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今天的中国记者,应努力构建中国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11-08 19:48:17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9 次 9 评论
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今天是2021年11月8日,值此又一个“记者节”之际,祝所有的记者朋友们、前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

记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

我在“国社”做国际新闻编辑、记者12年,这不仅让我有机会去过全世界四、五十个国家,也让我对事实和逻辑有强烈的“洁癖”,更让我在一次又一次跟西方舆论的“较量中”,看清他们伪善、“双标”的真面目,让我得以在实事求是看待中国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的同时,坚信今天的中国选择了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最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最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在中国,记者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

像新华社这样官方媒体的记者,有着严格的报道纪律,也有自己的报道格调和要求。虽然很多记者、编辑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新闻工作者,但在很多重大、敏感问题的采访、提笔、成文、发稿时,大家想的都是“大局”:

“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

这段在记者圈中广为流传的话,真的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我观察到,中国也存在一批记者,他们的自我定位是“自由派知识分子”。他们中的一些人深受西方所谓“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理念的影响,更愿意去揭露社会中的阴暗面,并认为这是一种个人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体现。

他们中一些更为极端的人,在接触到社会中的很多阴暗面后,心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倾向于认为他们看到的就是今天中国社会的全部,并产生了从根本上否定当前中国选择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极端想法。

最后,他们中的一些人与体制发生激烈的对撞,造成双输的局面。

今天,中美博弈正酣,中国发展之路正面临巨大的外部不确定性,这个时候,记者在中国社会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到底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记者,不过身处何地、身居何位,都应该努力参与构建中国社会的最大公约数,而这个最大公约数的内涵,跟我长期以来对“明叔杂谈”读者的建议一样,就是“爱国、理性、科学、务实”。

接下来,我分享一下自己对这四个词的理解。

首先说一下“爱国”。

“爱国”本来是一种极其朴素、极其普世的价值观。在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中行为主体的情况下,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最基本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也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养。

但是在中国,一段时间以来,部分人受西方思想影响,把“爱国”跟民族主义情绪联系起来,故意把“爱国”跟“爱政府”、“爱党”进行区分,以此来标榜自己所谓的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和思想倾向。

实际上,“爱国”就是“爱国”,它跟民族主义情绪无关,跟盲目排外更无关。简单来说,“爱国”就是,热爱你自己的国家,对你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感到自豪,希望你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好,希望你自己国家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起源于西方的很多现代思潮,喜欢搞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于解构一切宏大的叙事和话语方式。受到这些思潮影响的人,对“爱国”这样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在心理上有强烈的排斥感,并且往往以此为傲,产生一种“高人一等”的认知优越感。

很多人甚至觉得,“爱国”是一种浅薄、缺乏独立思想和精神的表现。

实际上,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从来不矛盾。

没有国,何来家?

中国古代,遭受外敌入侵,国破山河碎,民不聊生,这就是家与国紧密相连的真实写照。

今天的中国,重新崛起为世界大国,中国国民在国际社会享有更大的安全和尊重,这也是家与国紧密相连的真实写照。

这本来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报道,但今天很多人对此存在错误的认知。所以,我在之前专门写过文章,来论述这个问题,包括这篇《今天的中国,爱国不可耻,不爱国才是可耻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总体来说,人类进入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很多基本范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中的主体,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越国家、超越民族而存在。即便你自己认为自己可以超越,但国际地缘政治的现实也不会放过你。

在美国对中国进行遏制、围堵、污蔑的今天,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独善其身。

华为不能,华为的员工不能,中国赴美留学生不能,中国的外贸企业不能……

中美博弈,早晚会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在这个时候,面对美国的野蛮打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只能奋发图强,只能支持中国全力争胜。

因为,我们都清楚,如果中国失败了,14亿中国人,包括我们自己,都将付出属于自己的代价。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今天的中国,作为一个记者,要具备基本的地缘政治素养,要能在现实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去考虑各种复杂的问题。

除了“爱国”,也要倡导“理性”。

这种理性是多方面的。

不能把“爱国”搞成盲目排外,也不能把“爱国”搞成仇视其他的国家和民族。

热爱自己的国家、历史和文化,与尊重其他国家、尊重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本来就不是矛盾。

那种打着“爱国”的幌子,盲目排外,不是真正的“爱国”,这是民粹主义。

今天的中国,选择了一条继续向全世界开放、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我们需要继续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需要学习其他国家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我们通过开放去不断发展和壮大我们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为全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所谓“理性”,还包含一层意思,那就是能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坚定地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同时也要敢于直面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各种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要想办法不断提升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让中国发展得更好。

“爱国”并不意味着认为中国一切都很完美,不能接纳对中国的现状提出任何建设性批评意见和建议,这也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是“科学”。

我们必须承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科技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中国必须发展独立自主的科技和产业能力,这么做不是为了讹诈和遏制其他国家,而是为了让中国免于被其他国家讹诈和遏制。

在国际治理层面,市场和计划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并没有天然的对错。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经验就是,利用市场充分调动各方面创造、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用更好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去规避西方“市场原教旨主义”之下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垄断、资本无序扩张、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等。

最后一个词是“务实”。

我们应该崇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搞那种华而不实、大而不当的“政治正确”论战,不要搞那种以意识形态划线、对立的做法。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伟大的祖国”。

今天,不管你是官方媒体的记者,还是市场化媒体的记者,或者是自媒体的记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但我们依然应该发挥一个记者应有的责任,去构建中国社会的“最大公约数”,让中国发展得更好,让中国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

一家之言,与所有的记者朋友们、前记者朋友们共勉!

上一篇:元宇宙?大烟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 真正的较量!关乎中国国运!
    真正的较量!关乎中国国运!

    原创:占豪来源公众号:占豪微信ID:zhanhao668昨天,占豪在《》(点击蓝字查阅)中分析了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中国COP26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正在英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并为了包括我们国家的利益据理力争的重大意义。文章虽然干货很多,但限于篇幅一些问题并没有全面展开。考虑到有的问题展开谈谈,对大家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围绕气候的博弈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们今天就对大家都关心可能还有迷惑的问题...

    2021-11-08 10:48:11
  • 中国就苏丹“政变”表态,这个国家吃错了什么药?
    中国就苏丹“政变”表态,这个国家吃错了什么药?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10月25日苏丹发生军事“政变”以来,这个非洲产油国的局势一直扑朔迷离,联合国、中国、美国、俄罗斯都在高度关注苏丹局势发展方向。11月4日,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就苏丹局势阐述了中方立场。翟隽特使在听取了苏丹外交负责人萨迪克电话通报后,表示(大意):“中方反对外部势力干涉苏丹内政,相信苏丹人民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好内部事务,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各方应在《宪法宣言》和《朱巴和平协议》框架下深入开展对话,捐弃前嫌,和平解决……中苏是相互理解、平等相待的好朋友、好伙伴...

    2021-11-08 10:48:08
  • 良文师:高下立判!美国饮鸩止渴,中国一箭三雕!
    良文师:高下立判!美国饮鸩止渴,中国一箭三雕!

    一是美联储宣布削减购债规模,二是中美签订了一份液化天然气大合同,两件事几乎同步,很是耐人寻味。这事儿良师用一句话就能给大家掰扯清楚,即:美国饮鸩止渴,中国一箭三雕。先看美联储的操作,11月4日,美联储宣布从本月起开始缩减购债,术语叫Taper。消息一出,美股松了一口气,为什么呢?因为美股最害怕的,是美联储在严重的通胀压力之下直接加息。大家知道,美国之所以通胀,是因为美联储一直在疯狂印钞,也就是执行所谓的QE(量化宽松政策)。QE和通胀是冤家,解决通胀的首选是加息,但美联储不敢,因为可能刺破美股的巨大泡沫,...

    2021-11-07 20:13:18
  • 每日怡见:俄罗斯合体、美伊海军对峙、土耳其入关、中国全面统一,美国还能顶多久?
    每日怡见:俄罗斯合体、美伊海军对峙、土耳其入关、中国全面统一,美国还能顶多久?

    就是明明下面的实况他根本不了解,但是他就是喜欢千里之外指挥你干嘛干嘛,指示完全都是错的。但是他就是喜欢微操,然后出了事又全部把责任推卸给在现场的你。美国统治下的全球就是这样的。今天的全世界太穷了,真的,之所以全世界很穷,就是因为领导能力有问题,他就不适合坐在这位置上面,这个领导就是美利坚。你就想想看,拉丁美洲和非洲、中东这么广阔的地方,很多人居然都是失业状态,他们的生产力,完全就没有被发动起来,如果这些人也开始干活,全世界就会新产生很多很多的实物财富,世界经济就不会陷入存量搏杀。说到底,这都是美国害的,你...

    2021-11-07 19:50:40
  • 大树乡长:人民的星星之火必将成就中国
    大树乡长:人民的星星之火必将成就中国

    这场演唱会没有明星、没有美轮美奂的布景,就是一辆敞开的平板小货车改造成的简易“舞台”,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领唱,上万名小区居民在家中阳台一起歌唱《夜空中最亮的星》《歌唱祖国》等歌曲。从地面向一栋栋楼房看去,万家灯火,照亮了漆黑夜空。这场演唱会是自发进行的。宏福苑社区组织,中央戏剧学院的师生们志愿演出,小区上万人既是观众也是演员。在这场演出中,志愿者的力量、基层组织的自发治理、居民积极配合隔离,危难之中仍然充满激情、有序,这就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让人暖心的不仅仅这场万人大合唱。还有因为疫情重新激活的邻里情。以...

    2021-11-07 19:38:27
  • 王陶陶:中国的重大新挑战:美国的独台政策与危机试探
    王陶陶:中国的重大新挑战:美国的独台政策与危机试探

    上文《》中,我们讲述了远东地区条约秩序的瓦解,以及中美之间不断根据自身利益以既成事实强化推进自己的议程,这必然导致双方在重大关键利害上的冲突不断加剧,尤其是台海问题上,美国将不顾中国诉求不断推动独台的既成事实,更是使得该地区陷入濒临剧烈冲突的危险境地。对于中美两国来说,这样的冲突,实际上难以避免且非常危险,这是两个大国走向冷战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对此,我们国家必须做好心理和物质准备,以充分应对这种挑战。美国的均势利益决定其推动独台政策二战纪录片莱特湾海战中美国战役决策阐述了美国将领在战争期间对台湾的理解...

    2021-11-07 18:48:38
  • 占豪:我们熟睡时发生一件大事,这几个中国人正在据理力争!
    占豪:我们熟睡时发生一件大事,这几个中国人正在据理力争!

    可能有人知道是气候峰会,但很多人或不知道,或不明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气候峰会博弈出来的结果、制定出来的规则,将是全人类未来的规则基础,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最基本利益。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巴黎协定才显得那么重要!而就在当下,就在我们夜里睡觉的时候,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72岁高龄的解振华和中国COP26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正在英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并为了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博弈,为我们的利益据理力争。C...

    2021-11-07 18:07:03
  • 新财迷:澳大利亚喊话法国,抛开核潜艇合同的“伤痛”,一起专注应对中国
    新财迷:澳大利亚喊话法国,抛开核潜艇合同的“伤痛”,一起专注应对中国

    观察者网消息,法澳两国因潜艇合同引起的“口水仗”还在持续,近日的“短信门”更是让法国耿耿于怀,澳大利亚国防部长达顿称,马克龙是在为选举“装腔作势”,他还转移矛盾表示,法国应抛开潜艇合同的“伤痛情绪”,一起专注于中国。国际1.中国最高领导人5日同新西兰总理阿德恩通电话强调,双方应总结成功经验,加强战略沟通,“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开放包容、求同存异,深化务实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央视新闻)画外音: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发展才是硬道理。2.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5日同西班牙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举行视频会晤,强调中国...

    2021-11-07 18:02:52
  • 新财迷:美媒消息,拜登声称不担心与中国发生战争或意外,两国只是在竞争
    新财迷:美媒消息,拜登声称不担心与中国发生战争或意外,两国只是在竞争

    环球网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美国总统拜登2日表示,他不担心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并补充说他已向中方明确表示,(中美)是“竞争”,而不一定是“冲突”。国际1.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4日就蔡英文与欧洲议会代表团见面表示,中方对欧洲议会的个别议员访台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欧方提出严正交涉。(央视新闻)画外音:忽然有一点心疼……这方面,还是朝鲜来得痛快。2.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就中美应对气...

    2021-11-07 18:01:30
  • 我们熟睡时发生一件大事,这几个中国人正在据理力争!
    我们熟睡时发生一件大事,这几个中国人正在据理力争!

    原创:占豪来源公众号:占豪微信ID:zhanhao668什么将决定人类未来至少百年的政治经济游戏规则?可能有人知道是气候峰会,但很多人或不知道,或不明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气候峰会博弈出来的结果、制定出来的规则,将是全人类未来的规则基础,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最基本利益。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巴黎协定才显得那么重要!而就在当下,就在我们夜里睡觉的时候,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72岁高龄的解振华和中国COP26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正在英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

    2021-11-07 10:49:10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