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的法械云南军!死守要地27天 让日伪付出10000余伤亡!
蛮子兵来了,鬼子退散!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国,风云激荡,乱局纷纷,存在着许多支事实上独立存在的势力及其军队,这些“地方军”,成为独特的历史角色。
今天的主题是滇军。
滇军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清末新式陆军的组建。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全国组建三十六镇(即师)新军,其中云南组建的是第十九镇。第十九镇新军加上云南全省的巡防营,这便是滇军的前身。
与之配套的,则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滇军军官的摇篮,培养出了蔡锷、唐继尧、龙云、卢汉、朱德、叶剑英这样的风云人物。时人评价,云南讲武堂的声誉不在保定军校之下,朱德元帅更是称之为“革命熔炉”。
▲蔡锷给滇军注入了革命之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云南马上响应,成立了以蔡锷为首的云南军政府,“滇军”由此而生。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蔡锷的滇军便是护国军的主力,曾力战强悍的北洋军而不落下风,舆论惊叹“滇军精锐,冠于全国”。
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分裂,全国陷入军阀混战。蔡锷同样早逝,新一代滇军首脑唐继尧也开始了图谋“霸业”。唐继尧指挥滇军多次出兵临近的四川、广西和贵州,地盘越打越大。
▲唐继尧打下的地盘不小,口气也小
那时滇军一度称霸西南,唐继尧号称“川滇黔鄂豫皖陕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川滇黔粤桂湘鄂七省建国联军总司令”,甚至以“西南王”和“东大陆主人”自居。连今天云南大学的前身,唐继尧倡导创办的云南第一所大学,当时都叫“东陆大学”。
▲唐继尧之后,出身彝族的龙云成为新滇系的首脑
1926年2月6日云南发生政变,唐继尧被赶下台,随即去世。三大实力派龙云、胡若愚和张汝骥展开了两年多的内部火拼,最终龙云胜出,一统云南。
▲蒋介石见龙云,也得客客气气
龙云名义上服从南京政府,也帮蒋介石堵截过红军,但更多精力还是用来打造滇军。由于地处边陲,中央鞭长莫及,滇军独立性很强,士兵完全来自云南各族子弟,内部一切事务全部自主,南京政府无法插手。
▲看到法式头盔,必是滇军无疑
抗战前滇军共有6个旅,外加其他辅助部队,兵力约3.6万。滇军兵力有限,在当时各路地方军阀中并不算突出,但由于云南讲武堂的缘故,滇军军官素质一流,武器装备更是独树一帜的“法械”。
众所周知,云南与法属印度支那接壤,法国长期觊觎云南,为此修建了连接越南和云南昆明的滇越铁路。龙云利用了这一点,经常与法国驻滇领事馆商洽购买军火,滇军一直是从各大法国洋行购买轻重武器的大客户。
滇军不缺钱,一方面当时云南有着巨额的种植鸦片收入;另一方面云南矿产资源丰富,龙云大力发展采矿业,到抗战爆发前云南的矿产收入已经超过鸦片收入。依靠巨额收入,大量装备法式武器的滇军在地方军队中独一无二。
抗战前后,中央军的军服以黄绿色为制式,阎锡山的晋绥军、共产党的八路军大多穿灰蓝色棉布军服,唯有滇军受法国军队影响,军服为蓝绿色。中央军戴的钢盔多为德式;地方军的钢盔不统一,例如长城抗战和卢沟桥事变中与日寇作战的第29军,是灰布军服加英式钢盔,同时配备大刀。
▲滇军的独特装备,法式勒贝尔M1886步枪
只有滇军,头戴法式钢盔,拿着法式步枪,步兵连里装备的是法式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滇军甚至还秉承了法军的作战思维,战术围绕连队的法式哈齐开斯重机枪展开。
进攻时,用哈齐开斯重机枪压制敌人火力点,然后步兵冲锋,占领阵地。滇军防御时,同样以哈齐开斯重机枪火力为核心,步兵保护重机枪团队——滇军差不多就是一支翻版的法军,作战颇有模样。
▲电视剧中的龙云
抗战全面爆发后,云南迅速动员起来,奔赴国难。1937年7月28日,龙云发表公开讲话:
“日本军人蛮横无理,辱我华人,至此已极。凡我国人,应下最大决心,准备为国牺牲!”
滇军的6个旅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0军,以卢汉为军长,下辖182、183、184三个师。1937年10月5日,由4万余名汉、白、彝、壮、傣、瑶、景颇等云南各族子弟组成的60军在昆明南郊的巫家坝机场举行誓师大会,场面之热烈为云南有史以来所未有。
云南各族人民群情沸腾,各界群众敬献旌旗,对六十军出征寄予热切期望:“卢军长,打!三师长,杀!杀!杀!誓灭倭寇,保卫祖国!”
▲哈奇开斯M1930式,威力不小
只是13.2mm口径的弹药不好补充
滇军装备精良,以彝族师长安恩溥的第182师为例,全师下辖两个旅4个团,每个团配备一个高射机枪排,装备2挺13.2毫米气冷式哈齐开斯高射机枪。这种机枪的大口径子弹不但能压制日军的所有机枪,甚至能对付日军装甲车和轻型坦克。每个团下辖3个营,每个营都有一个专门的重机枪连,装备6挺哈齐开斯重机枪,这种配备已经不亚于中央军最精锐的德械师。
杜聿明在湖南湘潭附近遇到滇军,感叹中央军在军容上还稍有逊色。滇军到达武汉时,蒋介石特意命令滇军在汉口市区绕行一周,展示军威,蒋介石的德国顾问表示,卢汉的滇军是中国最精锐、最有力的部队。
北上的滇军没能赶上南京保卫战,经过在湖北的整训待命,投入到惨烈的台儿庄大战之中。
▲一位名叫赵克的滇军连长在出征前的留影
台儿庄战役分为两个阶段,从1937年12月底到1938年4月10日为第一阶段,李宗仁调集大军以徐州为中心展开防御,顽强死守重创日军,这即是举世闻名的台儿庄大捷。这一阶段滇军尚未参战,固守滕县和台儿庄、与日军死拼到底的,是同属地方杂牌的川军和西北军。
第二阶段从1938年4月11日到5月20日,日军为打通津浦线、攻占徐州,再次调集重兵从正北再犯台儿庄。前方吃紧,滇军驰援徐州,成为台儿庄战役第二阶段中国军队的主力。
滇军血战台儿庄,与惨烈共始终。首先与日军遭遇的,是守卫台儿庄北面陈瓦房的183师尹国华营。全营500多名云南各族子弟,打光了弹药又跟日军展开白刃战,一次次将日军逼退。
日军调来坦克,滇军将士揣着集束手榴弹勇攀坦克,不断有人牺牲在履带下。他们很快想到应该炸坦克底部,白族战士高喊着“扎胡瓜!扎胡瓜!”(白族话“炸肚子!炸肚子!”)一次次扑上去,怀抱集束手榴弹滚到坦克下与日军同归于尽!
滇军将士的死战令日军为之胆寒,日军随军记者报道称:“今日遭遇蛮子军之顽强抵抗”,而滇军将士此后对“蛮子军”之名倒是颇为自豪。最终,尹国华营500多名云南各族子弟除一人外全部殉国,在滇军抗战史写下了不朽的第一页。
紧接着就是同样惨烈的邢家楼、五圣堂、西黄石山、蒲汪、辛庄、后堡和火石埠等战斗,滇军仅战死的旅长和团长就有6位。由于滇军的死守,日军难以正面突破台儿庄,于是改变方向进攻禹王山,企图切断陇海线,直取徐州。
禹王山位于大运河东北岸,是鲁南平原唯一的制高点,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滇军抗战史上的丰碑就此诞生,这便是禹王山血战!
禹王山之战打响后,滇军184师驰援禹王山。赶到之后,发现日军矶谷师团先头部队已经冲上了禹王山顶。184师师长张冲深知,必须趁日军立足未稳将禹王山赶快夺回来。
▲说是山,其实就是一个高一点的土包
张冲是彝族,绿林出身,自幼胆大,据说15岁便能智退土匪,被乡里传为佳话。随着绿林师长张冲一声令下,漫山遍野头戴法式钢盔、身穿蓝绿色军服、佩戴蓝边白底套红色“冲”字胸背章的滇军将士从西坡发动冲锋,他们冒着日军猛烈的火力一举拿下禹王山主阵地,将“武运长久”的旗帜被结结实实踩在了脚下。
▲名将张冲,也是“蛮子”
收复禹王山后,张冲索性将指挥部设在山头,以示共存亡。日军一次次发动进攻,一次次被滇军将士顶回去。据说也就是在此战中,张冲想出了堪称抗战版“风语者”的办法——征集全师白族话务员,用白族话进行通信联络。
▲白族语言……反正军武菌表示搞不懂
鬼子就更是晕菜了
白族话务员相互之间几乎完全是用明语通话:
“阿达哟,阿达哟,师长周命令,硌仙儿克令摆动讲,远地内下方法(弟兄,弟兄,师长有命令,今晚口令拿白话讲,用第二套方法)……”
日军监听系统听得目瞪口呆,不知所云,完全绝望。
战斗愈发残酷,日军不断发动夜袭,占据禹王山小块阵地。张冲亲自组织敢死队,滇军将士用刺刀再将阵地夺回来。面对敢死队的将士,张冲让卫士拿大碗,用行军壶倒酒:“娃娃些,这碗酒我敬你们!”
小伙子们半跪下来:“大爹,整不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