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砸碎西方饭碗!白宫情报失误,欧美大出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智能化的电子设备也逐渐的开始向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了。
在如今的社会之中电子信息装备不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就连大家平时关注的战略导弹、战略轰炸机、战斗机、作战舰艇都离不开电子设备的支援,所以一个国家电子工业的强弱不仅可以体现在他们国民的日常生活之上,大型装备的作战能力也和电子工业的强弱息息相关。
虽然我们电子信息产业及相关装备发展很快,但过去几十年中电子设备最为核心的装备都是被西方国家所垄断,纵使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但是却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核心装备缺失带来的不仅仅是每年被西方拿走绝大多数利润,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核心安全始终掌握在西方人手中,而这些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数据芯片、处理器和超级计算机。
早前由于看到中国利用美国的处理器搭建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于是为了扼杀中国在超级计算机方面的发展,美国决定禁止像中国出口,用于组建超级计算机的芯片。
本意为依靠这可以扼杀中国的超级计算机产业,但让美国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情况之下中国人依旧研究出来了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并且实现了整套系统包括处理器在内的所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
正是由于美国的封锁使得中国不得不在处理器方面自力更生,随着外购的道路被断绝,国家只得对自己处理器的研发加大投资,如今中国的国产处理器已经全面开花,不仅超算上完全采用了国产货,就是消费级的处理器完全的成长了起来。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完成2万余台国产化终端部署,成为目前国内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最大规模的应用案例。
相关资料显示,自从龙芯3A3000/3B3000处理器2017年上半年正式发布以来,航天科工集团已陆续采购了近万台基于这些处理器的终端与服务器设备,此外,龙芯不仅在航天科工的“样板间”中得到批量应用,还在各省市的多个国产化项目中实现批量部署。
虽然中国的处理器离赶超国外巨头还有一定的时间,但这却是中国制造进入电子行业的里程碑之一,由于如今西方利润最大的部分就是电子系统,随着这个地方被中国攻破,西方的生财之路将被中国彻底断绝,未来的他们只能为自己当初封锁中国的愚蠢举动而后悔。
长期以来,一个问题困扰着世界各国的军迷们:一大半军用芯片都依赖进口的俄罗斯军事工业,为何不怕被西方国家制裁,原来其目光早已锁定东方,比外界想象更为强大的中国芯片,替此前心急如焚的普京总统解决了燃眉之急,回过神来的西方媒体感叹,我们都被骗了。
曾几何时,俄罗斯的电子工业技术别树一帜,独领风骚,成为一些国家热衷学习的榜样,一直到现在仍有国家将俄编电子物理和电子工业教材保留在自己的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俄罗斯人的卓越创见被他们继承发扬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荆棘之路并将其反超。
图为俄制电子管计算机教材剪影
俄罗斯将电子管计算技术推向了巅峰,在电子管小型化方面也有不俗成绩,所谓电子管,也叫真空电子二极管(后来出现了三极管),作为电子信号放大器存在,现已被固体晶体管取代,由于在高频大功率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在军用大功率无线电电台,高频率加热设备及少数音乐播放系统中有所保留,早年的俄罗斯无论天上飞行的战斗机宇宙飞船,还是地上奔驰的坦克、装甲车、民用汽车,乃至于普通俄罗斯公民家里冰箱电视机,都可以见到电子管元器件的身影。
俄罗斯人并不是没有看到固体晶体管的长处,反而在其出现不久的1948年便刊发相关论文探讨固体晶体管与电子晶体管的优劣,1957年就有晶体管电子录音机进入普通老百姓家中,60-70年代开始,俄罗斯就采取了超小型电子管与晶体管并行的策略,80年代俄罗斯人也进入大规模集成电子电路时代,俄制微型机年产量突破60万台,在超高集成电路和集成电路抗冲击方面,俄罗斯不输西方国家,甚至占有优势。
图为早年间的微型电子计算机
然而,90年代苏联解体改变了一切,俄罗斯原有的电子工业体系被破坏殆尽,相关技术人才纷纷流失,即使再后来恢复了一些元气,但也存在如经济投入不足人才断档等问题,原来意气风发的俄罗斯人也开始求诸于人,如苏30战机火控计算机取法于印度,屏显和导航系统取法自法国,在2014年西方国家对俄实施制裁后俄罗斯又重新装回了自己原有的老旧系统,战机性能也难免受影响。
图为俄制苏30战机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些影响国家安全,国防发展建设的关键性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走引进吸收发展的军事科技发展之路,但不能过于依赖他人,停留在模仿跟踪的程度便停滞不前,而要敢于做自力更生的尝试,这就是俄罗斯人给我们的教训。
现代社会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电脑的参与,而组成电脑的关键零部件:半导体芯片,长期被国外科技巨头把控,中国想在该领域翻身难度极大。幸而并未放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还是有所成效的,目前进入了关键的攻坚阶段,能否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时间节点就锁定在2020到2025年之间。
日前多家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个消息,那就是前日本芯片巨头尔必达株式会社的社长:坂本幸雄,正式接受中国紫光集团的邀请,担任紫光集团日本分公司的CEO(执行董事),负责领导位于日本神奈川县川崎的DRAM芯片组研发中心,同时紫光还在重庆建设了DRAM动态内存生产基地,合计总投资为8000亿人民币,争取五年内,也就是最晚到2025年拿出可与欧美大厂竞争的内存产品。
DRAM被称为动态存取存储器,作为电脑的内存设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内存性能和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脑的运行效果,此外,DRAM芯片组还被应用在显卡设备上,被称为显存,显存越大显卡性能越好,尤其是对于制图和渲染工作来说,影响巨大。
而中国长期在DRAM芯片组领域受制于人,如今,随着坂本幸雄的加入,这种被动形势或将得到扭转。
坂本幸雄,曾经是日本半导体芯片企业尔必达会社的社长,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由日立和NEC的内存部门合并而成,拥有30纳米制程的广岛制造厂和另外一间工厂,由于受到外部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原因在2012年倒闭,随即被美国美光芯片公司以20亿美元的低价收购。
对于在DRAM领域从业30年的坂本幸雄来说,这次失败是一次耻辱和仇恨的开始,因为对手利用了日本政客的软弱和不光彩的经济手段,这令已经花甲的他自闭了一段时期,之后拼命练习剑道来重塑身体机能和自信心。
这对于一个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绝非易事。
当紫光集团的领导层找到他,请他担任日本分公司CEO,为中国设计能够打败欧美产品的DRAM产品时,据说坂本幸雄只用了大约30分钟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后便答应了紫光集团的邀请。
毫无疑问,这对坂本幸雄来说是一次洗刷自己职业生涯污点的机会,而且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所以他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的机遇。目前,日本分公司和重庆DRAM工厂的筹备和建设正在展开。
坂本幸雄投靠中国的事情在日本和亚洲地区影响巨大,很多媒体包括日本媒体在内都认为,东方帝国正在发挥他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让日本不知不觉就主动靠近,这种趋势或无法逆转。(大阅无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