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藏有印度间谍?扣留中国货船背后,原因耐人寻味
近期,一艘香港籍货船途经印度海港时被扣留了,目前印度国防部的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正在检查船上的货物。并且声称,怀疑这艘船上装载了可疑物品,可以用于制成军事设备。
据印度媒体的报道,目前,印度情报部门和印度国家安全部门以及国防部等官员也抵达了出事地点,对这艘中国货船只上装载的货物进行调查。
印度情报局收到关于货船搭载军用材料的相关情报
这艘名为“大翠云号”的货船上挂着香港旗,从华东海域出发,途径上海江苏等地,做短暂停靠后前往印度洋,在2月初抵达印度坎德拉港,主要行程是意图穿过印度,到达终点站巴基斯坦卡拉奇的卡西姆港,进行货物交易。
这艘船号在一路航行中,并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当这艘货船抵印度坎德拉海港后,打算做短暂停留和补给之后,在引航员的指引下继续前往巴基斯坦。
在动身的前一天,这艘船接到一艘名为“钱德勒”的印度船只的举报,向印度海关政府请求禁止“大翠云号”货船出港。举报理由是该船只发现“大翠云号”在抵达印度当天就卸载了2480吨机械以及相关物品,随后立即申请出港。
货船已被扣留在印度坎德拉海港
与此同时,印度情报局收到了来自香港发出的紧急情报,称船上可能搭载了部分导弹配件,可能会对印度边防海域造成一定的威胁。情报局马上通知相关印度海关官员协助调查,将这艘货船扣留了。
印度海关官员认为这艘船搭载了既可民用又可用于军事目的的产品,这一行为危害了印度国土安全,严重违反了联合国有关运送在国际海域内特殊化学品、有机物、材料和设备的相关法规,制作导弹配件的材料不适用于大规模运输出口。
据了解,该货船的上的货物和机械可能被没收,目前船只的相关证件和船长已被扣押,下一步行动取决于印度政府。
需要指出的是,这份情报来自香港,发这份情报的目的究竟是为了维护印度,还是只为了摧毁这些货物,这背后的故事似乎有迹可循。(台头闻)
一艘普普通通的中国货轮,为何却成为印度情报部门的“危险目标”?
在国内正在专心对战疫情的时候,一则印度扣押中国货轮的新闻被很多人忽视。据外媒报道,2月5日印度安全和海关机构扣留了停靠在坎德拉港口的中远集团自装卸货轮“大翠云”号。
印度方面给出的扣押理由为:大翠云号涉嫌运输制造核导弹的相关设备,危害了印度的安全。难道说这是印度趁着我们不暇顾及,故意搞了一次“银河号事件”?
2020年是一个多事之年。在过去的仅仅3个月中,发生的灾难、危机却远远超过了往年:从1月初的美国-伊朗冲突,到后来的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再到愈演愈烈的沙漠蝗灾、土耳其希腊的难民争端、石油价格降至不如矿泉水、全球股市暴跌等等……每一个重大事件,都在创造新的历史,牵动着公众本就脆弱的神经。
正如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则神评论所言:“2020年只用了不到3个月,就证明了2019年是个弟弟”。在危机、麻烦纷至沓来的当下,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置身事外,所有人手头上都有亟待解决的“麻烦事”——就连曾多次在全球性危机中“独善其身”的美国,如今也为挽救不断下跌的美股,控制病毒传播而忙的焦头烂额了。
有的国家着急着甩锅,有的国家忙着准备奥运会,有的国家为几万个口罩掀翻了友谊小船…虽说最近一段时间大伙普遍都事务缠身,但特殊存在还是有的,就比如南亚次大陆的“老大”印度。
经常看新闻的小伙伴应该清楚,印度在国际上一直是“制造新闻大户”,曝光率一直很高,而今年除了印度一些官员与民间的奇葩言行、军机坠毁这些“传统项目”外,几乎没什么热度。然而就在去年同一时间,印度正是凭借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一度成为中外媒体、民众关注的焦点,长期霸占新闻头版位置,两相对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印巴空战中印军一架米格-21战机被击落,飞行员被俘
在最近肆虐全球的疫情问题上,印度的表现乍看起来也很不错,在意大利、法国、韩国、美国等一众发达国家纷纷“中招”、死亡率上升的大环境下,印度目前仅有79个官方确诊病例(3月13日数据),1人病亡,4人治愈,这个数据对于一个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技术较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说相当牛掰了。
此外,印度也对中国抗疫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据印媒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在2月9日致信中国官方,信中表达了对中国协助印度从武汉撤侨的感谢,并表示愿意为中国战胜此次疫情提供帮助;印度军方还派遣一架C-17运输机载着15吨医疗物资到达武汉,此举也受到了中国各界的称赞。
▲武汉机场工作人员装运印度捐赠物资
乍看起来,印度在近期一系列事件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优秀且低调的,原来南亚地区的“麻烦制造者”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优等生”,的确让不少网友感到不适应。然而,就在印度“心系疫情”、“雪中送炭”的同一时刻,印度官方到民间的诸多“小动作”却在提醒着我们,印度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早在2月初,一则“印度扣押中国香港籍货轮”的新闻就已经出现在了一些媒体平台并引起了部分人士的关注。据外媒报道,2月5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旗下的香港籍货轮“大翠云”号在前往巴基斯坦的途中,经停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坎德拉港,但在入港后不久便被印度安全和海关部门以此船上携带了可能用来制造核导弹的相关部件为由扣押。
印方登船搜查后,找到一台18米长的工业干燥剂,也就是所谓的“高压蒸汽釜”,被印方认定为可以被用来“制造超远程弹道导弹或卫星的火箭发动机”,因此该船被怀疑涉嫌向“巴基斯坦输送军用设备”、违反印度相关条例而被扣押,印度官员还威胁称“印度国家安全部门可依据联合国安理会相关法案通知联合国,揭露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核扩散联系”
一个拒绝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有核国家,指责别国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脑回路真的不一般。
▲全球共有190个国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印度、巴基斯坦、南苏丹、以色列、朝鲜未加入
你要是能查到一件军用设备也好说,毕竟2016年中国就曾在香港查扣9辆未经申报的新加坡军用装甲车,在港口上码的整整齐齐,人证物证聚在,扣了几个月才还回去。
▲因未申报,在香港被扣押的新加坡装甲车
民用的“高压蒸汽釜”到底可不可以用来造导弹,现在各方说法不同,暂且不表。但现在可以确认的信息是,生产该设备的企业是中国山东一家私营民企,主要业务是压力容器类产品及列车车辆使用的复合材料零件。
就是民用工业中一个很常见的设备
并没有受到国际管制与禁运
出口给巴基斯坦的“高压蒸汽釜”其实是一款“热处理炉壳体系统”,主要应用于橡胶类制品的制造。比如工程机械轮胎的修复、制造,海港使用的防撞气囊,橡胶储液罐,橡胶管道等等。
无论是中国的生产商还是巴基斯坦的买家,以及该设备本来的用途,都与中巴两国军队、导弹制造等军事领域没有半点关系;另外,这款设备不是中国有关部门限制出口的设备,也不在国际法规、条约的限制名单里;“大翠云”号在进入印度港口前已向印度官方如实申报(过境船只无须通报具体细节),不存在刻意的隐瞒。
抛开法律、货物这些因素不谈,即便是中国真的想向巴基斯坦输送制造导弹的设备,也有更稳妥、安全、隐秘的路径选择(譬如走陆路或空运),直接绕开印度的“势力范围”就可以万事大吉,为啥还大摇大摆的走印度洋航线,然后停靠在距离巴基斯坦只有200公里的印度港口“自投罗网”?印度官方的说法与污蔑,说好听点是反应过度、过于敏感。说不好听点,就是吃瓜群众当成傻子骗,用“侮辱智商”形容毫不为过。
▲红点为扣押中国船只港口,紧挨着巴基斯坦
要是真的运输军用设备,差这200公里吗?
令人遗憾的是,面对诸多事实铁证,印度官方依然没有低下“高傲”的头颅——2月21日,在历经多日的扣押后“大翠云”号终于被印度释放,但船上那件“高压蒸汽釜”却被以先前的理由扣押,印度官方明显摆出一幅“拒不认错”的态度,并拒绝了中方的赔偿要求。
除了扣押货轮的鲁莽行动,印度“趁火打劫”截胡别国防疫物资的事儿也没少干,最近热度很高的“德国拦截出口瑞士的医疗物资”事件(近日又曝出法国砍掉英国医疗物资订单),其实只是个“复刻版”——印度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这么做了。
印度其实也算是个口罩、防护服生产大国,据媒体报道,印度年产各类口罩约2.4亿只,防护服300万套,但因为产品性价比低、国际竞争力较弱,大多都只能在国内销售,不过印度国内受限于较低的医疗水平、经费投入等因素,相关需求一直不温不火,因此在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领域,印度确实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问题。
▲近日印度某商店内景象
也就是说,在疫情初期,印度是具备大量出口医疗物资的能力的。反观中国这边,由于疫情在1月中下旬大规模爆发与春节假期重叠,因此国内就出现了医疗资源供给需求的严重不平衡问题,由于当时国内复工企业的数量有限,中国只能一边恢复国内产能,一边寻求海外产能弥补一定的需求缺口,而印度就成为了比日韩更为理想的供货商。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日韩这些国家本身也出现了疫情,自身口罩需求量也很大,无论是捐助还是采购对于国内需求而言,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而当时的印度并未出现病例,疫情局势不太紧急,医疗物资并不紧缺;其次,印度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的产能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冗余,印度厂家也希望能将产品出口给中国以从中获利。
如果真的可以达成合作,毫无疑问结果肯定是中印双方的双赢。但谁都没想到,就在中国下了大量订单、印度厂家大干快上加速生产之时,印度政府半路杀出,在中间插了一杠子,1月31日,印度商工部突然发布禁令,全面叫停医用防护服、口罩等关键防疫物资出口。
▲印度政府1月31日颁布的禁令
突如其来的禁令打乱了原本的计划,不少中方下单甚至缴纳了定金的口罩、防护服的生产工作被迫暂停,而已经下线准备运往中国的物资也被囤积于机场,一纸禁令,让已经谈好的生意“搅了局”,也耽误了中国国内的防疫,搞得两家都不愉快。
直到2月8日,印度官方才在各方压力下放松了禁令,允许出口一次性口罩与手术口罩,但是N95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关键防疫物资仍然被禁止出口。官方反复的政策、自相矛盾的禁运标准间接让本就混乱的物资生产与运输变得更加无序化。
▲印度政府2月8日颁布的新禁令
按常理来说,一国叫停物资出口如果是出于自身利益(大多情况下是如此),倒也是无可厚非,譬如德国、法国拦截对瑞士、英国的口罩出口,直接原因是法德两国自身疫情已相当严重,欧盟要求加盟国统一分配使用医疗物资,不能私自出口,只能顶着国际压力与舆论指责截留出口物资,也是紧急情况下的不得已之策。
那么印度是否也像德国、法国这样,把截留物资投入到了本国防疫中去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印度在这次的疫情中一直扮演着一个“佛系”角色。
▲印度的地方要员都是“谣棍”
印度官方的防疫现状也就可想而知了
民间搞搞宗教迷信防疫也就算了,印度官方也不怎么上心,诸如“牛尿预防肺炎”、“瑜伽预防肺炎”的说法并不是出自印度民间,而是出自印度议员、北方邦首席部长等高级官员之口;关于疫情的官方数据亦是扑朔迷离,有没有传播、病例数量真实性等诸多问题,外界鲜有可靠信息做出判断。
▲2月底的时候,印度的疫情公布情况
确认3例,治愈3例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印度官方自然也没有调集物资准备不时之需的紧迫感,印度媒体《印度商业时报》在2月6日曾发文,批评印度政府办事拖沓与不作为。
印度拥有大量生产口罩/手套的能力,但印度政府至今仍未订货》
文章称,截止2月6日,印度官方都没有增加口罩手套等医疗物资的订单,而国内恐慌情绪已经出现并蔓延,前景不容乐观。简单概括印度的做法就是:自己不买物资,也不让有需求的中国买,为了禁运而禁运,这放在全世界也是很罕见了。
印度国内的N95口罩也出现短缺现象
在对华援助捐赠行动中,印度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前面已经提到,2月26日印度军方派遣一架C-17运输机搭载15吨物资前往武汉支援,如果按总量计算,15吨的物资在各国捐赠中绝对能排在前例,因此很多中国网友都对印度表达了感谢之情。
▲承担运输任务的印度空军C-17机组合影
不过据媒体报道,不知是由于先前禁令还是什么原因,这批运输机运来的物资中并没有包含N95口罩、防护服等重要物资,大多是输液器、手套、一次性医用口罩这样的次级物资。事实上中国医务人员最缺的是N95和防护服…
如此援助对印度来说倒是一举多得:既展现了印度国家的良好形象,还继续拖欠中国原先订购的重要物资,临走还抱怨“中国办事拖沓不配合”,导致印度“撤侨与援助行动被拖延”…自己赚了名声,反手把黑锅甩给中国。算盘打得是精明,就是有些不太地道。
在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印度为何却“小动作频频”呢?军武菌觉得,首要问题在于印度官方、主流媒体中根深蒂固的对华偏见与对抗思维。众所周知,由于历史问题与领土争议等问题,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主要的对手,在这种思维主导下,印度所有的战略国策乃至经济发展都要为防备、对抗中国与巴基斯坦而让路。
换句话说,对待中国方面的举动,印度首先评估的是对印度的威胁而不是带来的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常人看来一艘平平无奇的“大翠云”号货轮,在印度的设想中就成为一艘“为巴基斯坦提供制造核导弹设备”的危险船只了。
至于说外界认为印度情报部门在情报来源上存在失误,军武菌觉得是不存在的,前面分析也提到,即便是不用查证,普通网友都知道往巴基斯坦运导弹设备都不应该经停印度港口,印度各部门怎么会不清楚呢?
当时正好是特朗普访印期间,推测货轮的情报是美国CIA提供的…
其实说到底还是想拉美国下水制衡中国的传统思维
其实说到底,“大翠云”号之所以被查,只是因为它进入了印度的传统地盘印度洋,还跟死敌巴基斯坦扯上了关系,为了遏制印度洋上的中巴势力,宣誓自己的强力存在,用查扣货轮的方式,自以为很聪明的给中国上点眼药就成了很正常的操作。
聪明人都是“趁你病,要你命”,偏偏有些傻子“趁你病,朝你身上吐口痰,恶心你一下”。却没考虑过,那个人病好了会如何还手。(军武次位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