑义溶说什么了在国内引起这么大反响?这都是美国媒体CNN主持人扎卡里...

    2021-09-29 20:54:05
  • 证监会刘健钧呼吁:完善创业投资体制,更好支持创业创新
    证监会刘健钧呼吁:完善创业投资体制,更好支持创业创新

    我国经过三十七年努力,已初步构建起适应创业投资业特点的体制框架。但从更好支持创业创新要求看,现行体制仍亟待完善。9月17日,在由工信部和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深圳证券交易所承办的“中小企业投融资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二部一级巡视员刘健钧博士首次对我国创业投资体制建设作了全过程回顾,既肯定了成就,也检讨了问题,并提出了四方面改进举措。鉴于讲话对于理解国家创业投资政策法规的应有逻辑、历史脉络和未来...

    2021-09-23 15:58:05
  • 新财迷:美国体制存在致命缺陷,新冠疫情暴露种种问题,美媒这次直说了!
    新财迷:美国体制存在致命缺陷,新冠疫情暴露种种问题,美媒这次直说了!

    观察者网消息,美国总统拜登提出“六管齐下”抗击德尔塔疫情之后,主流美媒《大西洋月刊》以耸动的标题,讨论了拜登政府执政下德尔塔广为传播的原因。美国的疫情为何发展得这么快?文章把这归于美国“体制”层面的问题,如白宫和联邦各机构的沟通、信息发布以及权力制衡等。国际1.柬埔寨首相洪森12日在金边会见中国外长王毅表示,柬埔寨虽是小国,但不会在压力下退缩,将在台湾、涉港、涉疆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坚定支持中方正当立场。(中新网)画外音:因为,中国是真正能掏心窝子并维护伙伴利益的朋友。2.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

    2021-09-14 12:01:17
  • 郭海强:胡锡进的“文字狱”——这回彻底暴露其“体制内两面人”的真面目!
    郭海强:胡锡进的“文字狱”——这回彻底暴露其“体制内两面人”的真面目!

    八月底,全球瞩目的一件国际大事件,就是美军正式撤离阿富汗、美国宣告结束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在国内,同样发生了一件举国关注的互联网舆论历史性大事件!8月2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总台、解放军报等各大中央媒体,以及数十家各省市自治区官方媒体的网络平台,统一在头版重要位置转发“李光满冰点时评”第1073期文章:《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进行!》(下称‘李文’)。著名时评家李光满先生,以一位资深记者所具有的高度政治觉悟,在文章里深刻地指出,“从蚂蚁上市被叫停,到中央整顿经济秩序、反垄断,到阿里...

    2021-09-06 21:04:19
  • 清风:M国的体制与W的事件
    清风:M国的体制与W的事件

    一、枫叶国籍明星W的事件发酵了一个多月终于定性:逮捕刑事拘留,结果一些被西方控制的媒体洗脑控制的小白们坐不住了,竟然扬言要劫狱 救出 它们的偶像,这一方面说明被西方资本控制的媒体运作之高,另外也说明我国在爱国情怀教育方面的缺失:只看功能性的本本成绩而不看重思想的教育,也说明我们的教育考核机制出了些问题。所以从本质上说也需要对教育考核与评价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某种程度可以用拨乱反正来形容。有朋友可能疑问W事件怎么能扯到教育?就事论事就是了!笔者认为大错特错了。近期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处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第一国...

    2021-08-04 01:03:55
  • 万字长文揭秘!什么是“举国体制”?当今中国还需要吗?
    万字长文揭秘!什么是“举国体制”?当今中国还需要吗?

    近年来,中国崛起的趋势与外部遏制压力之间的矛盾加剧,标志着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挑战最大、任务最艰巨的阶段,但同时也是一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最有希望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中国“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重大发展”,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历史阶段的关键使命。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政治领导层提出了实施“新型举国体制”的设想。这个“语境”展示了一个清晰的逻辑:“完成重大任务”是目标,而采取“新型举国体制”是手段。但是,这个概念迄今尚未被讨论清楚,也引起一些误解和争议。许多人把它简单地说成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其持负面态度...

    2021-07-13 13:49:03
  • 陆连烽:复杂的国际形式下,地方官员该学学体制内教徒的“政治智慧”
    陆连烽:复杂的国际形式下,地方官员该学学体制内教徒的“政治智慧”

    近几年,每每在网上看到地方官员借助黑白黄棕各色外国人刷存在感,老朱便不由自主的想问一句,“总书记要求讲好中国故事,知道这故事该讲给谁听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先看两则发生在教徒身上的新闻事件,老朱在对这两起事件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体制内教徒的“政治智慧”,地方官员真该多学学。图片中那几个女人截的头巾叫里切克。百度百科:里切克“里切克”是一种女性服饰,特点是长袍、长头巾。 [1] 是宗教极端势力突显其极端思想的具体表现。 [1] “里切克”不蒙面,头巾颜色不仅限于黑色。有何感觉?信奉...

    2021-06-06 12:17:51
  •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孵化器要为中国创新产业化作贡献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孵化器要为中国创新产业化作贡献

    “上一百年是硅的时代,下一百年是碳的时代,新材料是未来创业的重要方向。”5月21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党组成员张景安院士在第二期创孵沙龙——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场分享时表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党组成员 张景安张景安回顾,从宏观上来说,可以看到中国的技术发展在过去几十年,凡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放开的,我们都能去引进,导致这方面的技术几十年都依赖国外,现在能看到凡是被“...

    2021-05-23 11:53:44
  •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张景安:自由的火花是源头创新的源泉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张景安:自由的火花是源头创新的源泉

    “要容忍标新立异,容忍失败,自由的火花是创新的源泉,才能有更多的源头探索和创新。”4月23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在首期创孵沙龙——面向“十四五”的创业孵化分享时表示。他指出,创新与科学研究有相同之处,许多科学研究是科学家个人发现的,是科学家的个体劳动,需要自由的空间、宽松的环境及对人的高度信任,还需要个性化的特殊的绿色通道,这样奇才、怪才、天才、人...

    2021-05-04 09:19:52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