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身为元帅,希特勒令他自尽,为何他不反抗却选择乖乖就范?
在历史上,能够得到交战双方认可的将领,并不多,而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隆美尔可以说是其中一位,他也是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战术家和理论家,有着高明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因此隆美尔和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三人被后世并称为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从个人的生活以及部队的作风来看,隆美尔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他没有参与到纳粹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暴行当中,这也是隆美尔为何虽然作为战败国将领,但是名声依然显赫的原因。
而隆美尔的一生,也是极其戏剧化的,在一战时期,他还只是波茨坦军事学校的教员,写下了《步兵攻击》一书从而被希特勒看重,在1939年,希特勒勒决定由该书的作者担任其大本营卫队长,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论功行赏,满足了隆美尔想指挥一个装甲师的意愿。在此之后,隆美尔更是被不断提拔,在1942年他获得了最高的荣誉:德国陆军元帅,然而在1944年,曾经一手提拔他到如此地位的希特勒,让隆美尔服毒自尽,时年53岁,一代将星从此陨落。
熟悉二战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隆美尔之死是因为他被希特勒怀疑有参与到1944年7月20日的狼堡刺杀一案当中,而根据后来的史料证明,隆美尔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一件事情,策划这一起案件的不少军官都是隆美尔的战友和下属,而他对于这一件预谋已久的刺杀案,同样是有部分知情的,但是这或许还会让人感到疑惑,隆美尔作为陆军元帅,也有不少的话语权,更是手握驻意大利北部B集团军群这支重兵,希特勒叫其服毒自尽,隆美尔为何会不选择反抗而是乖乖就范呢?
1942年,隆美尔晋升为元帅,他从少将升到这一职务其实中用了三年,而其中也颇有一些政治味道在其中,当时德国在多个战场惨败,希特勒也是希望凭此来恢复德国的士气,然而随着盟军的反攻,纳粹已经越来越被动,英国老将蒙哥马利加入北非战场,隆美尔和希特勒之间也产生了分歧,希特勒要求一直纳粹德国一直抵抗下去,然而隆美尔认为在北非战场的失败形成了定局,在1943年回国疗养的时候,隆美尔已经失宠,而他也成为了德国国防军当中敢于就不断恶化的形势向元首直言的少数高级军官之一。
这对于希特勒而言,无疑被他视作一种挑衅最高权威的现象,因此双方关系越来越恶化,而在1944年,盟军攻入法国,隆美尔更是成为了希特勒最为危险的反对者。加上隆美尔一直和希特勒的心腹马丁鲍曼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以致于狼堡刺杀案之后,隆美尔在诬告下上了希特勒的处决名单。
实际上,此时已经没有了反抗不反抗的问题,隆美尔的失势让他的陆军元帅也成为了一个虚职而已,大部分忠于隆美尔的部下也被更换,他面对希特勒的判决,只能够服从,而希特勒同样在战局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同样不想大张旗鼓的处死一位帝国的元帅,为此在44年10月14日,希特勒派遣盖世太保和副官送了一枚有氰化钾的药丸给隆美尔,给予他两个选择:服毒自尽,他对于元首的叛逆罪就会严重保密,并且为他举行国葬,隆美尔的妻子和儿子能够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他将会受到法庭审判。
考虑到自己所爱的人,隆美尔并没有抵抗,这一天,他最后拥抱了妻子,和盖世太保走进了一辆黑色奔驰车,汽车驶出500米之后,在一个小树林停下,5分钟后他们再次回来,隆美尔已经毫无知觉地瘫倒和抽噎。很快德国官方宣布,陆军元帅隆美尔在途中中风而去世。
为此希特勒“极其悲痛”,还专门发给隆美尔妻子一份电报“隆美尔的英名将会被帝国铭记。”当然这份电报也就出现在了德国的报纸上。而在隆美尔这场风光的国葬之后,希特勒和他的帝国也随之走向了灭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