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为何让钟南山几度哽咽?看完这10张图,秒懂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武汉是能够过关的。
——钟南山
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
提及武汉几度哽咽、眼含泪光
画面令人动容
面对疫情
武汉人并没有逃避、后退
整座城市的人都在逆行、冲锋
武汉,因“逆行”而奋勇前行
逆行
是这座城市的人固有的特质
也是他们对家园坚定的守护
50岁的武汉市肺科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防治专家组组长杜荣辉
28天里每天平均工作超15个小时
每天几乎只睡5小时
下班后她也不休息
而是在研究学习
针对疫情发表的论文和诊治观点
疫情暴发
武汉医护人员一马当先,冲到前线
哪怕身心疲惫,也没有退缩
他们的逆行
源于城市积淀的英雄血液
来自江夏区栗庙村危陈湾的
危龙、危凤、危超三兄弟
正在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
进行最后的冲刺
老大危龙开运输车
老二危凤、老三危超开挖车
除了吃饭的时间
他们一坐进驾驶室就基本不能下车
驾驶室空间不大
一个班倒下来腰酸背疼
“很值得。我们以前都是盖小区,
在这个非常时刻,可以保护城市。
我们不想说豪言壮语,
身为武汉人,就要为武汉出力。
有大家,才有小家。”
逆行
就是城市有了难关
每个人都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保洁力量不足
环卫工人满彩美主动报名
每天穿两层防护服,干得满头大汗
晚上回到住处
她会和丈夫、孩子视频报平安
女儿问她,妈妈你为什么要去?
满彩美问女儿:
“要是妈妈住院,没有人照顾,
那妈妈怎么渡过难关?”
52岁的林庆是武汉交发运贸
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租车司机
这几天,他一直无偿接送医护人员
每天天没亮就出门
一天下来要跑遍武汉三镇
4天里共行驶了300多公里
“作为一个武汉人,能用行动
为这些一线医护人员出一份力,
很有干劲,接下来还会继续。”
武汉建开工程总承包有限责任公司
党群纪检部主管王索和25名同事
分别赶赴23家不同的超市门店
义务当起了体温检测员
“生在武汉,长在武汉,
这一次武汉有难,
我肯定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城市的逆行者们
来自各个领域、各个行业
城市有难,他们放下自我
默默站出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逆行
就是迎难而上
打破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抗疫一线,党员干部要冲在前!”
青山区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万军
主动报名由退役军人组成的突击队
用一下午“抢出”一栋楼隔离病房
为天津医疗队进驻及收治病患创造条件
组建青山区“医护人员爱心车队”
成为医护人员出行“守护神”
武汉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检验所
血源性病原室主任、副主任技师唐力
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这是入职30年来
头一次遇上这么高的检验工作强度。”
实验人员们
凭借超高的专业性和超强的心理素质
为全市病毒检测提速创造了条件
疫情防控,看不见摸不着
工作艰难而复杂
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奋战在一线的逆行者们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挖掘着自己的潜力
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逆行
是这座城市的抗疫状态
也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武汉大妈赵金枝
在武泰闸武商超级生活馆买菜时
恰好碰到李克强总理视察
总理对在场市民说“祝福武汉人民平安健康”
正在一旁买单付款的赵金枝
脱口而出补充了一句“长寿”
引来现场群众一阵掌声,走红网络
武汉大妈的淡定和大气
源于她看到了太多的人在逆行
家中老人在成都病重
洪山区珞南街广八路社区党委书记王璧
毅然在除夕夜
从成都驱车15小时赶回武汉
回到了工作岗位
他们6名社区工作人员中
有4名是党员,1名是预备党员
他们或离开不到2岁的孩子
或告别卧病在床的亲人
或忍住腰颈椎的顽疾
一直坚守在基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内科、
呼吸专科副主任周宇麒
在除夕第一时间报名来汉支援
“上岗”第一天就带头进隔离病房
“这个时候看见我和他们共进退,
这是有助于鼓舞士气的。
让患者感受到医生和他们站在一起!”
疫情在前
他们冲在最前阵
向“逆行者”们致敬
长江融媒出品统筹:胡孙华马振华文字:记者杨荣峰邓小龙李锐孙珺夏奕陶常宁龙京黄琪周满珍戴旻阳孙笑天摄影:记者苗剑李永刚詹松何晓刚彭年许魏巍刘斌史伟夏奕通讯员:雷雄林胡琛李建国刘杏念卢叶蕊王敏计鹏飞海报:张莉杨枫编辑:王戎飞校对:王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