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航母作战手段,海上巨兽在不对称作战条件下不堪一击
航空母舰无疑是海上的钢铁霸主,航母作战是一个体系作战,依靠护航舰艇进行防空和反潜作战,结合舰载机进行攻击作战。现阶段世界大国在应对航母带来的海上威胁时,一种是发展航母对抗航母,另一种是采取不对称手段,发展反航母作战武器装备。
见招拆招——航母的打击手段
航母不是单独执行作战任务,周围的护航舰艇和水下的潜艇,以及航母本身携带的几十架战斗机、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共同构筑了航母战斗群的水面、水下和空中攻击手段和防御体系。
航母战斗群一般远离敌方本土数千里,周围的护航舰艇也离航母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并不是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那样——航母在中间周围都是护航舰艇。
若要反航母就必须建立与之对应的作战体系,在不对等的情况下进行反航母作战,一靠质量(能够防御的了敌方的进攻我方的攻击手段能够对航母战斗群造成实质性的打击),二靠数量(凭借我方攻击次数能够消耗敌方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实力,数量上的优势对敌方造成饱和打击)。
军种联合组成反航母作战体系
预警监视:在面对航母战斗群威胁时,预先凭借着空基侦察卫星和地面大型雷达基站和空中预警、侦察飞机发现航母战斗群的准确位置,并实时监视目标导向。
打击敌方和防御我方依靠岸基远程反舰作战力量和海上舰艇编队的反舰导弹来消耗航母护航舰艇的防空力量(例如我国的东风-17导弹的滑翔弹头,让敌人的防空武器系统难以拦截,长剑-100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敌方的防御手段。同时我方海上水面驱逐舰、护卫舰担任区域防空任务,做好防御敌方进攻的准备(我国的055、052D驱逐舰都是世界顶级的防空型驱逐舰)
同时组织第二个攻击波次的航空作战力量准备在航母战斗群防区外发射远程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消灭敌方一定数量的护航舰艇。岸基航空部队可以携带大量导弹,并且有空中加油的条件,凭借数量优势,打完就跑,完全可以以压倒性的优势对抗敌方的海上舰载机部队。
在空中大型反潜巡逻机和水下潜艇以及水面舰艇的反潜直升机的互相配合下,形成对敌方水下威胁的清剿任务,大型反潜机滞空时间长、搜索范围广阔,反潜直升机机动灵活,构筑了严密的反潜网。
反潜机
反潜直升机
致命的杀手锏同时我方早已部署到位的陆基反舰弹道导弹,发动最后的致命打击,多枚射程在数千里的导弹飞行几分钟后,抵达大气层,然后俯冲以数马赫的速度砸向敌方海上航母战斗群,击沉大中型水面舰艇和瘫痪航母,使其无法继续战斗。此时敌方的防空导弹早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尽管可以在中途进行武器弹药的补给,但是在时间上和作战时机上具有很大的风险。
航母杀手东风-26
利用远程战略轰炸机携带反舰弹道导弹,轰炸机航程远、载弹量大。在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在航空防空范围之外和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之内发射导弹,随后轰炸机编队立即撤离反航。(2019年国庆阅兵亮相的轰-6N,除了在机头加装了受油管以外,飞机腹部弹舱有明显的凹槽,据称是为了搭载反舰弹道导弹的,一架可以携带1—2枚)
几点注意
时间上打击迅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高超音速武器已经成为大国争相发展的武器。军种之间的配合很重要,包括情报信息共享,联合作战指挥协调一致。打击方式多样化,包括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和弹道导弹,潜艇搭载的重型鱼雷武器搭载平台多元化,水面舰艇、空中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地面的发射平台、水下潜艇。
中国CM-302反舰导弹曝光后,引得全球一片哗然之声。CM-302作为鹰击12的外销版本面世,也是引起了全球对于鹰击12的再一次关注。
中国在激光领域的领先地位无人质疑,而鹰击12就配置了先进的激光技术,对于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大大增强,就算是强电磁干扰也能准确打击对象。性能卓越、威力强大,因此鹰击12也成为了中国面对大型舰艇的主力设备,又因为其某些技术的先进性,更是被称为美航母的梦魇。
鹰击12的直径约1.2米,长度约9米,雷达截面积不足0.2平方米,还具有与卫星联合制导的技能。12型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三种型号,分别针对不同的对象:空舰型12配备的是600千克的超高爆弹药,可以对目标物进行严重的打击,而潜型12战斗力达到了1.2吨重,射程为360Km,因为美航母平均排水量都达到了8万吨,因此对于击沉航母来说,潜型12完全可以。
鹰击12即使在1000米以上的高度也可以接收作战飞机的控制信号,预警机常规判断数据之后,指示鹰击12捕控和无线电静默,随后以1.5马赫速度迅速接近敌方目标,收集数据传回控制机,接收新的指令后可以8马赫速度迅速制敌,紧接着就是战斗部脱离,避免敌方近放武器捕捉拦截。
鹰击12的最大特征就是难以预测,因为其装备的燃料调节装置不仅可以方便调整弹头负载重量,还可以调节速度,这也帮助它具备了欺骗技术即假弹头战术,被拦截之前主动分离两枚助推火箭,末端降至4马赫低速,以此来减少被拦截概率。
先进东西的出现当然就会有人眼红。对于鹰击12,某些国外媒体认为它是俄红宝石的抄袭山寨,这种观点还真是让人发笑,潜型12可击沉没航母,在某些结束上已经领先其五年之久,说鹰击12是抄袭,未免是有点眼红的成分。
延伸阅读:一枚东风26B有84%的概率击沉重型航母 如果是多枚会怎样
美军一直认为,以东风21D和东风26B为代表的专用反舰弹道导弹有能力击沉自己的航空母舰,但这一切都只是基于美军的猜测和推断。没有人真正知道导弹击中航空母舰的效果。为了测试反舰弹道导弹的威力,美国海军前段时间进行了一次电脑AI模拟演习,但试验结果让美军不忍直视。
难怪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将反舰弹道导弹形容为“颠覆海战规则的武器”。一枚东风26B反舰弹道导弹有84%的概率击沉重型航母,如果是多枚呢。
在演习中,根据美国海军的假定,一艘尼米兹级10万吨核动力航空母舰抵抗多枚从天而降的弹道导弹的攻击。由于这次试验的目的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能否抵御弹道导弹的顶部攻击和航母末端防御能力,美军假定反舰弹道导弹已顺利完成发射初期的爬升助推阶段和中段飞行阶段,并已进入垂直的最终攻击阶段。
尖端反舰弹道导弹的末制导基本上采用主动雷达和光电复合制导。其优点就是导弹雷达能在目标进入搜索范围后自主地找到目标,然后死死锁定和攻击目标。从而不需要额外的传感器提供目标的准确坐标,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使用灵活性。
弹道导弹先以惯性制导为中段制导飞向目标区域。进入末制导的方式与反舰巡航导弹相近,然而,反舰弹道导弹的攻击弹道与海面的夹角比巡航导弹的掠海攻击弹道陡峭得多,射程也远的多,末端速度设定为10马赫。以东风21D导弹1吨的弹头和东风26B导弹1.8吨的弹头,其携带的动能惊人,采取穿甲爆破的方式完全有洞穿10万吨航母的能力。
演习模拟结果结合相关破坏数据显示,以使用标准-3舰载反导导弹和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为标准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战斗群,无法高效拦截反舰弹道导弹弹头,弹头在末端变轨机动的状态下拦截,其拦截成功率仅为13.1%。远远低于美国海军要求的拦截敌方导弹的成功率,而且整个舰队的防御这时已是全力以赴,已经无暇顾及别的攻击。
同时,模拟结果还仿真了尼米兹级航母甲板被弹道导弹击中之后的具体情况。结果表明,在速度达到10马赫甚至更快的弹头从航母顶部击中后。这枚动能极大的弹头直接洞穿装甲钢保护下的尼米兹级航母甲板,穿透中层机库和船员舱,最终在底部水密舱内爆炸。动能和爆炸力使这艘重达10万吨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千疮百孔。
模拟结果显示,一枚1吨的弹头有35.4%的几率会洞穿整个舰体并炸出超过5米的大洞并造成25%的水密舱损坏。一枚1.8吨的弹头有84.3%的几率会洞穿整个舰体并炸出超过8米的大洞或者炸断航母龙骨,多枚必死无疑。
尼米兹级航母将是当场沉没的命运。毋庸置疑,反舰导弹攻击模拟结果显示重型弹道导弹弹头对美国航母具有非常彻底的破坏力,这摧毁了美军心里的一丝侥幸,虽然美军现在非常重视和持续发展反导拦截,但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无解。
作为解放军海基防御力量的精锐,东风-26的鼎鼎大名想必各位已经非常不陌生了,的确,作为近些年来解放军东风家族的新入成员,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成规模的东风-26确实让中国的沿海防御力量提升了一个层次。
这对于曾经习惯于耀武扬威的美国航母编队的而言的震慑效果非常之明显,近些年来,随着东风-26露脸的频率越来越频繁,虽说美军现在依然时不时的派遣一些军舰搞一些所谓的“自由航行”的活动来恶心中国。但是,美军再也没有像之前大张旗鼓的派遣航母编队抵近中国近海来挑衅中国了,即便美国航母来了,在这两年它们也只是隔着很远远来秀一下肌肉。
这一点上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作为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老大”,美国海军这一点点的“面子”我们还是要给的,那么,为何在东风-26大规模列装的这几年,不可一世的美国海军就在中国沿海突然“低调”了呢?这还得从东风-26的一项重要的优势说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