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过后,这两种战术思想改变了世界军事格局
以信息化为本质和核心的新军事革命始于海湾战争,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军事思维主体把握军事存在的军事思维也产生深刻改变,"系统集成"和"信息化精确"军事思维应运而生。海湾战争后,"系统集成"和"信息化精确"军事思维,在科索沃战争空战中发展为"信息主导"军事思维,在阿富汗战争空战中衍生出以己方信息强点对彼方信息弱点的"非对称"军事思维,在伊拉克战争空战中深化为信息一体化基础上的"斩首""空地一体化"和"以信息为主导的精确"军事思维,在利比亚战争空战中形成信息一体化的"空海协同"军事思维。
一、"系统集成"和"信息化精确"军事思维在海湾战争中的创生
1991年1月16日,海湾战争爆发。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部队经过42天的空袭和仅仅100h的边境地区地面战争,以较小的伤亡重创了伊拉克军队,迫使其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部队撤出科威特。
战争前,伊军的军事思维滞后,依旧以二战及两伊战争经验为思想核心。而在战争中,美军以全新的信息化空军作战思维和作战方式,取得一边倒的制空、制电磁、制信息优势,开战第1天就瘫痪了伊KARI防空体系,使伊军数倍于己的坦克、装甲车、火炮和地对地导弹失去威力、瘫痪和被摧毁。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的空军作战,展现了传统机械化空军作战思维已经落下帷幕,而信息化时代军事思维即"系统集成"和"信息化精确"思维正式登台亮相于世人。
系统集成思维是指作战诸元构成了基于信息网络的一体化军事系统,从而实现了各部位的功能互补,系统作战效能倍增。其实质就是基于信息化系统的资源整合,在"一体化"运行中谋求作战效益。精确思维是以追求量化的方式对客体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梳理关键信息和要素。信息化时代的精确思维追求的是精确量化,从而使战场清晰化、透明化。
从军事思维角度看,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多国部队军事思维的胜利。从海湾战争开始,空军作战的军事思维开启了"系统集成"和"信息化精确"军事思维的新时代。
二、科索沃战争中空军作战的"信息主导"军事思维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了一场以空中进攻为主要手段的战争,即科索沃战争。战争行动前,美参联会批准颁发了第一部《联合信息战纲要》,明确了信息主导军事思维。
(一)空战武器系统的信息主导观念
空战武器系统的信息主导军事思维观念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由单一武器向武器系统发展。在信息化条件下,空战已不仅仅局限于歼击机间的对战,而直接延伸至系统间的较量。空战的胜负不仅需要不同作战单元间的紧密配合以及作战子系统对其的有力支援保障,而且更加注重各作战单元的信息化配合效率及集成程度。二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由战略层次向战术层次深化。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改变了空战形式,超视距空战成为主流。在远、中距空战时,双方为力争主动,破坏对手远、中距有效攻击,往往需要依靠信息优势,在极限状态下战术机动,抢占有利位置。
(二)空战战场建设的信息主导观念
在科索沃空袭时,美军既要指挥驻扎在本土及西欧大本营的军队,又要向刚刚加人北约的东欧三国及南联盟周边其它国家和海域调遣兵力,同时,还要在中东不时地向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并密切监视俄罗斯的动向,这些都依赖于美军及北约以信息为主导的空战战场建设。南联盟除了对临空的北约飞机、导弹进行有限的还击之外,对部署在南联盟以外的北约军事目标只能听之任之,从反面说明了其空战战场信息化建设的匾乏。
(三)空战情报信息获取的信息主导观念
空战信息的及时获取、处理和传递是运用从空战火力、机动要素以及实现各种战术协同的前提和基础。在科索沃战争中,双方对空战信息,特别是远、中距空战信息高度依赖。建立空战优势在于争夺空战的信息优势,其主要表现为系统间、武器装备间多样化的对抗和信息获取。数量足、时间短、数据精确的情报信息,保证了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
情报信息获取后,经过处理精确化,目的在于:一是精确确定目标和精确打击,包括隐埋在繁华城市中的目标。二是战争的投人具有针对性,不论是军队规模,还是参战的军种或是使用的武器,基本上都依据战场需求的精确信息投人。
三是对战争规模实施了有效的控制,北约依据精确的战场信息,基本做到了根据南联盟的实力和俄罗斯的态度决定其军事行动的规模。
从科索沃战争看到,作战的成败已不仅仅取决于武装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数量以及弹药的当量等传统的军事实力的对比,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能否树立较为先进的军事思维尤其是信息主导的观念,更多、更快、更准地获取和利用战场信息,从而对战争的进程和节奏进行有效的把控,获得战争致胜的关键。
三、阿富汗战争中空军作战的非对称军事思维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美、英两国因塔利班政府包庇恐怖分子,悍然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在战争中,美国空军率先夺取了制空权和制信息权,而阿富汗塔利班没有空中还击的力量,只能依靠地形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达成防空袭作战的战术目的。阿富汗战争的空军作战凸显了鲜明的非对称军事思维,具体展示为美国空军进攻和塔利班武装防空袭作战。
所谓非对称军事思维,就是找到己方的长处即强点与敌方的薄弱环节即弱点的非对称点,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即强点,合理运用作战力量,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即弱点,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的一种军事思维方式。在进行非对称军事思维时,其关键在于计算、分析和利用作战体系中己方与彼方的各个强点与弱点。阿富汗战争中的交战双方各自运用非对称军事思维方式,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打击对方的薄弱环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军空战的信息非对称思维观念
信息非对称思维就是以信息集成为基础,对敌方与己方各个方面军事信息全面搜集和准确把握,形成己方战场信息之强,对彼方战场信息之弱的非对称优势,占据战场攻防主动的军事思维方式。信息集成既是信息非对称思维的首要任务,也是其核心内容,主要依赖于以各种传感器和信息通道、信息处理中心组成的信息网络完成处理过程,形成了军事指挥系统的中枢。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空军作为信息非对称思维的主体,获取塔利班军事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具有信息技术优势的美国空军,能够对塔利班情况"明察秋毫",从而使战场信息单向透明,形成美国空军的信息强点与阿富汗塔利班的信息弱点非对称。
(二)美军空战武器装备一体化的非对称思维观念
武器装备一体化的非对称思维,就是把多个武器装备系统通过网络联结起来,实现各武器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形成己方优势武器装备的强点,构成对彼方武器装备弱点的非对称。面对地形复杂、机动迅速的阿富汗特殊战场环境,仅靠人来操作分散的武器装备,势必力不从心。
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空军通过信息网络把各种武器装备相互勾连,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充分集成、融合,提高武器装备的整体协调性和快速反应性,顺利实现非对称军事思维所制定的作战方案,而塔利班武装落后、分散的武器装备作为弱点,根本无法抵御美国空军的一体化武器装备的强点,只能处于被动挨打地位。
(三)阿富汗塔利班的非对称战术思维观念
塔利班政权充分考虑到美军的弱点。一是当地气候对空军作战协同影响很大。由于美军作战依赖于各种保障,导弹的全球定位耗费时间长;二是为了追求作战的零伤亡,美军尽量避免地面战争。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美军为展开地面行动而投人的地面部队呈下降趋势。塔利班武装确立了利用地形和时间差迅速机动的非对称战术思维。
塔利班武装所采取的"扬长避短"的非对称战术思维,具体可以概括为"你炸我藏,你搜我溜,你追我走",强调打山洞战、打地道战,达到"以弱制强"的战术目的。这一非对称战术思维在实战中确实为塔利班武装赢得了战术优势,对美军造成了极大困扰。
四、伊拉克战争中空军作战的"斩首""空地一体化"和"以信息为主导的精确"军事思维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为首的联军以推翻萨达姆政权为目的发动的战争。战争仅仅进行了42天,多国联军就达成了作战目标,突出显示了"斩首""空地一体化"和"以信息为主导的精确"军事思维的运用和效果。
(一)"斩首"思维观念
伊拉克战争的空军作战中,美空军的"斩首"思维,集中运用于空袭作战中,攻击的重点是伊拉克核心指挥控制机构系统、萨达姆及其军方高级指挥官。持续高强度的立体电子攻击后,锁定伊军大部分指挥、控制、通信、防空等电子信息系统和萨达姆及其军方高级指挥官可能隐匿的区域为攻击目标。伊军指挥控制、通信防空系统很快被置于瘫痪状态,针对萨达姆及其高层领导人的锁定"斩首"攻击,给指挥层造成了极大震慑。
(二)空地一体化思维观念
空地一体化思维,区别于传统机械化战争中空地一体的简单配合或协同,而是陆、海、空、天、信息等多维作战空间,多种作战力量,统一指挥、高度融合的一种作战思维。伊拉克战争中,空地一体化思维首次以成熟的样式展示于伊拉克战场。美军形成了覆盖空天的情报侦察力量,构成了空地一体、复合交叉的侦察探测体系,空军与地面诸兵种信息共享,一体协同,使得美空中精确打击频频奏效,"发现即摧毁",实时而精确。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空地作战只有10%是一体化的,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一比例跃升为90%。
(三)以信息主导的精确思维观念
在伊拉克战争空战中,美军以信息主导的精确思维观念贯穿于战争的始终。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占到了68%,几乎100%的美军战机都能发射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的超远射程和超高精度保证了防区外的精确打击,使非接触作战具有现实意义。
利比亚战争从开始至卡扎菲被宣布俘获为止,西方多国部队以及其支持下的反政府武装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场完全由空中力量主导的局部战争,在军事思维上的鲜明特点,是始终贯穿着信息一体化的空海协同军事思维。信息一体化的空海武器协同思维即在空军和海军单件武器智能化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网络把空、海军各种武器装备联结在一起,充分实现空海军武器装备优势互补、威力倍增的新功能。信息一体化的空海协同武器主要包括飞机、导弹和舰艇三大部分。
多国联军在利比亚空战中动用的空军战机主要以美、英、法三国空军的各型主力战机为主,美国空军出动的有B-2型隐形轰炸机、F-15E,F-16,F-18战机、C-17和C-130运输机等。信息一体化的空海作战协同思维是在信息一体化中强化空海作战行动各阶段、各方面的联合,使空海作战效能达到最优。
在利比亚空战中,地面指挥中心对多国联军空海整体作战的指挥、对多国部队战区飞机作战任务、巡航导弹发射和突击的指挥、协调都做得非常成功。在空袭利比亚作战中,法国主要出动的是战机,英美两国基本上是用从军舰上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国在利用"战斧"式巡航导弹展开打击之后,又出动了B-2隐形轰炸机,美国执行了整个利比亚空战三分之二的任务,其信息一体化的空海协同程度极高。
从海湾战争到利比亚战争的空军作战展示了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军事思维,即"系统集成"和"信息化精确"军事思维的演进和发展。
"系统集成"和"信息化精确"军事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植根于信息化空军作战实践;另一方面,又作为新的战争智力资源,推动着信息化空军作战实践方式的继续发展和深化。
其演进和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未来的空军作战军事思维会从单一"制空权"思维观念转向整体"制信息权"思维观念,从"要素打击型"思维观念转向"结构打击型"思维观念,从"兵力规模"思维观念转向"功能一体化整合"思维观念,无论是"系统",还是"精确",都会随着信息化内涵程度的深入而不断提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