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刻 印度为何反而主动招惹中国?真相曝光
对于印度这个国家而言,其当下最关心的头号热点并非本国摇摇欲坠的新冠疫情,而是中印双方的边境冲突。根据印度方面的描述,这场“危机”发展至今已有近一月时间。尽管印度方面宣称自己在这一个月内一直在很“克制”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相关争端,但现场事态却在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急速恶化,这足以说明印度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绝非其所宣称的那样单纯。
所以我们不禁想问,印度当局这次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
冲突现场视频截图
根据印度官方说法,事态的发展如下:5月5日,中印边防巡逻队在中印边境最西段的班公湖区域发生直接对峙并迅速演化为肢体冲突;5月22日,中印边境谈判无果,中国军队迅速调集超5000名士兵进行施压。
到5月25日,印度官方进一步宣布,中方已经越过双方实控线超五公里,“摧毁”了印方哨所与桥梁,带来了大量工程设备打算在此修筑公路并“永久”驻扎;26日,印度总理莫迪就此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并最终决定印度将坚持以外交途径解决相关争端,同时在边界保持强硬的军事姿态以防不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明显的结论,那就是印度方面一直在刻意扭曲和夸大中方的合理斗争,将自己渲染成一个被中国欺负的“受害者”:印度坚持以外交途径解决相关争端,这体现了印度维护国际和平大局的“克制”,而在边境保持强硬军事姿态,那不过是在“捍卫”本国的“领土主权”。
印方士兵
根据印方的说法,本次冲突“只不过”是印度出于“促进边远地区发展”的需要,在实控线己方一侧从事公路修建活动,结果却遭到中方的“横加指责”。看看,和2017年相比印度人在搞事的时候,连借口都懒得再重新想一个。
那么,在这个印度经济连续几个季度萎靡不振、新冠疫情又山雨欲来的特殊时刻,印度当局为何反而还要主动招惹自己的邻居中国?
印军苏-30已多次进驻藏南前线机场
首先,其实在边境修路、搭桥、建机场,以此巩固自身控制能力这种事中印双方都一直在做,但显然无论是从国家财力还是地理环境上,印度相对于中国都处于大大的劣势。而既然光明正大的“比赛”比不过,那么玩点阴的自然就成为印度人的上上之选;
其次,印度经济连续几个季度的萎靡不振与新冠疫情的山雨欲来,恰恰成为莫迪当局在边境搞事的最佳动机。毕竟当国内矛盾无法调和且开始集中在统治者身上时,对外发动战争就是转移矛盾的最佳选择。尤其考虑到印度本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是相当严重,稍微在中印边境搞点事情就足以让莫迪再苟延残喘大半年;
出于地理原因,印度在藏南进行基建比中国更容易
如果把视野放大,从整个南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局势来看,印度自说自话的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早已世人皆知,所以当中国在近几年逐渐加强与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印度“传统势力范围”内的国家的友好往来时,印度人当然是急得不行。
于是印度人放眼周边,在中印边界开辟“第二战场”自然就成为一个颇为不错的“围魏救赵”之选。尤其考虑到班公湖地区的纷争直接关联到克什米尔冲突,印度人当然巴不得把中国也拉进南亚火药桶中,利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地理优势击败中国。
但不幸的是,哪怕是从印度自己的报道来看,中国方面的果断应对显然并没有让印度方面的这种小算盘得逞,反倒是印度自己开始显露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迹象。所以接下来印度该如何做呢?是冒着打全面战争的危险继续变本加厉,还是认清形势及时进行“止损”?莫迪们,我们期待你们的回答。
从5月份以来,印度突然开始在边境问题上对中国动手动脚,对于这种行为中国自然是坚决反击,但印度人这时候却玩起了恶人先告状的把戏:据印度《印度斯坦时报》5月26日报道,随着拉达克地区对峙局势的升级,中国可能已经在向该地区调集了近5000名士兵,这迫使印度也必须向该地区进行同样的增兵行动。
班公湖
印度人口中的“拉达克地区”位于克什米尔东部,横跨整个巴控和印控克什米尔,北部则与中国和印度边境最大争议地区之一的阿克赛钦接壤。拉达克还是藏族传统的故土。由此可以想象,这块荒凉之地究竟暗藏了多少是非。
但不管历史上的争议究竟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当下在这片区域屡屡主动制造事端的正是印度当局:2019年8月5日,印度当局单方面宣布废除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权,将其重组并分为两部分——一个拥有地方立法机构的“查谟与克什米尔直辖区”,和一个没有地方立法机构的“拉达克直辖区”。
印度军队在克什米尔
问题在于,印度人在成立这个“拉达克直辖区”时故意把阿克赛钦地区的大片中国领土也给划了进去,由此招致中国外交部门的强烈抗议。
尝到甜头的印度当局再次故意在阿克赛钦地区的心脏——班公湖制造事端,以工程修建为名蚕食中国领土,直到被中国边防部队坚决阻止后才悻悻而归。而从今年5月5日起,印度当局又一次打起了班公湖的主意,并且依旧还是推进、蚕食老一套。等到被我边防部队多次阻止后,现在居然开始学会恶人先告状了: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从5日开始,印度和中国士兵在班公湖实控线沿线的4个地点面对面对峙,随后双方当地军事指挥官进行了几轮会谈。但在多次会谈无果后,中国向该地区派出了多达5000人的增援部队,迫使印军也被迫做出相同举动以保持边境局势平衡。
中印边境部队
而《印度教徒报》更是拿出一副忧心忡忡的口吻宣称,目前整个拉达克东部地区的情况“令人非常担忧”,并称“中国军队的行动比此前更为协调,局势已经非常严峻。”
自己早在5月5日就带头挑起整个事端,这中间半个多月整个印度的媒体都对此三缄其口,等到现在局势对自己不利了,就反倒开始指责中国大兵压境,“破坏地区局势稳定”了。
中国边防部队在班公湖
同样根据印度自家媒体的报道,早在中国开始调兵前的22日,印度陆军参谋长纳拉万就突击视察了印度在拉达克地区的主力作战部队第14集团军总部,摆出一副要与中国决一死战的势头。所以你们的陆军参谋长都亲临前线了,你们居然还指责是中国带头增兵让局势升级?你们印度人知道“要脸”这个词么?
那么印度人这是真的想在这片荒凉之地与中国大打一场么?其实倒也不至于。
印度媒体这种恶人先告状的报道风向虽然恶心,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当局其实并不打算真的把局势彻底搞僵,以这种“搞事——示弱——推卸责任”的循环在国际上为自己争取关注度才是目的所在。
毕竟莫迪政府很清楚,搞这么一出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趁着疫情中美撕逼严重、中国政府无暇西顾时揩一点油水,同时也让因为疫情不断下降的国内民意找到一个兴奋点而已,因此适可而止才是揩油成功与否的关键。
就在5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对此指出,“中方敦促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不要采取任何导致边境局势复杂化的单方面举动,维护两国边境地区安宁。”
我们也奉劝莫迪当局,一定要及时抓住中国方面递过来的这个台阶。而如果莫迪当局依旧选择了拒绝,揩油变成热战,再加上紧邻克什米尔这个火药桶,届时的局势发展那就不是莫迪政府能控制得了的了。(大国前沿)
近期,印度在边境地区主动挑起冲突,试图“浑水摸鱼“攫取更多的利益,印度军方日前频繁发声,扬言将采取针锋相对的行动”维护利益“,但是在面对邻国的强硬反击后,印度军方的口气却迅速软化,改口称不愿挑起大规模冲突。据印度电视新闻网5月29日报道,印度陆军前任参谋长韦德-普拉卡什-辛格上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印度军队有能力对小规模的冲突做好准备,目前的边境摩擦不大可能升级为大规模战争。外界认为,虽然放出话的是印度退役上将,但是却足以反映出印度军方口风的变化,对此巴基斯坦方面也认为,印度目前没有能力同时对双线战争做出反应,这超出了印度军队的既有能力。
曾在1997年到2000年任印度陆军参谋长的马利克上将指出,现在已经不再是1962年,印度军队已经实现了完全的现代化,作战能力大幅上升,因此邻国不应对印度军队的备战能力抱有任何幻想,印度有能力打赢任何冲突。但是他同时表示,不认为目前的摩擦将升级为全面战争,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与此同时,印度前任陆军参谋长辛格上将也表示,两国占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一旦爆发战争,那么将必然升级为一场世界大战,因此不太可能升级为全面的冲突。
据报道,近年来印度军方展开了新一轮的现代化升级,陆海空三军都抛出了大规模的军购项目,花费重金从国外引进各种各样的先机武器,印度陆军采购了上千辆俄制T-90系列主战坦克,
同时还从美国购买了先进的M777型山地榴弹炮等装备,印度空军则在引进36架阵风战斗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采购114架新型战机的庞大项目,而印度海军则在继续建造国产航母的同时,加快新型核潜艇的研发,同时签署了购买新型常规潜艇的协议,这一切都使得印度三军的总体实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但是军事专家指出,印度这种依靠国外采购得来的“万国造”军队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打起仗来将暴露严重问题,虽然一直在推进所谓的“印度制造”,但是印度军事专家也承认,几年下来该国的军工产业依然发展缓慢,印度军方也对于国产装备没有信心,更愿意花钱采购昂贵的西方或俄罗斯武器。
因为印度本身的军工产业较为落后,这种缺陷限制了印度投入大规模持久战争的能力,因此该国军方将领才会主动“降温”,表示不愿意发生大规模冲突。(排头视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