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未来是“移动的生育机器”够讽刺
“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所谓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让你再年轻30年,到了100岁,你的容颜难道还能保护30岁样子,即使你再美再优秀都是逃不过岁月的摧残,到了90岁,儿孙满堂那种天伦之乐。”
近日,杨丽萍发布的生活视频下的这一条热评引发争议。
对于这一说法,戚薇力挺杨丽萍老师,更新动态称“一个人最大的失败是:时至今日还在给我们“女人”下定义,还把儿孙满堂当作女人唯一的成就……生育工具?!呵呵,我们早就不是了!”
“小龙女”李若彤霸气驳斥“不结婚比找错了凑活凑活强吧!”
为何人们见不得这样的评论?
留下热评的人,强行将自己的三观附加给了杨丽萍老师:
1、没有儿女,是女人的最大失败
2、容颜不是女人的价值,最多算作是女人的附加值
很喜欢一句话:我希望您能指点,但不想看到指指点点。
无论是”女人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儿女“还是”一个人长大就要成家立业“,他们的评价就是强行摊派任务,并因你的现状不符合他或她的要求,而加以斥责。
女人从不是生育机器,一个女人的价值是什么或者说一个人的价值是什么,早已不再是依靠别人评价过活的时代。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理应由亲生经历自己人生的人去作出评价。如果一个人适合平庸,那他的价值就是平庸;如果一个人的价值是奉献,那他的价值就是奉献。
收起假意为别人患得患失的措辞,你眼中的酸甜苦辣并不是她或他的。
每当看到女人最大价值在于生儿育女,尤其是母慈子孝、儿女优秀云云就感到无比伤心。女性独立的认知就是不依赖他人,不再物质和精神上依赖他人。你可以去信赖,但不要想着去依赖。生儿育女的成就,不应该成为评判一位女性的标准。一位母亲可以为之自豪,不要将它认定为自己唯一的价值。
想到这里,更期待看到《使女的故事》第四季。《使女的故事》拍出了三季,拍到了第四季。故事背景是在世界经历巨变之后,世界人口急剧减少。人类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人类为了能够繁衍生息下去,开始实行一夫多妻制。每一位有生育能力的女人,都是宝贵的国家财富。尽管小说和电视剧都是虚设的世界,但故事的内容却能够在现实中找到贴切之处。
原著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也表示,《使女》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都不是自己瞎编乱造的,她不写地球上从没发生过的事儿:
“我写作有一个规矩,就是我书里的每一个情节,它不能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不管是科技也好,什么也好。我的书里没有虚构的物品、虚构的法律、虚构的暴行。人们说,上帝隐藏在细节中。没错,但魔鬼也一样。”
三季下来,两部评分8.5,一部9.0。在这部剧中的女性有着自己不同的职责和分工:
“妻子”是统治阶层“大主教”们的妻子
“玛莎”负责家庭中的家务劳动
“经济太太”是中下层国民的妻子
以女主角Offred为代表的“使女”们则是国家统一管理调配的生殖机器。
她们是”被选中的天使“,她们不需要辛苦劳作,不需要从事任何社会生产活动。她们享受着锦衣玉食和周到的服务,她们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为统治者生下孩子。
说她们是“移动的子宫”,并不为过。
女主发现自己的资产被冻结,更为可怕的是更多女性资产被冻结。她意识到这绝非偶然也不是表面文章那么简单,在出逃被抓之后,她成为了”使女“。作为一名使女,尽管免除了劳作,但也剥夺了她们的权利。她们接受洗脑,没有自由,生活就像是施舍,完全依靠别人生存。这就是女主反抗的原因。
很简单,当你过分依赖或者是被剥夺权利后,你的命运便被别人所掌控。你没有话语权,你没有经济能力,你没有行动自由,你更没有决策权。压抑的状态,必然会催生出反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