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囯800亿吨宝藏被发现!美出价1500亿 曰本网友:这不是真的
美国作为世界第二号的能源消费大国通过页岩油开采技术的创新,重新洗牌了世界能源格局,从原油进口国华丽转身为原油出口国。
而我国则将视角放在了一个全新的能源领域,人们将其视为可以取代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新型清洁能源,孕育这种新型能源需要高压与低温两大条件,形态呈结冰状,是天然气与水的化合物,所以它被称为气水化合物,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可燃冰”!
可燃冰
目前根据勘探数据显示,我国南部海域蕴藏的可燃冰总量相当于我国现有石油、天然气总量的二分之一,总计800亿吨油当量。而全世界可燃冰总量相当于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两倍,可以供人类稳定开采使用1000年。
衡量一种宇宙文明等级高低的硬指标,就是该文明对所在星系能量使用的转化率,而从人类对地球表层可燃冰的认知和运用程度来看,实际上连地球还没有完全摸透吃透。
可燃冰的开采不像石油、天然气那样具有稳定性,因为可燃冰是极其的不稳定,一旦离开其所处的环境立马就会挥发,同时可燃冰又是以固体形式存在不会像石油、天然气那样具有流动性,进一步加大了开采难度。
日本可燃冰调查船
面对这一世界难题,实际上日本、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早在上世纪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尤其是日本作为典型的能源短缺国家,对可燃冰的开采研究就更是上心。
日本就是第一个实现可燃冰试开采的国家,但由于在开采过程中两次遭遇出砂问题最终导致连续试开采失败,美国等其他国家目前则更多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实质性进展。
中国在可燃冰领域的突破,则是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华丽领先的完美蜕变。实现完美蜕变首先要感谢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我国管辖海域其实都属于太平洋的边缘海,其深度一般在50至200米,唯独南部海域平均深度可达1200米,最大深度则有5500多米,早在18年前我国科考船就已探明这里有相当于我国油气资源总量一半的可燃冰储量。
2017年更是一举实现在神狐海域实现可燃冰稳定试开采,这一成就目前是世界可燃冰开采的最好成绩,不仅实现了试开采,更是实现了连续稳定试开采,不仅连续稳定产气60天,累积产气量也突破了30万立方米,一举打破了多项国际纪录!
可燃冰开采作业
而距离我国神狐可燃冰试开采海域1000多公里之外的日本也在进行可燃冰试开采作业,不幸的是他们再次遭遇致命性技术问题最终以失败告终。面对这样一种剧烈反差对比,习惯了技术领先的日本网友却在网上用键盘敲打着自己的心声:这不是真的,我不相信!
我国可燃冰开采之所以能够斩关夺寨还要得益于一款大国重器的研制成功,它就是重达4.3万吨,总高相当于37层楼高的“蓝鲸1号”世界第一大双井架半潜式钻井平台。它可以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海区作业,几乎可以在覆盖我国95%的管辖海域进行钻井作业。
蓝鲸一号
建造蓝鲸1号深海钻井平台的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则有一座全球起吊能力最强的泰山重型龙门吊,该龙门吊高118米,设计提升重量达2万吨级,可以轻松提起一艘055型万吨级大型驱逐舰。
泰山吊
实施可燃冰开采需要的是一整套海工作业平台的通力协作,蓝鲸1号是这套体系的作业末端,在此之前还有一艘科技含量极高的可燃冰调查船“海洋六号”,这是一艘应用了马伟明团队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4500吨级科考船,总造价高达3亿人民币。目前已经执行了遍布世界各大洋12航次以上的科考任务,为我国探明可燃冰储量和建立大洋地质数据库立下了汗马功劳。
海洋六号
可燃冰开采这更像是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21世纪以前我们落后了世界将近20年,现如今不仅追了上来,更是最接近实现可燃冰商业开采应用的国家。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新的现实,美国曾提议联合日本和我们共同出资1500亿人民币,在日本海进行联合开采,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选择,但由于在技术共享环节的谈判障碍导致合作草草收场,习惯了技术封锁的他们如今也终于尝到了这种滋味。
可燃冰开采的意义
随着世界其他地区可燃冰储量的陆续探明,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会寻求与掌握可燃冰开采核心技术的我们展开各种形式的联合开采合作,很显然世界其他海域丰沛的可燃冰储量早早晚晚也将为我们所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